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1~6月使用的高值耗材5218件作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使用的高值耗材5980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管理,观察组实施超市收银模式管理。结果观察组每日清点费时数、耗材漏帐次数和提供耗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市收银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信息化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价值,为高效率利用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耗材使用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法,将2017年本院手术室高值耗材2000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将2018年本院手术室高值耗材2000种,作为实验组,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在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医生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体系建立中实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手术室的高值耗材的使用正确率,规范管理流程。方法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发掘医用高值耗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将信息化技术流程的优化、专业培训等方式融入高值耗材的日常管理流程,比较风险评估前后耗材使用正确率。结果与2013年1月~6月相比,2014年5月~10月高值耗材使用正确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对术中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室显性耗材成本,避免过度库存造成浪费;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高值耗材的熟知度,加强安全使用意识;规范术中使用物品的记帐流程,使高值耗材的管理更加精确、规范、透明;避免错误收费为患者和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方案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手术室6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情况,2017年6月~12月采用传统耗材管理为对照组(n=5145)。2018年1月~7月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方案为观察组(n=5253)。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应用前后医护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高值耗材的收费问题、条形码粘贴不规范、信息记录问题、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耗材可追溯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后医护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条形码技术为基础的全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明显,规范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对提升医疗安全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手术室植入类高值耗材的标准化、可追溯管理流程。方法设计并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条形码管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降低了植入类高值耗材信息记录、条码粘贴、收费等错误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升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率、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植入类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流程的建立和使用,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零售管理软件在手术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手术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5 394例手术耗材的使用情况,根据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2691)和观察组(n=2703)。对照组采用全人工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手术耗材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收银系统软件对耗材录入二维码,进行信息化管理。分析2组的手术耗材管理质量、耗材管理时间、常用耗材平均每例手术消耗、耗材平均每天存储量和医师满意度的区别。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耗材领用合格率、减少差错发生率、备货不足发生率(P0.05);观察组领取物品等待时间、清点物品耗费时间、耗材回库时间、费用收取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可吸收缝线、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使用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耗材规格种类、库存量种类、库存面积、库存资金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收银系统零售管理软件的管理不仅能提高管理质量,还能节约管理成本,医师满意度较高,值得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系统干预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讨提升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活动实践效率的方法,从而提升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寿命。方法将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成果,作对照组,根据其管理漏洞与问题,再结合本院手术室发展规划、发展现状等信息,选择系统干预方案,并制定出系统干预实践流程,从2014年01月起开始在手术室内落实,并于2015年08月收集资料,干预后作干预组,评价系统干预方案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合理性。结果通过推广系统干预,本院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整体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临床医师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已从66.67%升至100.00%,主动参与管理人数从7名(58.33%)升至12名(100.00%),手术费错报或误报几率从4起(33.33%)降至0起(0.00%),效果突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目前而言,系统干预方案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效果突出,不仅能够提升医疗高值耗材整体供给水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而且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工作凝聚力以及协作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供给-分拆加工-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模式对口腔种植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法,2022年6月—8月对口腔种植高值医用耗材采用常规工作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22年10月—12月对口腔种植高值医用耗材采用基于SPD模式的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设为试验组。收集干预前后两组口腔种植高值耗材入库时间、每日术后登记耗材时间、每月耗材应用情况汇总时间与两组单纯一期植骨口腔种植高值医用耗材收费项目正确率。结果 两组各项耗材管理时间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高值耗材入库时间、每日术后登记耗材时间、每月耗材应用情况汇总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收费项目正确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SPD模式对口腔种植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可保证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安全性与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朱学明 《当代护士》2013,(11):146-147
总结了过程控制管理方法在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用耗材专人管理、有计划请领入库、储存使用中实施"手术室二级库房"和"手术间分库房"管理、全面监测耗材信息和质量.认为此方法可确保耗材质优价廉,保持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的一致性,为科室成本核算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既降低了成本,又直接服务于临床,使高值耗材使用流通达到优化高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2种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利弊,包括一级库房管理、二级库房管理。认为使用信息化的条形码管理,降低了植入类高值耗材信息记录、收费错误发生率,提升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率、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手术耗材成本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制定手术耗材成本控制管理流程图并实施.