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控制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对舟山市中心血站内采血人员手及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微生物监测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操作程序检测采血人员的手和空气的卫生学质量,并统计相关数据。结果:采血人员的手合格率为98.65%,采血环境空气卫生合格率为99.71%。结论:本血站采血人员手及空气环境卫生合格率较高,消毒质量可靠,管理严格。  相似文献   

2.
1999~ 2 0 0 1年对血站采血室及血液成分分离室空气、采血台表面、采血人员及血液成分制备人员手指、储血冰箱等细菌污染监测结果 ,按照《血站基本标准》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年版 )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 982 - 1995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方法与标准1 .1  细菌污染监测资料来源 周口市防疫站季度监测结果及血站监测结果。1 .2  判定标准 血站卫生标准 :采血人员手指杂菌计数 :无致病菌生长 / 2 4 h。采血环境空气细菌培养 :<30个杂菌生长 /直径 9cm皿 / 5 min。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 2 0 0 CFU/ cm2不得检出…  相似文献   

3.
加强消毒质量管理控制血站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输血安全的认识日益提高,血站受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手段的限制,部分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尚未被全面认识;血站对献血者血液HCV、HIV检测仅限于病毒抗体检测,对早期感染即窗口期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因而,采供血环节不强化管理,可能导致病毒、细菌经血液进入人体发生感染.血站在采血、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验、血液贮存、运输等环节消毒不严,操作不当,环境污染,工作人员缺乏消毒灭菌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消毒剂的选择不合适,消毒液配制浓度不标准均可发生血站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是血站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标准化、规范化的血站制度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继续培训教育,加强站内工作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消毒管理和消毒效果的监测是保证采供血质量,保障献血者、受血者身体健康和降低血站感染率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血液中心消毒质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血站站内消毒是预防站内采血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对站内消毒效果监督检测是控制站内采血环境感染、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提供安全采供血环境的有效措施.为此,对我站成分室、机采室、血检室、供血科、储血冰箱、流动采血车、采血人员手消毒效果质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朱丽莎  王凤玲  杜昆  艾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40+5542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检验科血液常规手指采血的消毒灭菌效果,控制和预防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方法 采用现场随机调查采样的方法,对实验室内空气及8名门诊检验科技师的手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 该医院门诊检验科实验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技师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低.结论 门诊手指采血时,检验人员多用手抓酒精棉球消毒,再用干棉球擦拭,然后扎针取血.手的不卫生对于病人手指创面是个再次感染的环节.故应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提高环境空气的消毒质量.加强门诊检验科技师的手卫生管理,改变手指采血的消毒流程,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流程中不同环境的空气消毒 ,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是预防输血引起细菌污染反应 ,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也是预防SARS在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的有效措施。为评价本站空气消毒工作 ,分析存在问题 ,提出科学的合理化建议 ,笔者对近年来本站内不同环境空气消毒的监测结果 ,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主要分为 3类 :一是净化台、净化室 ;二是成分室、采血室、机采室、采血车 ;三是贮血设备包括各科的贮血冰箱、血小板保存箱…  相似文献   

