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漏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15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别采取胰肠套埋单层吻合105例,双层吻合49例,分析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间胰漏差异原因。结果胰漏发生率8.4%(13/154),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表明:男性、胰腺质地软、非单层胰肠吻合方式是3个与胰瘘相关的独立变量;两种吻合方式间胰漏(单层吻合,4.8%vs双层吻合,16.4%)、术后并发症(单层吻合,18.1%vs双层吻合,32.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弹层吻合,18.45±7.11天vs双层吻合,22.75±9.73天)、质软胰腺中胰漏停嘱吻合,6%vs双层吻合,27.6%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肠套埋单层吻合,特别是在质软胰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胰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138例PD病例,分析影响PD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及幽门保留与否对胰瘘的影响。比较保留幽门的PD(PPPD)与不保留幽门的PD对术后胃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3.18%(32/138),其中胰空肠黏膜对黏膜侧侧吻合组22.48%(29/129),胰残端空肠端侧传统套入组33.33%(3/9)。PPPD术后胃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PD。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并不显著性的影响胰瘘的发生。多数手术近期吻合口出血与应用胃肠吻合器有关。结论 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未能显著的影响PD后胰瘘的发生,但保留幽门后会增加胃潴留的发生率;慎重应用胃肠吻合器,人工手法细心进行胃肠吻合可能有助于预防胰腺癌手术后近期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与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943年Cattell就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重要的问题是胰肠吻合,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瘘。尽管近20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PD术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胰漏的发生率仍高达8%~25%,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20%,主要原因是其导致的腹腔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血管腐蚀出血。因此,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往往决定手术的成败,如何有效的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的消化道吻合方式及相关辅助方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PD手术后消化道吻合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提取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漏、胆漏、出血、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次手术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RCT研究共计2504例病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术后胰漏和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吻合组(OR=0.60,95% CI:0.44~0.82,P=0.00; OR=0.33,95% CI:0.13~0.82, P=0.02)。胰肠吻合组中,胰管-黏膜吻合术与传统端端吻合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胰漏、再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管引流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胰漏、尤其是Ⅱ~Ⅲ级胰漏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无支架管引流组(均P<0.05)。结论 PD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推荐采用胰胃吻合,辅以外支架管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后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PD手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次,并发症发生率24.6%.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结论 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预防术后胰漏及出血,发生胰漏及出血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应用于胰肠吻合方法多达数十种.文献报道PD术后胰瘘发生率仍在5%~25%之间。为减少胰瘘的发生率,笔者对PD术患者采用空肠浆肌鞘内套人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胰腺癌手术切除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是胰腺外科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中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元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文献报道,PD术后胰漏发生率在5%  相似文献   

8.
捆绑式胰肠吻合与传统胰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防止胰漏、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8月我院施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同时行半胃切除)(捆绑组)32例,并与同期传统胰肠吻合法(对照组)51例作对比。观察术后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在捆绑组中分别为0%、6.3%(2/32)、3.1%(1/32)和3.1%(1/32),以对照组中分别为15.7%(8/51)、17.6%(9/51)、15.7%(8/51)和11.8%(6/5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捆绑组(26.05d)较对照组(38.24d)显著缩短。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避免胰漏的发生,以及由此所致的各种其他并发症。同时,半胃切除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溃疡或应激溃疡出血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再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再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施行的392例PD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的原因、诊断、处理方式及疗效。结果PD术后并发症133例(33.9%),死亡14例(3.6%)。其中22例再手术,再手术的死亡3例,再手术死亡率13.6%。结论导致PD术后再手术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胰瘘和切口裂开等。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症的一个有效手段且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P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PF发生率14.2%(19/134)。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肠吻合方式、术后生长押素治疗是PF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胰腺质地、术前胆红素水平、胰肠吻合方式为影响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质地、术前胆红素水平、胰肠吻合方式是PD后P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运用胰肠捆绑式吻合.