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义红 《当代医学》2010,16(21):31-32
目的分析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对头位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住院分娩,因为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导致的头位难产的产妇300例,采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分析其分娩结局。结果 300例产妇中通过体位改变纠正胎方位者35例,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成功的204例,失败的61例,成功者均阴道自然分娩,失败者均剖宫产终止妊娠,成功率79.6%,所有产妇均没有出现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没有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结论体位改变配合手法矫正胎方位纠正头位难产中的枕后位、枕横位,能明显增加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大大改善分娩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6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3例产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的33例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与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39.39%(13/33);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34±2.0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6.84±1.57)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显著,自然分娩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盲选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徒手旋转胎头术,将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以及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伤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头位分娩中体位改变对产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分娩的枕后位及枕横位初产妇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22日,其中常规组不作卧位指导,指导实验组给予同侧的俯卧位,并且在胎头下降时从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分析不同体位改变对产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73.07%,常规组为53.84%,说明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短,P0.05;两组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头位分娩中体位改变便于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难产事件,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行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难产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纠正,对照组采用中向胎腹侧卧法方法纠正;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临床体会。结果全组孕产妇均安全度过围产期,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两组均发生数例产后出血和轻度新生儿窒息。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顺产的平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难产,能明显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了产科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科助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枕后位及枕横位且未有明显的头盆不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管理,对照组经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较大,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对于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情况以及婴儿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恩泽妇产医院院区妇产科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法,不做特殊干预,维持宫缩,出现产力减弱时给予催产素维持产力,按照顺产自然旋转分娩;观察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方法。比较2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情况以及婴儿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35例(81.39%),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19例(5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例数8例(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伤、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呼吸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头皮损伤)总发生率为23.26%,小于对照组的45.95%(P<0.0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横位是头位难产常见的胎方位之一,自然分娩率极低,为12%左右,可增加产后出血和感染的机会,易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从2005年1月开始,我院对持续性枕横位的产妇,采用侧俯卧位体位于预,取得良好效果,自然分娩率提高到88.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2例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实施"转位三步法"。潜伏期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有效的健康教育,让产妇尽量放松,避免加强宫缩,为手法旋转做准备; 活跃早期让产妇采取变换体位的方法,利用胎儿的重心作用使胎位得以旋转,使转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活跃晚期产妇宫口开大6cm以上,胎头达坐骨棘平面或以下时,予实施手法旋转。结果102例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中有88例转位成功并自然分娩,14例转位失败,转位成功率86.3%。结论对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实施"转位三步法",能有效提高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晓莉 《当代医学》2010,16(13):90-91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初产妇210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成功并以枕前位自然分娩182例,成功率86.6%。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时机和技巧掌握得当,可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及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2.
刘樟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23-224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产程中确定胎方位异常后,指导产妇取胎儿背部对侧侧俯卧位,直至第二产程早期,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产程、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数、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中孕妇取侧俯卧位,能大大增加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李冬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98-4699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的体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2组,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对侧俯卧位,使胎头在下降的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成枕前位娩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体位管理可降低头位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和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的效果。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枕后位、枕横位6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等仍不能转为枕前位,对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给予徒手纠正。结果: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可改善胎头俯屈,减少难产发生,成功率76.7%,效果明显。结论:及早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体位矫正及手法旋转枕横位及枕后位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和适时处理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同时也降低了剖宫产率。1998年1月~1999年1月我们对6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施行了体位改变及手法旋转矫正胎方位,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月分娩总例数1368例,其中难产274例,占分娩总数的20.02%;头位难产221例,占难产总数的80.66%;枕横位及枕后位106例,占头位难产总数的47.96%。我们对其中6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体位矫正和〔或〕手法旋转,成功56例,成功率为93.3%。孕妇年龄22…  相似文献   

16.
牛桂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10-110
目的:总结分析手法旋转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难产经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1~2008年2812例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2812例产妇中,难产723例,占分娩人数的25.7%,其中头位难产545例,占75%;头位难产中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难产408例,占75%。利用手法旋转术处理成功顺产362例,成功率88.7%。结论:准确的手法旋转术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求珍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140-141
目的观察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减少产程中头位难产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活跃期胎头位置异常、足月妊娠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富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可有效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枕前位,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范金蝉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194-1195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又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尽早采取体位改变,适时手法旋转胎头位置(也称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与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旋转胎头相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时的处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有产程记录的128例在分娩时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临床产程记录、对孕妇的回访、医生的采访等方式收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处理资料分析,探讨好的处理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结果: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在128例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孕妇中,借助产钳进行生产的2例,采用剖宫产的33例,剩下的93例为自然分娩。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及时进行体位改变,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子宫收缩力,适时手法转位,对于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具有较好的帮助。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通过结合产妇自身情况,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及时进行体位改变,适时手法转位,有利于自然分娩,并有效的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20.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又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尽早采取体位改变,适时手法旋转胎头位置(也称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与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旋转胎头相比,产妇采取胎儿背侧半俯卧位加手转胎头法,容易掌握,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