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效果。方法抽样从本院收治的63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性划分为两组,参照组36例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27例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可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使用,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持续皮下输注组(CSII)和胰岛素常规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对于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达到目标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胰岛素平均用量、体温及白细胞异常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CSII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胰岛素平均用量、达到目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体温及白细胞异常时间优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更能有效平稳控制血糖,有助于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Ⅱ组)和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组),CSⅡ组采用胰岛素泵(韩国丹纳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MSⅡ组采用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睡前(22∶00)皮下注射诺和灵N。观察比较2组疗效、血糖控制情况、达到目标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CSⅡ组疗效、血糖控制情况、达到目标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MS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血糖是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首要措施,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输注治疗更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观察感染细菌、血糖、血糖下降至正常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G+为主。两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CSII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住院天数,并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韩冬谊 《海峡药学》2014,(6):114-115
目的对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联合肺部感染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分析比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两种治疗方式,以探讨胰岛素泵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减少,相应的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减少;血糖控制较快、较好;治疗周期明显缩短。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与病人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6.
陈俏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208-211,2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对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差异,并为该病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于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研究组开展CSⅡ治疗,对照组开展MSⅡ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FBG、2hB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A1C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相较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胰岛素剂量使用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洪亮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61+164-161,16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观察组)和常规皮下注射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进行胰岛素常规的皮下注射,另外两组均给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调节快,能迅速纠正代谢紊乱,且元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并分析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对照组,为其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将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研究组,为其选取胰岛素泵滴注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三餐前后2 h血糖水平与睡前末梢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胰岛素泵滴注胰岛素治疗效果要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44例,CSⅡ组)和多次注射胰岛素组(48例,MSⅡ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稳态时间,所需胰岛素剂量,感染控制时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酮体发生率和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上述观察指标的所有结果CSⅡ组患者显著低于MSⅡ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索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疗效可靠,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较差的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治疗组(CSⅡ)80例和采用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法的对照组(MSⅡ)80例,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CSⅡ均优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血糖得到稳定和良好控制,减少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是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爱平 《中国药业》2013,22(7):57-5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需手术的2型糖尿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均下降,但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3个月后复查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从而改变糖尿病的临床进程。方法6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2周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直接口服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3个月后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达标时间为(2.5±0.8)d,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5±1.6)d,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糖基化血红蛋白情况,治疗组为(5.4±1.5)%,对照组为(6.3±1.8)%,2组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维持长时间血糖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3.
周茵  刘英  宋雷凤 《黑龙江医药》2010,23(3):365-366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奴/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TNF—a、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TNF-a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TNF-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TNF—a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冯振列 《中国药业》2013,22(8):15-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50例口服依那普利,观察组170例口服替米沙坦,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显著升高,替米沙坦可显著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海东 《中国药业》2012,21(7):41-4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不低于10 mmol/L],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 mmol/L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糖人群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从35。55岁健康体检人群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糖耐量正常(NGT)43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47例,糖耐量受损(IGT)52例,糖尿病(DM)41例,检测并比较血糖、血清脂联素水平、IR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空腹胰岛素水平在IFG、IGT、DM3组均高于NGT组(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从DM、IGT、IFG组到NGT组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DM组IR指数明显高于NGT组,DM组IR指数高于IFG和IGT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在NGT、IFG、IGT、DM组依次降低(P〈0.05)。脂联素与空腹血糖、IR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IR指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OGTT异常人群动脉硬化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与诺和锐R 加诺和灵N (MSⅡ)治疗初发2 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在初发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已确诊为初发2 型糖尿病的患20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 组和诺和锐R 加诺和灵N (MSⅡ) 组.记录治疗前后血糖、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而CSⅡ组治疗后稳定期血糖明显低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SⅡ组的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小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t〉25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1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以及两组7个时点血糖水平和一日内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的差异。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7个时点的血糖无明显差异,但OB组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NOB组(P〈0.05),而SDBG较NOB组小(P〈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较非肥胖型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较小,胰岛储备功能较好,但是胰岛素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吕高友  王春  张沈洁  王学玲  郭凤红 《安徽医药》2011,15(12):1577-1578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人胰岛素常规2次皮下注射(常规治疗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CSII组68例,采用CSII诺和灵R治疗;常规治疗组60例,分别于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 CSII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II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快速、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