精细操作.是降低PF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预防及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7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我院106例施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37例(34.91%),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9.81%(21/106),死亡11例(10.38%)。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组与总胆红素4342μmol/L组相比,总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 PD近年来的安全性和可切除性已明显提高,但需要有良好的技术、精细的操作、手术经验及围手术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预防及处理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2002年间2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癌及死亡率,根据手术年代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本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34.3%),严重并发症55例(26.2%),死亡17例(8.1%);近2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4%,死亡率1.8%,均比以前明显下降。结论 PD术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外科训练才能完成的手术,手术经验、精细操作和围手术监护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肠腔减压引流管对术后胰瘘的预防作用,分析术后发生 胰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116例行PD的病例进行临床同期 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放置肠腔减压管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消化道重建均采用常 规Child法,观察组胰-肠吻合空肠关闭端缝合双荷包线,经荷包线中心肠壁切口,放置肠腔减压引流管, 垂直从腹壁刺口引出固定;对照组空肠断端不放置肠腔减压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胆漏等并发 症发生率及影响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胰漏发生率低(13.6% vs 35.1%,χ2=7.388,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漏、胃排空障碍、腹腔内感染、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 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质硬胰腺(OR 0.02,95%CI 0.001~0.299,P < 0.05)和主胰管直径 > 3 mm(OR 0.002,95%CI 0.000~0.084,P < 0.05)患者行胰肠吻合 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性更低。结论 PD手术Child消化道重建、空肠减压引流管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PD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对病人侵袭大。多数病人年龄大、周身状态差,部分病人有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黄疸。PD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居腹部外科之首。PD病死率,国内1964年~1981年报告为11.3%~22.2%,国外1973年~1977年报告为13.8%~24%。中国医大一院1975年10月~1993年5月PD190例,术后5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9%,其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9.5%。因此,加强PD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已发生的并发症,对于降低PD…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手术,手术范围大,切除脏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20%~60%.其中最常见的为胰肠吻合口漏、胃肠道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等。多数胰腺癌病人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肝脏合成利用氨基酸的能力下降,机体蛋白分解加剧,易出现负氮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改良组(n=33)行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其中21例为腹腔镜PD;传统组(n=32)开腹PD行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的胰肠端侧吻合法,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小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发生B级胰瘘共2例(6.10%),显著低于传统组9例(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化漏、胃排空延迟、胆漏、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相比传统吻合方法,可有效降低吻合难度,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胰胃吻合术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Whipple手术(以下简写成PD)用于胰引流仅有的两个空腔脏器是空肠和胃。胰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两者合称为胰肠吻合(Pancreaticoentericanastomosis)。近十年胰胃吻合得以复兴,被认为是能预防或减低Whipple手术后胰瘘的一种安全的胰引流重建方法。1背景虽然PD术后的死亡率已降至<5%,在大的治疗中心总的围手术死亡率<2%,但术后并发症率仍较高为27%~50%[1~8]。术后三个常见的并发症是延迟胃排空、胰瘘和脓毒症。胰瘘仍然是PD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5%~25%[1~8]。胰瘘致死率为20%~50…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5例,术后死亡率70%(8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74%(43例),包括胃排空延迟191%(22例),胰空肠吻合口漏78%(9例),腹腔脓肿70%(8例),胆肠吻合口漏61%(7例),应激性溃疡87%(10例)和腹腔内出血70%(8例)。并发症与高龄,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大量出血有关,大多数以非手术治疗而愈。当需再次手术,死亡率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简单和保守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术式。1935年Whipple首先施行PD手术成功,故大家又称PD为Whipple手术。Whipple手术的特点:复杂、费时、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瘘是Whipple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15%~20%,它亦是术后引起腹腔感染、腹腔大出血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术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困难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12年德国Kausch报道了世界上首例成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至今,经过Whipple等外科巨匠的不断改进,PD已经日臻完善。PD的手术死亡率在各大胰腺诊治中心已经下降至5%以下,而5年生存率则升至20%左右。目前,PD被认为是治愈壶腹周围癌的惟一希望。近年来,P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如何降低PD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