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拙血6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以肿瘤占首位(19 例),其次为小肠憩室(10例)、血管畸形(6例)、小肠系膜静脉血栓(4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1例.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小肠出血常见病因为肿瘤,其次为憩室.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措施.小肠部分切除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占整个胃肠道出血的3%~5%,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局限性,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小肠出血2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 17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 ,99mTc标记的红细胞核素扫描 (ECT) ,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DSA ) ,术中肠镜检查 ,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结果 对出血部位的定位阳性率 :ECT为 ( 7/14 )5 0 % ;DSA为 ( 8/12 ) 66.7% ,X线钡餐为 ( 3 /8) 3 7.5 %。术前不能确诊的 5例病人 ,术中肠镜均明确出血部位 ( 10 0 % )。结论 ECT和DS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确定出血部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诊断小肠出血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血管畸形(19例)占首位,其次为炎性肠病(13例)、小肠憩室(10例)及家族性肠息肉病(3例).45例均经手术治疗.结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行诊断性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芮景  马毅 《临床外科杂志》1999,7(4):203-204
目的为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6月至1998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小肠出血32例。结果病变位于十二指肠者8例,空肠者6例,回肠者17例,空回肠弥漫性病变1例,良、恶性各为50%。结论小肠出血应首选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小肠双重气钡造影和小肠插管灌钡造影为主要诊断手段,及时剖腹探查可协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小肠出血诊断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30例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术前行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显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和术中肠镜检查。结果 阳性率为:气钡造影46.2%(6/13),核素显像87.5%(14/16),血管造影66.7%(10/15),定位符合率为:气钡造影66.7%(4/6),核素显像42.9%(6/14),血管造影90.0%(9/10),出血术前检查阳性率90.0%,(18/20),间歇  相似文献   

10.
姜洪池  田钧 《腹部外科》1996,9(2):63-64
报告22例小肠出血,其中7例属诊断疑难小肠出血,术前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分别诊断为美克尔憩室、腺瘤、血管瘤各1例;术中行经小肠内窥镜检查或肠系膜上动脉注射美兰诊断为血管瘤和非特异性溃疡各1例;1例小肠出血伴出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经小肠多处切口行内窥镜检查未明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弥漫性出血肠段;1例血友病手术切皮时发现出血、凝血障碍,中正手术。就7例小肠出血的诊治教训,以及如何确立诊断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宏为  胡伟国 《腹部外科》2006,19(3):133-134
小肠出血通常是指Treitz韧带至回盲瓣之间肠道的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15%[1]。由于小肠系膜短、肠管长、排列折叠、腹腔内活动度大等解剖特点,常规的胃镜或结肠镜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检查,小肠出血的诊断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目前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主要有三类方法:影像学方法、内镜学方法和外科学方法。一、影像学检查小肠造影是经上消化道插入导管至空肠后注入10%~15%硫酸钡作透视和摄片,是一种无创诊断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肠肿瘤、Meckel憩室、Crohn病的诊断,但其总体检查率较低,仅为10%~21%[2]。随着胶囊内镜、双…  相似文献   

12.
小肠出血性疾病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寻求最可行、有效的诊疗手段。方法:总结21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和病理学诊断的小肠出血性疾病32例,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疾病分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仍以肿瘤为多见,其次为血管畸形、憩室炎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分别以大出血、间歇性出血和程度不等的腹痛为多见。肿瘤病人兼有明显的消耗症状。结论:在多种诊断方法中,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在诊断上有决定性意义。手术为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可达到去除病灶、彻底止血之目的,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小肠解剖特点细长,造成小肠出血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有限,小肠出血的病因检查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13~90岁,中位年龄40.5岁。其中57例表现为便血,8例仅为大便潜血阳性。病程10 h~32年。根据出血形式定义~([1]),急性大出血8例,慢性显性出血49例,慢性隐性出血8例。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8例。所有65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小肠出血4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29/67),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15/67),小肠憩室(12/67)及血管病变(7/67),分别有18、17和10例病人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素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6.
小肠出血2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肠出血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剖腹探查术的确诊率及手术止血率均为100%。本组术后死亡2例。其余23例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活动性出血期行DSA、ECT检查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术前辅助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高,而对小肠憩室、息肉等出血病灶的诊断率低。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短期内出血量大、有休克表现和诊断不清的病例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7.
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46.8%),其他依次为憩室(25.0%)、炎性疾病(15.6%)及血管畸形(12.5%)。检查方法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镜在小肠出血病人中阳性检查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3.796,P=0.284)。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合理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等检查方法,是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的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出血现尚缺少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临床上往往长时间得不到确诊。本文报告笔者于近2年遇到的小肠出血10例,同时就小肠出血的诊断作一讨论,并提出小肠出血的诊断步骤。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6~60岁,  相似文献   

19.
张晋体  司晋善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9,36(7):715-716,封3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27岁,9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柏油样大便,每日3~4次,每次约300 g,伴头晕、乏力.在当地医院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给予止血、抑酸药物等治疗后好转.3周后又出现柏油样便,量多,住院以"消化道出血"行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出血病灶,腹部CT检查提示脾缺失,未见阳性病灶.  相似文献   

20.
小肠出血的诊断较难,检查方法亦有一定局限性,往往会造成误诊,因而剖腹探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总结经验,现将我们遇到10例报告如下。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治愈,4例因发生肠坏死、肠痿、肿瘤广泛转移,术后短期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小肠网织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腺癌、回肠憩室炎、肠系膜动脉血栓各1例,克隆氏病2例,粘膜下血管瘤3例。讨论小肠肿瘤(3例)因早期缺乏症状或症状无一定规律,常不引起重视。又因无明显体征,发病率较低,往往造成误诊。如1例38岁男患,因呈赤小豆汤样血便,恶臭味,脐周疼伴消瘦,腹部包块明显而就诊。术中见空回肠交界处肿物约新生儿头大小,呈溃疡型,施肠切除。病理报告:小肠腺癌。另2例均因缺乏特有体征,检查不细而漏诊。另外也与目前对小肠肿瘤诊断尚缺乏简单易行的办法有关。X线钡剂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