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捷  龙云  苏强  唐志立 《中国药师》2013,(11):1726-1728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用药教育对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度及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的作用。方法:由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设计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试卷,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考评,针对存在问题开展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培训。评价用药教育前后本院高危药品管理状况及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用药教育干预前,医护人员高危药品考核不合格率分别为60.2%,68.7%,优秀率分别为4.3%,1.8%,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检查8项指标中4项不达标。通过用药教育干预后,医护人员考评合格率100%,优秀率分别上升至30.1%,44.3%,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检查8项指标均达标。结论: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能显著提高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层级临床护士对高危药品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需求,为进行规范化培训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40名临床护士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含高危药品知识、护士工作中发生的高危药品用药差错及隐患、护士对学习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需求共三方面。结果临床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知识部分的合格率为42.9%,不同护龄及学历的护士在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及职务的护士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责任组长合格率较高。50%以上的护士反映需要学习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其中对高危药品药理学知识(需求率82.1%)及高危药物使用流程的规范化操作(需求率80.7%)最高。结论由于临床护士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缺乏,临床用药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管理者应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及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三甲医院的候诊或探访人员开展药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度及满意度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合格率为65.1%,平均得分为(6.25±2.17)分,对安全用药原则认知度偏低,合格率仅占33.8%。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员认知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认知得分分值呈正态分布。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与认知度高低有关。对药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显示,不满意人员占30.7%,未接受过药品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占68.7%,使用过抗菌药的人高达79.5%,74.2%的人有建立药品不良反应(ADR)救济与赔偿制度的需求。结论:公众安全用药认知度偏低,抗菌药普遍滥用,三成以上人员不满意药品安全状况。今后应加强医院合理用药考核,建立公众药品安全教育体系与ADR救济与赔偿制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陈婧 《家庭医药》2016,(8):95-96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掌握消毒灭菌知识的情况,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我院内科、外科、医技及手术室中选取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100名医护人员中,对消毒灭菌定义的掌握优秀率为50%,合格率为70%;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优秀率为34%,合格率为66%;医护人员职称越高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并且显著高于职称较低的医护人员,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仍然较缺乏对消毒灭菌的认知,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加强,以提升其消毒灭菌知识水平,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师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2年1月~12月期间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国内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经验以及策略,组建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开展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由药师监督指导药品管理并进行教育培训。比较2013年和2012年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等情况。结果2013年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为13.33%,较2012年的37.50%显著降低;2013年高危药品用药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5.15%,较2012年的33.33%显著降低;2013年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理论知识及管理实践工作考评得分较2012年显著提高(P<0.05)。结论药师介入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建立并完善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高危药品安全应用意识和能力,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用药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学习需求,为进一步进行临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该院不同级别的临床医生、护士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静脉输液用药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与学习需求情况3个部分。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其中医生124名,护士216名,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临床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用药相关知识考核总合格率为46.47%,其中中高级职称者合格率较高,初级职称者合格率都比较低。参与调查的临床医护人员均认为有必要定期开展静脉输液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生和护士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不一致。超过90%的医护人员接受将培训内容制作成手册或口袋书的形式,PPT授课的培训形式也得到大多数医护人员的认可。结论: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用药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待通过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4):521-526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提升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要求,描述我院在高危药品管理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通过比较运用追踪方法学前后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程度、医院高危药品评审评价结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评价追踪方法学对高危药品管理的改进效果。结果:通过采取精简高危药品目录、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培训等干预措施后,与管理前比较,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平均知晓率从69.6%提高至88.5%)、高危药品的评审评价结果显著改善(评价结果为合格级及以上者占比由66.67%提升至88.89%)、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由0.321%降低至0.139%)。结论:追踪方法学对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改进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为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因素,制订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模式,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结果与结论完善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相关认识、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等,可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我院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加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部分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1.84%。结果显示,受访医务人员中有69.61%的医师、72.62%的护士和71.79%的药师明确高危药品的概念;对高危药品的品种能够准确辨别的医师仅为4.90%,护士为20.24%,药师为15.38%;约20%的受访医务人员对于科室建立的高危药品风险防范措施不清楚;用药差错报告的意愿率为88.44%;对高危药品知识的需求途径主要是专题讲座,占受访医务人员的88.00%;最易发生风险的前5类高危药品分别为高渗电解质注射液、胰岛素制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凝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结论:我院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对高危药品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程度和警惕性,使其牢记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由此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总结主管部门和相关科室在药品生产和使用流程中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结果 药品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医院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对药品风险管理认知程度还不够。