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止血率、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以及再出血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能够提升止血成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行内镜止血联合注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再出血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止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14-11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实施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23例行择期内镜检查治疗,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及输血治疗率、内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23.91%(11/46),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1.74%(10/46),两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确诊率,减少输血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诊治的难治性ANVUGIB患者7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n=31)和外科手术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不愈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年龄、Blatchford评分、合并恶性肿瘤/重大基础疾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外科手术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不愈率高于外科手术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 对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症、Blatchford评分高、预计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的难治性ANVUGIB患者,介入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指标、优良率及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止血,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之一 ,而急诊内镜作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 ,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内镜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发展 ,镜下治疗已成为该类疾患的首选方法 ,国内外报道较多 ,现结合我院诊治的 3 9例病例和相关文献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 2例 ,女 7例 ;年龄 1 2岁~ 72岁 ,平均 42岁。临床表现 :呕血和黑便 3 4例 ,呕血和血便 3例 ,黑便 2例。血压低于 1 2kPa/8kPa 1 4例。电子胃镜诊断 :急性胃黏膜病变 5例 ,胃溃疡 1 1例 ,胃体息肉 1例 ,胃体上部溃疡性癌 2例 ,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糜烂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按照内镜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择期进行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均发现出血性病变,均为消化性溃疡检出例数最多。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治疗,可有效查明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时止血,可提高患者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6例,其中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108例,非内镜治疗相关性消化道出血248例。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根据出血方式选择钛夹、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氩离子凝固术(APC)或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结果 356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350例(98.31%),术后2周内再出血14例(3.93%),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9例(2.52%),11例(3.08%)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6.91%(345/356)。11例内镜止血失败患者的出血原因均为动脉出血。结论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动脉出血有可能影响内镜止血效果,应及时转外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注射止血25例,钛夹止血25例,注射联合钛夹止血26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输血量及再次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组76例患者经过内镜止血治疗后,注射联合钛夹止血组住院时间、输血量及再次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注射止血组和钛夹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注射止血组和钛夹止血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诊内镜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内镜检查不仅能明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的原因及部位,而且能在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后及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我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对421例ANVUGIB患者行急诊(24 h内)内镜检查,411例明确诊断,并对其中204例内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灶的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3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止血,观察组给予内镜止血,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前组均较短,后组均较长,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内再次出血率对比,前组(3.78%)明显低于后组(18.87%)(P<0.05).结论 要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止血成功率提高,将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可采用内镜止血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 《中外医疗》2009,28(28):41-41
探讨急性非静脉由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因及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内科常见的临床急症,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教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拈膜炎症为常见病因,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抗酸及内镜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此69例患者中,接受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有9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有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有31例,接受内镜下辅助止血治疗的患者有24例。②此6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7%,再出血率为4.3%。③在整个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在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宜采用内镜检查结合相应治疗手段的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方式,观察组采用内镜止血,比较两组止血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 33%(P <0. 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72h再次出血率及相关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采用内镜止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出血率,缩短患者相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的再出血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分别为(7.12±1.45)d、(2.37±0.79)d、(1.35±0.45)d,优于对照组的(13.46±3.56)d、(5.43±1.25)d、(4.57±1.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不仅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且止血效果显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败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顺宝  邵玉东  肖天利 《医学综述》2013,19(8):1499-150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通江县人民医院以及西南医院收治的71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最终成败情况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统计各组相关危险因素资料,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表明两组患者在年龄、既往消化道出血史、内镜下喷射样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直径、休克、乙酰水杨酸、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出血部位、既往出血史、伴随疾病严重程度、血小板数量>10×109/L、休克以及喷射性出血是引起内镜止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部位在胃小弯侧壁及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既往出血史、伴随严重疾病、血小板数量≤10×109/L、休克、喷射性出血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失败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王燕灵 《当代医学》2012,(36):65-66
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间诊治的15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经内窥镜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出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按照发病几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进行抗酸治疗及内镜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90例患者为显效,显效率达到60%,有55例为有效,有效率为36.7%,5例患者为无效,无效率3.3%,总有效率达到96.7%.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