结果:应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手术耗材成本控制后,2012年月均手术耗材成本较201 1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手术耗材成本控制,保证了手术室财产管理工作的有序性,真正体现了优质、低耗、高效的成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对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污染和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凝胶法鲎试剂定性检测方法,分别抽样检测2018年7月至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含量,其中采用常规管理(对照组)和采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各96份,分别在使用后、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四个时间点进行取样,取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对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污染和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凝胶法鲎试剂定性检测方法,分别抽样检测2018年7月至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含量,其中采用常规管理(对照组)和采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各96份,分别在使用后、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四个时间点进行取样,取样量为每组各24份。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器械在使用后、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的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62.50%、45.83%、29.17%和25.00%;观察组分别为66.67%、37.50%、4.17%和0。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在消毒后和灭菌后内毒素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消毒后和灭菌后内毒素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去除效率并降低内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时间节点管理在减少首台择期手术延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行首台择期手术的患者7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6)和观察组(n=389),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方法,观察组制定具体节点管理方案,实施时间节点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第1台择期手术延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接入前、麻醉前、手术前等待时间分别为(24.32±6.35),(24.08±6.29),(25.58±7.72)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9,7.22,7.8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延误率为10.80%,对照组为2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2,P〈0.05)。结论时间节点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及手术延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EM)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行CEM老年结肠癌患者43例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一手术组2011年2月以前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22.5±3.1)枚,显著多于对照组(19.3±3.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病人应用CEM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率,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构建手术室信息平台,探讨手术室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全质量管理方案。方法 围绕以手术患者安全为主体,结合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全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无缝隙闭环式信息化转运交接、手术医师医疗权限控制、手术室消毒包/器械的信息化全流程追溯、术中离体组织标本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手术室耗材、物资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化管理等六个维度,探讨对手术室人、财、物等实施闭环式、全质量的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台手术准时划皮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间、手术患者PDA转运交接有效实施率、手术连台时间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前后患者信息识别率、手术患者高危风险评估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手术部位标识规范执行率、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都得到了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9.33%优于对照组92.30% (P<0.05),观察组医护对手术室运行效率总满意度99.54%优于对照组93.97%,(P<0.05)。结论 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手术室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手术室向高质、高效、低耗方向发展,做到手术围术期的全过程、全质量信息化控制,持续改善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手术室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室器械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0件手术室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250件/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和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清洗达标率(99.60%)和外科医生的满意率(100.00%)均高于参考组(95.60%、94.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中手术室器械使用品管圈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管理质量,保证器械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使用正性暗示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接受治疗的16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别接受医护人员的正性暗示和常规安抚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恐惧、疼痛、抑郁和焦虑等指标。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的恐惧评分、自觉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比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对整个就医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正性暗示,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和自觉疼痛等负性心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留观安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留观的3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安全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人均耗材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均耗材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留观患者,可提升护理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防御效果,寻找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6月33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的患者3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防御手术室管理流程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纠纷情况、满意度和手术室护士风险管理掌握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手术护理工作中的术前准备失误率、护理记录差错率、无菌操作不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30%,0.00%,0.00%,0.00%,0.00%,均优于对照组的1.52%,1.21%,0.91%,0.3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4.07,4.05,4.22,4.25;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为99.1%,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分别为(23.1±7.3),(25.3±5.3),(21.2±4.6),(22.5±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7±5.8),(17.3±6.1),(15.3±3.2),(16.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4.29,4.16,6.05;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供应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实施常规消毒模式的40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模式的40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名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器械的消毒质量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洗涤、包装、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态度、无菌物品及时供应、有效沟通、无菌器械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供应质量和临床科室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