7.
采血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直接和献血员接触,采血护士手指消毒是阻断采血护士操作而污染血液的最简单、最经济,也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为了选择一种合适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同时采用了印迹法和棉拭子法对采血护士的手指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各项消毒灭菌效果不同种类的监测结果,了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为进一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市卫生监督所、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科室监控小组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种类的监测合格率不同。这与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的规范程度相关。结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因素的监测水平和规范采样方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对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采供血机构,血站工作环境空气消毒效果是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血站的采供血工艺卫生流程是一个无菌要求高的场所,而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工艺卫生流程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本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环境消毒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达到了安全采供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晶 《中国保健》2009,(15):588-589
目的:分析献血者采血后出现局部淤血原因及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3月份街头无偿献血者,按操作规程采集血液,对出现局部淤血情况做出分析。结论: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对献血者本人及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俊杰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02-1403
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血站采供血流程中空气污染程度,直接影响到血液制品的质量,因此,定期对血站不同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评价本站空气消毒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笔者对站内不同环境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自玲 《中国校医》2013,27(9):693-693,695
目的分析不同的采前皮肤消毒方法对血液细菌污染率的影响,并可指导采血前皮肤消毒。方法将2 787名在本站2009年5月)2010年1月按5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6体检合格后采血的献血员分为3组,接受不同的采血前皮肤消毒方法,观察3组采血者血液细菌污染率。结果方法 1细菌阳性率为3.01%,方法 2的细菌阳性率为1.01%,方法3的细菌阳性率为0.74%,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皮肤消毒方法是减少细菌污染血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梦秋  马海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84-2585
流动采血车采血过程中常停放在人口相对集中,周围环境较复杂的街区,因流动性大、车载设备简单、车内空间小、人员拥挤等不利因素存在,给其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做好流动采血车各项消毒工作对保证血液质量,预防输血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至为重要。医护人员的手是直接或间接污染献血者和血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手的消毒成为阻断细菌污染的关键环节。我们于2004--2008年对本站流动采血车上各岗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综合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院近9年来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结果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及科室兼职监控护士按常规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及空调环境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特别强调空调滤网的清洁及消毒,对4000份监测结果设对照组(采取措施前)和试验组(采取措施后),每年同一时期比较.结果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结果出现不合格率及细菌数、感染率偏高月份以3~10月份为甚,对照组监测不合格率为1.5%,试验组监测不合格率为0.7%;2000-2008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占前3位的月份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及感染率的发生与季节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的合格率及感染率的高低与季节性气候变化及空调环境下因素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相应因素进行清洁、消毒、重视通风、干燥的强化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引起疟疾和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5个自然村的中青年人群中疟疾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献血者(简称单采桨献血者)疟疾发病率和HCV感染率分别为4.14%和84.06%。双重感染率为3.72%,疟疾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9.74%。单采浆献血者疟疾和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非单采浆献血者。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单采浆是疟疾和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证实:单采浆血站在采血、离心分浆和血细胞还输过程中的血液交叉污染,是造成疟疾发病和HCV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否需常规进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环境卫生学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制定防控措施,而且能准确评估医院环境清洁质量,应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反对者认为发达国家已取消了常规环境微生物监测,常规监测投入成本大,但与医院感染率无相关性,且存在无法真实体现医院环境污染情况,因此应更多关注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而不是常规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辨证分析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采样方法、时间、监测内容等,寻找更多的循证依据来发挥环境卫生学监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利益,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做好检验科静脉采血室消毒及感染监测工作是必须的。该院感染监测办公室和该科特制定了一套消毒制度及消毒后的监测,以达到标准为目标。方法消毒前和消毒后作细菌病源学监测。结果发现消毒前有病源菌生长,消毒后无菌生长或在国家规定允许的区域范围之内。结论严格有效的消毒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站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质量可靠。方法对我站在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间出现的7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予以回顾性分析,探究形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最大限度保证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结果造成我站70例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血液样本采集原因,由于血站工作人员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的责任意识不强,严重忽视检验报告的重要性,主要包括抗凝管使用方法有误、血液检验标本用量标准不明确等;②献血者自身因素,献血者个体间存在差异及献血者未将采血前的相关活动及饮食情况告知采血工作人员、资料填报有误;③标本送检原因,标本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标本在运送过程中遭受大幅度震动,造成血细胞破裂;④标本检验原因,标本处理不当和检测不及时。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除献血者自身因素外,由于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及标本检验过程的不合理操作是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注重规范血液检验中各项操作,加强送检工作,才能提高血站血液检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加强采血车上的医院感染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献血者、工作人员和受血者的安全,我们在采血车上采取了多项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献血者、工作人员和受血者的安全。1加大采血车上血液质量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加大采血车上血液质量管理力度。在采血车上的采血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等法律法规,通过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血站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进行质量考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采血感染,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方法对采血环境、物品、献血者的手臂、护理人员的手指等采取有效而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消毒意识。结果2002年10月-2006年9月采血〉38 000例次,无1例采血后感染的发生。结论预防和控制了采血后感染,保证了献血者的安全,提高了献血者的满意度,发展了越来越多的健康公民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