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及其病原学特点,以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35例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病原菌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切开相比气管插管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患者共检出69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35例患者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7.14%,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者较单一致病菌感染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2015年至2017年5月间3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呼吸机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认为病人的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及口咽部细菌的下移、胃内容物的反流,呼吸机管路的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手的污染等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呼吸机使用的时间长短相关,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越大。通过有预见性护理尽量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使病人早日康复。结果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有信心战胜疾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胃过度扩张,注意饮食护理,因截瘫病人肠麻痹,易发生腹胀、应激性溃疡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特别是注意手的卫生;严格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清洗和消毒,定时更换管路;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及口腔护理,避免因口腔细菌下移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结论通过上述措施,30例病人中5例放弃治疗,7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死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降低了。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全部患者共检出6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株,占66.7%,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23.8%,真菌6株,占9.6%;经治疗,31例好转并成功脱机,占75.6%,10例死亡,占24.4%。结论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联合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疗VAP是降低VAP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9月施行人工机械通气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20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在通气过程中所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下呼吸道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不同通气时间细菌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60岁老年患者占72.5%;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多,占86%;细菌阳性率随通气天数增加而增加。结论针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来源,切断病原菌进入肺部的感染途径,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达到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语言训练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呼吸机使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不予以任何非语言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非语言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配合情况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率30.0%,对照组患者主动配合率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训练能够提高呼吸机使用患者的配合率,缩短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5例VA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发生VA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声门下吸引、营养状态、应用镇静剂、意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声门下吸引、营养状态、应用镇静剂、意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年龄≥70岁(OR=4.20,95%CI:1.22-28.56)、呼吸机使用时间长(OR=3.89,95%CI:1.45-27.67)、胃内容物反流(OR=3.54,95%CI:1.33-20.28)、应用质子泵抑制剂(OR=3.15,95%CI:1.09-17.34)、未进行声门下吸引(OR=2.88,95%CI:1.67-15.78)。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复杂,通过加强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缩短呼吸机时间、体位管理、减少抗酸剂的使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等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琴  杨静  王丹  王家强 《西部医学》2017,29(11):1590-1593
【摘要】〓目的〓探讨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行呼吸机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病区、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既往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引流情况、机械通气情况等资料,以及患者痰样品鉴定细菌中是否存在鲍曼不动杆菌。并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机械通气方式、抗生素联用、入院时间、住院史、腹腔引流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痰培养样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可有效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选取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发生的126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年龄、性别、病种、治疗方法、标本检出微生物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的80.8%,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短呈正比关系。其病原微生物G-杆菌64.08%,G~+球菌29.12%,真菌6.08%。讨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病情危重、高龄、小儿、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长患者。临床上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洗手、无菌技术操作及呼吸机和管道消毒是预防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或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外源性细菌及体内致病菌有机可乘,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另外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均可导致VAP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实施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发生率9%~70%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一旦发生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  相似文献   

10.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从而寻找针对性预防控制 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2014年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的375 例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肺炎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19 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 为31.73%。共分离病原菌175 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 株,占65.71%;革兰阳性球菌49 株,占28.00%;真菌 11 株,占6.29%。呼吸机应用时间长、平卧体位、应用镇静剂、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APACHEⅡ评分高是引起感 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较常见,多种因素促进感染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呼吸机患者更换管道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关系,分析合适更换管道的时间。方法随机抽取锦州市中心医院ICU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2例;随机抽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运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计数资料分析方法中的χ2检验,研究应用呼吸机患者3天与7天痰培养细菌分类、VAP发生率的比较、两组经济成本比较。以P<0.05作为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两组数据的病原菌种类、VAP的发生例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济成本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病原菌的种类与呼吸机管道的更换时间无显著关联性;7d更换呼吸机管道不会增加VAP的发生率;加之更换呼吸机管道的成本计算等,综合考虑每7d更换管道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儿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为VAP的预防和呼吸机管路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目标性监测PICU接受MV治疗的患儿第4天和第7天VAP发生情况,分析其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定植规律及与MV时间的关系。结果:MV第4天组和第7天组在VAP发生率(P<0.05)、Y型接口处和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P<0.05)、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细菌培养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39.2%)为导致VAP的主要菌群,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7.3%)为呼吸机管路的最主要定植菌群。结论:VAP的病原学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密切相关,MV时间和细菌定植规律影响VAP的发生。尽早脱机、关注Y型接口处的细菌污染、规范化管理冷凝水以及有效控制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定植对临床预防VA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全年收治机械通气时间≥48h的216例患者及病原学资料,使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上机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多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和上机次数与VAP发病相关(P<0. 05). 结论 早产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感染. 气管插管将外界及口咽部细菌下移. 气管导管停留时间越长,其表面细菌定殖越多,并以多重耐药菌为主. 临床防治VAP提倡从患者管理、呼吸机管理、病房管理及人员管理各方面加强的集束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ICU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6例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3%;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呼吸机使用时间≥7d、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3d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等。结论 ICU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高,因素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缩短呼吸机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40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片及细菌学结果,确诊其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对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占比为13%。相较于同期手术无肺部真菌感染组,肺部真菌感染组的急诊手术患者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患者高于非CRRT治疗患者;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增加,重症监护室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患者感染率低于使用头孢类的患者感染率,使用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3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应用CRRT、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和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4个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机应用时间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急性Stanfor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严格神经内科呼吸机外管路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方法 对68例脑功能损伤患者应用呼吸机,呼吸机外管路进行染菌监测及管道管理,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对68例脑功能损伤患者使用24 h呼吸机外管路表面细菌监测培养发现4例阳性病原菌,阳性率为6%;使用48 h换吸机外管路细菌监测培养发现35例阳性病原菌,阳性率为51%,由此可见,病原菌发生率与管道更换时限有关.结论 制定适合神经内科呼吸机外管道管理的措施方法并认真贯彻实施,可降低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及20例无继发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有3例为反复感染、20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呼吸机使用时间、激素使用剂量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和真菌的继发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呼吸机、激素及抗生素应用时间为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COPD伴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耐受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因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变化,对比分析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各1年中0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良好;应用无创呼吸机6个月及12个月时的动脉血气提示Pa CO2较未用无创呼吸机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 H、P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功能在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改善COPD伴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选取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发生的126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年龄、性别、病种、治疗方法、标本检出微生物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的80.8%,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短呈正比关系。其病原微生物Gˉ杆菌64.08%,G^ 球菌29.12%,真菌6.08%。讨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病情危重、高龄、小儿、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长患者。临床上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洗手、无菌技术操作及呼吸机和管道消毒是预防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