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科医学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本市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各医院工作的38位全科医生分为观察组,另外38位专科医生为对照组,对照组专科医生采用每周进行一次社区医疗服务,配合健康教育讲座;观察组全科医生采用每周进行一次社区医疗服务配合健康教育讲座,比较两组医生的医疗服务效果和社区居民满意度情况。统计两组共计76位全科医生的最终服务效果,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生的医疗服务效果(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生(总有效率80.0%);观察组医生的社区居民满意度(满意度94.7%)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78.9%),观察组的其他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采用全科医生配合健康教育服务可以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彰显了全科医学的重要性,服务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对社区居民健康生活具有良好作用,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大幅提升,与专科医生相比拥有较大优势,社区居民对医生的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服务效果获得大家的认可,显著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的主体和核心力量,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各地区持续推进,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是尽快解决全科医生不足、有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相关的最新文献,介绍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下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现状,分析目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本研究提出应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服务水平,规范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强化社区全科医生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全科医生运用电子医疗信息的能力,以期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徐龙 《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4-694
目的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教育与管理。方法 对本院管辖社区全科医生及服务对象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社区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有待改进。居民对社区全科医生的水平认识不全,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服务理论掌握不够。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医德医风高尚的技术人员队伍。首先抓管理者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在职转岗培训,培养团队合作,加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重视健康教育,构建优秀社区卫生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4.
孟笑梅  潘新艳 《河北医学》2013,(8):1277-1280
1国内外全科医生制度的建设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是居民看病防病的“多面手”,百姓健康的“守门人”。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60%。而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国将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唐.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满足人们卫生保健需求,进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这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在培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卫技人才方面成效显著,但“定向培养”即人才的“适宜性”问题远未解决,建立包括医学教育各个层次在内的社区医学教育体系,设置社区医学专业,培养社区全科医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多层次低重心,两套本领、双向服务是中国社区全科医生的主要特色。全面试点,以乡村医生教育为突破口,促进社区医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全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7):65-65
2006年4月14日~17日,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香港家庭医学院等在京联合举办2006年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有资料显示,由于长期以来对全科医学的偏见,我国全科医生或社区医生相对不足。在澳大利亚,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70名全科医生;英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63名全科医生;德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3.5名全科医生。据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套介绍,目前我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186万人,而全科医师队伍还只是这庞大群体的一小部分。若按每名全科医师服务5000名居民的低限标准计算,全国5亿城市居民至少需要10万名全科医师。此外,我国目前全科医生与国外全科医生有很大的差距,全科医生中大多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适应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我国目前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不到4000人,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导致了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科医生的紧缺一直是发展社区医疗的瓶颈。按国际上每名全科医生服务5000居民的低限标准,我国5亿城市人口需10万多名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不到4000人。采取减免学费的政策培养全科医生,无疑能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全科医疗事业。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全科医生培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寻培养高水平、高标准之全科医生的模式。方法 调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培养的 30名全科医生 ,并与专科医生、社区医生及国外全科医生进行比较。结果 我院培养的全科医生在工作中较专科医生体现了医疗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的经济方便的优点 ;较社区医生则表现出较高水平及素质 ;但与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尚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三级医院应着重培养全科医学的骨干及师资  相似文献   

9.
视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I0001-I0002
“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在桂林举行由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主办、广西自治区卫生厅承办的“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于7月28日在广西桂林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卫生部妇社司司长杨青、自治区卫生厅厅长高枫、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会长李长明、桂林市副市长汤杰等领导,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方面负责人和7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据了解,本次论坛以促进《国务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落实为主旨。论坛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了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交流了社区卫生服务最新研究成果和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将对进一步转变观念,为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报讯)简讯采编社区责任医生亮相石家庄前不久,一种名为“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的健康服务新模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亮相。目前,该区居民已陆续收到社区医疗服务站送来的记录责任医生详细信息的联系卡,每个社区的单元楼或院落门口还设置了责任医生的温馨提示标志。据石家庄市桥东区卫生局局长程林介绍,桥东区推出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即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的区域,开展为每个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医疗救治、康复保健、临终关怀为主要内客的服务活动。具体做法是,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资源整合,按照服务区域进行责任划片管理,每个医生负责各自区域内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活动,包括定期上门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免费上门送医送药,并开设家庭病床,特别是对重症和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及时上门诊治服务等。此外,责任医生还要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和患病治疗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对在社区不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下称“《规划》”),计划在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需求。  相似文献   

11.