结论 针对药品使用风险的来源提出购药源头及窗口调配环节的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完善硬件设施和规章制度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抗肿瘤药物风险分级现状及需求,以构建抗肿瘤药物风险提示系统,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四川地区抗肿瘤药物风险分级现状及需求。结果:受访医务人员所在医院的抗肿瘤药物使用现状:63.29%存在抗肿瘤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77.22%有抗肿瘤药物处方前置审核系统,82.28%为一线医师开具抗肿瘤药物处方需要上级医师审核,91.14%为配置静脉用抗肿瘤药物使用生物安全柜,86.08%为医务人员在配置抗肿瘤药物时穿戴防护用具,78.48%为抗肿瘤药物高危标识嵌入电子信息系统,81.01%有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81.01%有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受访医务人员对抗肿瘤药物的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的认知程度一般,而医师、护士和药师对抗肿瘤药物风险点的风险程度认知有所不同;受访医务人员希望构建抗肿瘤药物风险提示系统并建议了相关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论:四川地区抗肿瘤药物风险分级现状较好,受访医务人员对肿瘤药物的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的认知程度侧重于其工作岗位,强烈要求构建抗肿瘤药物风险提示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朱运贵 《中南药学》2014,(6):596-605
目的通过对某省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和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护士、药师的高危药品认知调查,进一步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省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及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护士、药师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是非题(包含药品使用和药物管理)、药物接触种类、药物差错情况、成因和自我评价5部分。结果 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150名药师20道是非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3.2%;大多数药师认为抗凝血药是他们在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最易发生错误而需要加强管理的高危药品种类;药师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等因素均对其得分产生影响;71.3%的药师认为"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相混"是其工作时最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数药师认为自己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76.7%的药师希望获得额外培训,同时他们的得分也相对较高。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168名医务人员20道是非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3.0%;对工作中接触最多和最易发生错误而需要加强管理的药物以及工作时最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医师、药师和护士的选择不尽相同;除学历外,职称、工作年限、职业、是否获得过有关高危药物知识培训均对被调查者所得分数有影响,药师的得分高于护士;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自己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且绝大多数希望获得额外培训。结论被调查者对高危药品的定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平均正确率均>80%),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较为清楚(平均正确率80%左右),且多数医务人员认为须接受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医院可以针对药师、医师和护士的不同特点开展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和警惕性,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防范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医生、药师、护士共105人进行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的认知和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其中医生30名、药师18名、护士57名。86名(81.90%)表示知晓细胞毒药物溢出的概念。33名(31.43%)发生过细胞毒药物的破碎或溅洒,20名(19.05%)发生过细胞毒药物溅洒至人的身上。57名护士全部知晓细胞毒药物溢出防护制度,药师和医生的知晓率分别为83.33%和66.67%。在细胞毒药物溢出的防护处理方面,71名(67.62%)知晓如何防护处理,护士的知晓率较高为89.47%,医生和药师对如何防护处理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6.67%和50.00%。在细胞毒药物溢出防护包的配置情况方面76名(72.38%)表示知晓。结论:医务人员对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的认知有待通过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应加强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培训和管理,从而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师的认知度和需求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的认知度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医务人员、患者、临床药学及药学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共发出1300份问卷,其中针对医务人员的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79份,回收率95.8%。调查显示68.82%医务人员认为很有必要听临床药师的意见,66.67%医护人员认为临床药师有必要加强药物经济学知识。针对患者的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1份,回收率96.2%。调查显示56.84%患者主动向药师咨询相关用药问题。针对学生的300份问卷,回收291份,回收率97%。调查显示90.32%学生认为临床药师工作主要是血药浓度监测与指导临床用药,42%学生首选医院为就业对象。结论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师的需求较迫切,主要在药物经济学指导方面;临床药师工作包括提供药品信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咨询及药物经济学分析等;临床药师工作中除与患者有效沟通外,还需注意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协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并结合某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研究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结果:通过实施的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与标准操作流程,有效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对高警示药品的认知,有效保证用药安全。结论:医疗机构应足够重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的标准流程,强化医药护人员的高警示药品教育培训,推广患者安全用药的健康宣教,降低用药风险,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师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行为的认知情况和专业管理需求,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对全院临床医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将资料构成比作为指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发放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5%。临床医师职称越高,超说明书用药可能性越高;不同职称临床医师均认为自身药学知识储备不足,并希望行政主管部门发挥作用,约束超说明书用药行为。结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行为与临床医师对其的认知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临床医师应当慎重考虑"超说明书用药",加强自身素养,与临床药师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全力配合,一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另一方面避免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爱江  毛静怡 《中国药房》2008,19(34):2715-2716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规定,对2006~2007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内差率为0.04%,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护士录入医嘱、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核对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核对制度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青光眼患者用药风险防范计划与干预策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归纳我院药品说明书中禁忌项内明确注明青光眼患者禁用的药品。通过统计2014年门诊青光眼患者用药处方数据库,发现多个科室医生为青光眼患者处方不适宜的药物。为患者编写教育材料及开展面对面患者教育,为医生和药师分别编写了青光眼患者禁忌药品的品种,分别对医生、药师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用药教育。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增加对青光眼用药的提示信息。结果医生为16.2%的青光眼患者使用了不适宜的药物。88%的医生在处方前会询问患者青光眼病史,78%的医生了解青光眼禁忌药物的品种,98%的医生希望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提示;29%的药师在审核处方时会询问青光眼患者病史,80%的药师了解青光眼禁忌药物的品种,51%的药师会主动告知患者使用禁忌用药的风险;30%的患者会主动告知医生青光眼病史,11%的患者了解青光眼禁忌用药的品种,72%的患者坚持青光眼药物治疗。结论无论是医生、药师还是青光眼患者,对青光眼患者禁忌用药品种的认知水平不高,制定青光眼患者用药风险防范计划与干预策略,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