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和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早期疗效。方法 随访男10例,女12例,平均63.3岁。其中左侧18例,右侧4例。翻修原因:不同程度骨溶解伴假体松动15例,术后髋臼位置不良3例,髋臼磨损4例。其中10例采用紧压式颗粒性植骨的方式加用生物型髋臼或髋臼加强环罩,其余采用生物型髋臼或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结果22例随访时间15~53个月,平均随访30.8个月,Harri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38.5±8.8)分(21~50分)提高至翻修术后的(82.3±6.3)分(66~89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选用相应的自体或/和异体骨移植,准备相应类型髋臼假体供手术选择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期随访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3D打印金属垫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修复髋臼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THA治疗髋关节病变合并髋臼骨缺损患者18例,术中均采用3D打印金属垫块修复髋臼骨缺损。男7例,女11例。年龄61~79岁,中位数68岁。股骨头坏死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骨关节炎6例。均为单侧髋关节病变,左侧10例、右侧8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中位数1.5年。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58±1.12)分,术后2周(3.63±0.95)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52.95±7.15)分,术后1年(82.37±4.52)分。1例术后切口渗液,静脉补充白蛋白并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组织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3D打印垫块在THA中修复髋臼骨缺损,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34例,术中均采用金属垫块修复髋臼骨缺损。男21例,女13例。年龄53~84岁,中位数68.5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髋臼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ⅢA型28例、ⅢB型6例。初次THA距本次翻修手术时间6~16年,中位数8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术前与术后1年髋臼中心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1.88±9.14)min,术中出血量(571.88±60.91)mL。单纯髋臼翻修12例,全髋关节翻修22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中位数2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6.55±10.28)分、术后3个月(65.71±11.25)分、术后6个月(76.04±9.35)分、术后1年(84.19±6.81)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4.11±1.04)分、术后3个月(1.05±0.21)分、术后6个月(0.94±0.17)分、术后1年(1.02±0.24)分。髋臼中心垂直距离,患侧术前(33.68±4.19)mm、术后1年(23.31±2.17)mm,健侧(15.31±2.24)mm,患侧术后1年较健侧上移(8.27±2.65)mm;髋臼中心水平距离,患侧术前(26.47±3.92)mm、术后1年(33.01±3.15)mm,健侧(33.46±1.97)mm。末次随访时,金属垫块与骨面紧密接触,骨长入良好;均未发生金属垫块移位、螺钉断裂、骨溶解、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能够恢复髋关节解剖结构,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块重建髋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股骨头骨块结构性重建髋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27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7例,女16例;左髋19例,右髋8例;年龄37~64岁(平均53.2岁)。CroweⅠ型3髋,CroweⅡ型8髋,CroweⅢ型11髋,CroweⅣ型5髋。髋臼均采用股骨头骨块结构性植骨重建,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术前术后功能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0.1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由术前(8.9±1.3)分升高到(16.3±1.9)分。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骨块结构性重建髋臼的方法中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在髋臼骨缺损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郑天佑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髋臼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髋臼骨术中使用材料进行分组,38例自体骨为观察组,40例同种异体骨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植骨失败率、植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髋臼骨植骨愈合时间与植骨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8个月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THA中疗效均取得较佳效果,但是采用自体骨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脱位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2012年5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脱位患者3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脱位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者手术前的平均Harris评分为(47.65±7.28)分,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9.62±10.21)分、(83.26±10.88)分和(85.37±11.63)分,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共发生1例感染、1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恢复,未出现人工髋臼松动和髋臼中心脱位的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5.4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脱位患者中的疗效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翻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对13例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翻修术中所用髋臼杯及垫块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男6例,女7例。年龄31~68岁,中位数51岁。左髋8例,右髋5例。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12例、假体深部感染(假体旷置后感染控制)1例。6例臀中肌肌力Ⅲ级,其余下肢肌力均正常。髋臼侧骨缺损按照Paprosky分型标准,ⅡC型3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初次置换术后出现疼痛症状至本次翻修手术时间3~5年,中位数4年。测定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测量双下肢长度,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30.0±15.4)min,术中出血量(680.0±30.5)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数2.5年。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术前(12.44±3.07)分、术后3个月(6.58±2.35)分、术后6个月(4.97±2.48)分、末次随访时(1.08±0.41)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1.89±7.03)分、术后3个月(67.21±7.26)分、术后6个月(74.65±7.94)分、末次随访时(87.99±7.31)分。双下肢长度,术前相差(4.85±1.96)cm,术后相差(1.23±0.87)cm。2例术中探查发现臀中肌缺损,术后遗留臀中肌步态;2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对THA术后髋臼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假体的选择、内固定物的处理、髋臼缺损的重建等问题。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砸伤4例,摔伤4例,碰撞伤3例。11例均为单侧骨折,右侧6例,左侧5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Judet-Letoumell骨折分类法分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3例,前后柱骨折l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例,前壁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1例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前Harris评分25~67分,平均49.6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无脱位,伤口均I期愈合。3例髋臼缺损植骨者延长不负重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6个月后均能生活自理。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患者骨折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下肢短缩得到矫正,术后2年参照Harris评分平均94.7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瘢痕组织形成、内固定的影响及2次手术潜在感染等因素,经常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病例少,随访时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Ⅱ-Ⅲ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6例Ⅱ-Ⅲ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均予于仰卧位下采取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予以随访研究,记录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并发症。