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观察组)和检查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比较2组RDW-CV、HRV指标差异,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下RDW-CV、HRV指标差异,对RDW-CV与HRV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RDW-CV较对照组升高(P<0.01),观察组中24 h窦性R-R间距均值的标准差(SDNN)和5 min窦性R-R间距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RDW-CV较心功能Ⅱ级明显升高(P<0.01),而SDNN和SDANN均较心功能Ⅱ级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中RDW-CV与SDNN和SDANN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HF患者RDW-CV变化与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CHF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通过连续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计算机人为确定窦性心率后,由计算机算出各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结果:CHF时,HRV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心功能Ⅲ~Ⅳ级组比Ⅰ~Ⅱ级组HRV亦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HRV有助于判定心功能不全程度和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的关系。HRV时域指标可作为评价CHF预后指标之一,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Ho lter检测系统检测了68例老年CHF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RM SSD、PNN 50,并以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HRV指标的差异;计算CHF患者HRV昼夜指标差异,分析CHF患者24h HRV指标变化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老年CHF组昼夜指标变化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老年CHF组HRV各时域指标均下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心功能的下降,HRV各指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老年CHF患者HRV昼夜节律消失,HRV下降,并与心功能的改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辉  梁婷  冯婧  薛莉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95-89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7例CHF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51例,缺血性心肌病46例。按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LVEF≥30%组及LVEF〈30%组,同时选择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HRV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随着心衰程度加重,SDNN、SDANN、PNN50、RMSSD下降越明显(P〈0.05)。LVEF〈30%组与LVEF≥30%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结论 CHF患者HRV降低,HRV的变化与CHF患者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42-444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不同级别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变化规律,分析HRT与左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心率变异(HRV)指标(SDNN、SDANN、RMSSD)的相关性,从而评估心衰程度。方法:选择CHF患者(心衰组)120例,非CHF患者(对照组)12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分组,心功能Ⅱ级55例,Ⅲ级43例,Ⅳ级2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HRV的各组值,心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F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CHF程度的加重,TO、TS的改变更加显著,TO值越来越高,TS值越来越低。CHF组TO与SDNN、SDANN、rMSSD、LVEF值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CHF组TS与SDNN、SDANN、rMSSD、LVEF值呈正相关,与LVEDD呈负相关。TO与TS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且随着心衰严重程度加重,心率震荡变钝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慧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65-3767
目的: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提供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辨证参考指标。方法:选择不同基础病因所致的CHF患者55例,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犯、心阳虚脱四型,37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时域指标24h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标准差(SDANNi),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i),24hR-R连续差异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CHF患者HRV(SDNN,SDA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犯,到心阳虚脱各组HRV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可间接反映CHF的程度及预后,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心率变异性低于正常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自主神经的平衡性,从而使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增加,改善心功能,降低猝死率,减少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隋艳波  宋云飞  庄金龙  刘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17-118,12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关系,为CHF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筛选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为以下四个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两组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常见中医证型的LVEF、SDNN、SDAN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亏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各证型间的LVEF、SDNN、SDANN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PNN50在CHF各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不同中医证型与HRV和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HRV可以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了解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36例CHF患者,26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心功能代偿组),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比较三组间HRV指标的差异,分析CHF患者24hHRV指标变化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 心功能代偿组24hHRV时域指标SDNN、SDANN和SDNNinde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和0.05),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F组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19)和心功能≥Ⅲ级(N=17)两个亚组,结果 发现心功能≥Ⅲ级的HRV各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在心功能代偿期时自主神经的平衡可能受到损害。当出现CHF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进一步下降.HRV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HRV时域指标可作为评价CHF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蒋毅 《实用全科医学》2010,8(4):460-46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规律。方法对5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然后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将5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27例与心功能Ⅲ~Ⅳ级组27例,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9例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均比健康对照组减低,心功能Ⅰ~Ⅱ级组比心功能Ⅲ~Ⅳ级组SDNN、SDANN、PNN50减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心功能越差,心率变异性减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将CHF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1例,Ⅳ级11例;同时将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RDW。结果观察组NT-proBNP和RDW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NT-proBNP及RDW水平随着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加。NT-proBNP和RDW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0,r=0.51,P均<0.01)。结论 NT-proBNP和RDW与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CHF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对照组48例正常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尿酸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和hs-CR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88例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的尿酸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CHF患者尿酸和hs-CRP升高,CHF的分级,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尿酸和hs-CRP浓度升高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自主神经功能情况,评估COPD患者的预后,从而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方法:对50例CO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COPD组全部HRV时域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和PNN50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COPD(Ⅲ~Ⅳ)组全部时域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和PNN50均显著低于COPD(Ⅰ~Ⅱ)组(P<0.01); FEV1%与SDNN、SDNN Index、SDANN、rMSSD呈显著正相关(r=0.743、0.411、0.568、0.370,P<0.01).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明HRV降低程度能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且COP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随气流阻塞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增加了心律失常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Holter)对两组的HRV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HRV的昼夜差异,比较两组的HRV指标差异,分析HRV昼夜差异与心功能分级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昼与夜晚间的SDNN、rMSSD、PNN50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CHF患者来说,心功能损害程度与HRV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心功能随HRV下降而降低,故可将HRV指标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心率变异性、心功能和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心率、QTd、QTcd及QRS波群均显著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 MSSD、SDANN和RNN50水平显著上升;LVEF显著上升(P0.05),LVEDd显著下降(P0.05),NYHA分级均显著提升(P0.05);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缩短QT离散度和QRS波群,提升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D-二聚体(D-D)联合心率变异性(HRV)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80例CHF患者,按照心功能等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17例,心功能Ⅲ级组38例,心功能Ⅳ级组25例,比较三组RDW、D-D、HRV水平,并探究外周血RDW、D-D联合HRV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着CHF患者心功能等级的提升,RDW、D-D水平随之升高,SDNN、pNN50、rMSSD、TRI水平随之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RDW、D-D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P<0.05),SDNN、pNN50、rMSSD、TRI与心功能等级呈负相关(P<0.05)。随访截止至2022年8月,患者心源性死亡9例,ROC结果显示外周血RDW、D-D联合HRV预测CHF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以0.116为截断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74.65%。结论:外周血RDW、D-D、HRV可评估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且外周血R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在心衰初步控制后加服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HRV;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HRV各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总有效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再住院率17.1%(6/35),低于对照组42.9%(15/3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CHF,可提高患者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心率震荡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开烈  汤艳  张宏伟 《医学综述》2013,19(5):929-931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CHF患者(观察组)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其HRT、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并与5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震荡初始值(TO)明显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值(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负相关,TS与LVEF、LVED、SDNN呈正相关(P<0.05)。TO越高、TS越低,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就越高。结论 CHF患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检测有利于进行CHF危险分层和评价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9.
高敏  侯赛 《安徽医学》2013,34(2):119-121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6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法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患者组TO高于对照组,而TS值、LVEF和HRV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组TS、HRV、LVEF值均小于轻度心衰组(P<0.05)。慢性心衰组TO与HRV呈负相关(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临床检测指标,也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趋化因子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蛋白(RANTES)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根据病因不同,将由冠心病引起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非冠心病相关CHF患者32例为对照组;另将观察组根据心功能水平不同分为三个亚组,Ⅱ级12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RANTES、脑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析冠心病相关CHF患者血清RANTE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BNP、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TE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RANTES、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RANTE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BNP均呈正相关(r=0.735、0.693,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25,P0.01)。结论: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评估冠心病相关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