阐述当前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的现状.从一名社区基层医生的角度,对今后的改革给出了若干建议.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为宗旨,整合多种公共卫生资源的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社区卫生服务提倡用新型的医患关系拉住居民,用健康教育吸引居民,用慢性病管理管住居民,用优质服务留住居民.如何做到这些呢?全科医生必须转变、更新自己的观念,不但做一名能治疗疾病的“战术”医生,还要做一名能指导预防疾病的“战略”医生,做到技术服务与知识服务并重,健康教育无疑是最好的载体与切入点.那么怎样才能使健康教育生动而又有效呢?以下几点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从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谈医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从事全科医学服务的医生被称为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为社区内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一系列服务,这一职业要求医生懂各科医学知识,能够应付各种普通疾病。因此,全科医生比一般医生要求要高。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都是本科专业后再读两年方可担任。医学模式转变反应了人们对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医学教育与医学科研以及医疗卫生工作等看法的转变。它对医学教育方向、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工作改革都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叶琳 《广西医学》2009,31(8):1228-1229
全科医疗(社区医疗)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基层医疗保健体系。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是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接受全科医学专门训练、高素质的新型社区医生,着重解决社区中的常见健康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内容之一,也是新医改方案“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因此,推行全科医疗,注重全科医生医德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院与社区协作服务的认知评价;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来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0名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服务协作知晓情况、满意度情况以及认知评价情况;结果调查发现,365名居民表示,清楚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协作关系,135名居民表示不知晓该项协作;365名居民中,218名居民对协作服务表示满意,124名居民对协作服务表示一般,23名居民对协作服务表示不满意。部分居民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能得到医院医生的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买到医院所开的药物、社区和医院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缺乏连续性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院与社区协作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是知晓率和认知评价一般,还需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完善医院与社区的协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分析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及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生培养的体系设置要结合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高度重视选拔和培养全科医生的师资;建设全科医生培养训练基地,狠抓社区在职医生转型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以此来培养符合社区卫生工作需要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目前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型医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区多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卫生服务机构中的64名全科医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被调查的64名全科医生一天的工作当中,其最常进行的工作项目按多少次数比例依次分为急诊救治服务、出诊服务、转诊治疗服务以及常见病治疗服务等,而在64名基层社区全科医生过去的1w中,其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比例次数依次为大型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护理、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以及社区健康人群信息管理。调查结果还显示在64名基层社区全科医生中,有46人觉得其工作时间分配不够人性化、52人觉得当前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在分工过程中存在问题、49人觉得其工作范围不够明确。结论目前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在为基层社区进行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故基层社区的卫生服务团队应对全科医生的职责和分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制定明确的全科医生从业范围,以期为今后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提高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信任度的伦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支撑者,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信任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的信任度尚较低.作者对其主要看法和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信任度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区居民健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一种“重病、疑难病去大医院、专科医院找权威医生,小病、常见病和日常强身保健在社区、家庭解决”的新型医疗保健模式正在形成。社区、家庭全科医生将越来越受重视。医疗保健不考虑社区这一个重要的因素,就难以为个人及家庭提供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就难以主动服务于社区中的全体居民,更难以使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最佳效益。以社区为范围的医疗保健服务从个人服务扩大到家庭服务,又从家庭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通过动员社区参与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计划,主动服务于社区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从而维…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时代全科医生人才,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步。本报告在《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的基础上,将2018年至今我国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培养教育、使用激励机制改革等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我国全科医生的未来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全科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