结果:1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为1.5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36~78)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9(78~95)分,术后无疼痛。术后无明显肢体短缩,无术后感染、脱位、松动。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Ⅱ-Ⅲ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充分保护臀中肌,提供足够手术视野及空间,准确置入假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2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Ⅰ期2髋,Ⅱ期3髋,III期4髋,IV期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20~55分,平均46分。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5分,平均90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膏摩外治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髋关节病变35例(41髋),术前术后持续对患者髋关节病变予以红外线照射,分别于术后3月、1年、2年进行随访,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VAS指数、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估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年(2~3年),至末次随访:髋关节VAS指数、BASDAI及BASFI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与末次随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其中髋臼松动移位1髋(2.8%),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红外线照射等中医外治疗法在促进康复过程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中医理念里对骨骼的认识,进一步评价髋臼自体骨植骨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011年采用自体骨植骨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节段型缺损的病例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髋获随访1年~8年.平均3.2年.术后肢体长度平均增加2..5cm,植骨块骨愈合良好。随访中未见假体松动,最后随访时平均Hairis评分为87.4分.与术前Ha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单侧下肢不等长0.3cm~1.2cm,平均0.6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骨重建髋臼可较好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9~53岁,中位数48.5岁;左侧8例,右侧4例。Judet-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后柱骨折1例、后壁骨折3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5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4例、中心型脱位2例。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接受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0例。并发肢体不等长5例,患肢短缩1~4 cm。并发创伤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头坏死合并创伤性关节炎2例。术中观察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的一致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例,术中所见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完全一致,手术时间(162±11)min,失血量(550.0±26.5)m L。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6.5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刻X线片对比,髋臼假体位置无改变,髋臼外展角45.5°±6.3°、前倾角18.0°±4.8°。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患髋功能,术前(35.6±5.6)分,末次随访时(84.6±6.5)分。术后并发髋臼周围异位骨化2例,均为BrookerⅠ级,未行特殊处理。均无感染、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可对损伤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1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134例182髋,男110例148髋、女24例34髋。年龄20~55岁,中位数47岁。股骨头坏死111例146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骨性强直15例24髋,髋臼发育不良并发骨关节炎4例6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4例6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术前Harris评分17~25分,中位数20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6例171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中位数3年;8例11髋失访。术后3个月5例6髋出现髋关节疼痛,给予局部封闭、理疗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3髋腹股沟区疼痛,给予对症处理并密切随访影像学改变,其中2例2髋疼痛无缓解,考虑髋臼松动,行髋臼及有柄关节翻修术后症状缓解;1例1髋罩体下沉,行髋臼及有柄关节翻修后症状缓解。术后4个月1例1髋出现迟发感染,给予关节腔置管持续冲洗、抗生素治疗3周后痊愈。术后2年1例1髋出现局部包块,常规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患者自动出院。术后3年1例出现左髋关节感染,手术取出股骨假体,行关节旷置术后感染得到控制。均无内置物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98分,中位数96分。结论: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是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的青壮年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0例,采用Harris评分评估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功能的影响。结果:随访2个月-2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9.3±2.4分,术后平均85.4±3.2分。优30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6.0%。并发假体松动下沉2例,疼痛2例,感染1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坐骨神经损伤及其他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髋关的功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核性髋关节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核感染后髋关节退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收治6例有既往髋关节结核病史的髋关节退变,男5例,女1例;年龄40~65岁,平均50.8岁;感染静息期均达12年以上,平均19.5年。术前采用Kim方法评估髋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其中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例。术前主要依据体格检查以及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来排除活动性结核。手术采用髋外侧切口,彻底切除关节周围的瘢痕组织,松解软组织;全部选择非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围手术期没有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8~50月,平均31.5月。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下肢神经功能损伤或深静脉栓塞形成等并发症。到最后一次随访,所有病例无复发活动性结核;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2.5分提高到83分;没有出现假体的松动,或明显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核感染后的髋关节退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病例选择应在结核感染静息10年以上,而且术前排除活动性结核的可能,围手术期可以不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达到(89.5±9.85)分,明显高于手术前的(51.2±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93.33%优于手术前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acation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18例DDH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35~72岁,中位数57岁;左侧8例,右侧10例;CroweⅡ型12例,CroweⅢ型6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6.00±7.49)分。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随访观察截骨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1例术中发生髋臼内壁骨折,随访时骨折愈合良好,对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00±5.75)分。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时采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关节稳定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