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PCI术,术前及术后1 h,24h记录心电图,24 h内T波倒置者为T波倒置组,T波未倒置者为T波未倒置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CI术后1个月、6个月检测两组病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后24 h内T波倒置55例(78.6%),其中50例(90.9%)伴1 h内ST段快速回落≥50%,T波未倒置15例(21.4%),其中5例(33.3%),伴ST段快速回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波未倒置组并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T波倒置组;PCI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预后及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杨朔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1-1213
目的分析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南召县人民医院的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其中心电图U波倒置43例,为观察组;心电图无U波倒置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均与U波倒置深度相关(均P<0.001);U波倒置深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心电图U波倒置表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有关,且心电图U波倒置越深,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72例,按术后1 h ST段是否回落≥50%和24 h 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 h ST段回落≥50%组48例,<50%组24例,发病后24 h T波倒置组50例,未倒置组22例.随访6个月,分别于1个月和6个月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个月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1 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 h 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AM I溶栓后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32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与否分为T波倒置组(87例)和未倒置组(45例),观察2组冠脉再通率及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血管事件。结果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5.06%和35.56%,冠脉造影显示再通率分别为81.61%和26.67%,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6±0.11和0.42±0.1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4%和37.78%。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60例,按术后1hST段是否回落≥50%和24h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hST段回落≥50%组40例,<50%组20例,发病后24hT波倒置组42例,未倒置组18例。随访180天,分别于第30天和第180天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天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180天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1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9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溶栓后T波倒置的时间分为A组(24h内倒置者)B组(24h后倒置者),然后依据冠脉造影及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1)早期T波倒置(24h内)与梗死相关动脉高开通率密切相关(91.8% VS 60.0%,P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发病后1至 12h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监测心电图 ,血清心肌酶 ,依据临床间接冠脉再通标准判断冠脉是否再通。结果 :2 4hT波倒置者 46例 ,再通 44例 ( 95 7%) ,发生并发症 7例 ( 15 1%) ;T波未倒置者 3 4例 ,再通 10例( 2 9 4 %) ,发生并发症 2 0例 ( 5 8 8%)。T波倒置组患者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 ,冠脉再通率明显增高 (P <0 0 1)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翁巧琳  王英 《浙江医学》2022,44(5):493-496,501
目的 探讨心电图T波改变、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Gensini评分在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冠脉造影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36例)、双支组(32例)、多支组(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性.方法:2005-03~2006-10,共入选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ALLen's试验阳性,并且入院前未行任何抗栓治疗,发作时间<12h).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术后即刻拔出鞘管.结果:桡动脉鞘管植入率100%,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58%),双支病变(30%),多支病变(12%).术后安返病房.术后切口处少量渗血4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0.术后1例患者发生桡动脉搏动减弱,1个月随访,桡动脉恢复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AMI)患者中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变化,从而分析急诊PCI术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浆FI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42例STAMI患者于24 h内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在PCI术前及PCI术后12 h进行血浆FIB检测。结果:急诊PCI术前血浆FIB含量单支病变组2.31±0.82,低于双支病变组3.09±0.44和多支病变组3.12±0.71,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血浆FIB含量均增高,单支病变组3.74±0.54,双支病变组4.40±0.58和多支病变组5.17±1.49,多支病变组增高最为明显,且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浆FIB含量均增高,多支病变患者FIB含量增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两组.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另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但未完全阻塞.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内药物j余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冠脉内药物狳层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06月我院接诊的110例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12导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按照QRS时限、ST段压低的导联数以及程度、T波倒置分为四组,根据记录信息对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QRS≥100 ms时,冠状动脉造影3支及左主干病变数为42.7%,和QRS100 m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和双支的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ST段下移≥1 mm时,冠状动脉造影3支及左主干病变数为53.33%,明显高于ST段下移1 mm,但两组间单支和双支的病变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导联数≥6时,冠状动脉造影3支及左主干病变数为75.56%,明显高于导联数6时,两组中单支和双支的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倒置对冠脉血管病变无影响(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多符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从ST段下移程度、QRS时限以及ST段压低的导联数等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病变,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吕新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185-187,190
目的:分析并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U波倒置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ACS患者86例,根据心电图U波倒置与否分为U波倒置组和U波非倒置组;比较2组各冠状动脉病变指标差异。结果:38例患者存在U波倒置,48例患者无U波倒置。U波非倒置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U波倒置组(P<0.01),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U波倒置组(P<0.01)。U波倒置组与U波非倒置组比较,E/A比值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减小(P<0.01)。U波倒置组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U波非倒置组主要表现为无明显病变与轻度狭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波倒置组的左主干与左前降支两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U波非倒置组(P<0.01和P<0.05),而2组的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两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单支、双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波倒置深度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U波倒置情况能够有效反映出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演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80例,按术后1hST段是否回落≥50%和24h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hST段回落≥50%组55例,<50%组25例,发病后24hT波倒置组53例,未倒置组27例。随访1年,分别于6个月和1年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个月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1年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1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电图ST段与T波变化对早期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收集初发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7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h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溶栓治疗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分为≥50%组(49例)和ST段回落<50%组(23例);24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52例)和T波未倒置组(20例).观察4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4组患者LEVF分别为53.6±7.6、48.7±8.5、52.9±8.2和49.2±5.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0.6%、60.9%、30.8%和65.0%.ST回落≥50%组和T波倒置组LEVF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 溶栓1 h ST段回落≥50%及24 h T波倒置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叶卓联 《海南医学》2011,22(5):55-5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电图(ECG)ST-T演变与左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63例ST抬高型AMI患者PCI治疗后24h内ST-T演变情况,把早期ST回落、早期T波倒置、早期ST回落+早期T波倒置列为A组,把无ST回落或T波倒置组列为B组,并与术后1个月、6个月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患者心血管事件做对照。结果 A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急诊PCI术后l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内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了40例有U波倒置(试验组)和44例无U波倒置(对照组)的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及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试验组梗死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34.1%(1544,P<0.01)。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更易发生[62.5%(2540)/27.3%(1244,P<0.01)],发生心功能异常的情况也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通过冠脉造影发现试验组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过高峰  宋磊 《安徽医学》2013,34(3):302-304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经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2~3月连续入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经急诊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入院后1 d测定其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记录患者病变支数、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45例,二支病变组23例,单支病变组21例,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组血浆hs-CRP、NT-proBNP浓度水平有无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组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差别明显,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s-CRP、NT-proBNP浓度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陈慧  耿海华 《医学争鸣》2009,(24):3126-312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12/2009-05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CAG检查,记录CAG结果和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ACS患者中U波倒置的患者30例,无U波倒置的患者39例.U波倒置患者UA和STEMI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而NSTEMI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 U波倒置患者与非U波倒置患者相比,E值下降、A值升高、E/A下降、EF值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U波倒置患者与无U波倒置患者在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发生率相似;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U波倒置患者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的冠脉病变表面形态以复杂病变为主,而无U波倒置患者以简单病变为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30例U波倒置的ACS患者的U波倒置深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显示: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与U波倒置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1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4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组),62例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B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血糖、血压、血脂、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资料在高血压、高血脂、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纽.血糖异常、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min及冠脉多支病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异常、胸痛时间延长及冠脉多支病变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