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理性胆汁反流与胃运动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胆汁反流与胃运动功能关系的研究张万岱曾锦章彭武和张振书张洪海周殿元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510515主题词胆汁反流;慢性胃炎;胃排空;γ闪烁照相;胃肌电活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3摘要目的本文着重探讨胃排空以及胃窦平滑... 相似文献
2.
关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探讨多指标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59例慢性胃炎患者按胆汁反流程度分为非反流性胃炎组和1~3级反流性胃炎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胃液胆汁酸浓度(GC,μg/ml)和pH值,胃粘膜病理积分(RFI)和组织学Hp检出率。胃γ闪烁扫描作为诊断胆汁反流金标准。随着反流程度的加重,胃液GC和pH值增高,胃炎程度加重,Hp检出率减低(上述以2~3级反流意义显著)。以GC>58μg/ml、pH≥3.0、RFI>9作为异常界值,则胃炎程度与胃液胆汁酸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Hp的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胃镜下2~3级反流、胃液GC>58μg/ml和pH≥3.0、组织学RFI>9和Hp阴性有诊断价值,以两项或两项以上综合指标作为标准,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和胃窦平滑肌电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BRG组);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NRG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用双核纱记标的固,液体混合标准餐用γ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检测胃排空,根据胃排空拟合曲线计算固体相延滞期(SLP)和滞后期半排空时间(HSET),以及液体相半排空时间(HLET),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前后胃电节律的变化。方法胃镜下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20例被纳入研究。患者给予相同口服药物治疗7 d,并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4天分别行胃电图检查1次,健康志愿者则予胃电图检查1次。治疗前,所有患者按照症状程度差异分为轻、中、重3组,治疗后分为无症状、轻、中、重4组。比较健康志愿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胃电图参数改变。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治疗前、后BRG胃电过速增加、主功率增幅降低。治疗前后的BRG轻、中、重度间比较,其胃电过速、胃电过缓、主功率增幅均无差异。但治疗后无症状者与治疗后轻、中、重组之间比较,胃电过速降低、主功率增幅增加。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异常胃电活动。胃电过速减低、主功率增幅增加可能与治疗后症状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PBRG的患者1060例为观察组,无痛胃镜下未查见有PBRG的体检者10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GERD的发生率;依据内镜下PBRG的诊断标准,将260例PBRG伴有GERD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对比各组食管黏膜损伤的程度以及GERD症状积分的分布.结果:PBRG组GERD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5%vs9.8%,P<0.05).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加深的发生率随着PBRG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BRG的程度与GERD症状分级无相关性.结论:PBRG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 sophagitis,RE)形成存在正性相关,PBRG并非是引起GERD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良性胆道疾病致胆汁反流对胃运动的影响,并同步观察某些相关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B超确立试验组患者为胆道良性疾病,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采用B超、胃电测定的方法,测定各组胃运动功能;采用胃镜检查并抽取胃液,测定胆汁酸浓度确定胆汁反流;同步抽取患者和健康人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并检测胃窦部黏膜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良性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患者较无反流者胃肌电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及振幅显著降低(P〈0.05);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及胃排空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胆汁反流患者胃窦黏膜组织NO较无反流者显著增高(P〈0.05),而胆汁反流患者空腹血浆中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空腹血浆CCK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胆道疾病致胆汁反流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及胃排空延缓,其原因可能与胆道疾病所致某些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胆囊(GB)排空功能及其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应用实时超声检查研究了32例BRG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GB容量(FGV)和餐后GB排空功能.结果FGV(cm3,x±sx)BRG患者(235±15)明显大于对照组(197±13,P<001).餐后15minGB排出量(GEF)BRG患者即显著减少(P<001),餐后45min减少达最大(453%vs703%).最大GEFBRG患者(654%)明显少于对照组(802%,P<001).GB排空速度BRG患者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结论BRG患者GB排空明显不良,可能系GB收缩无力和(或)Oddi括约肌松弛不良所致;餐后GEF减少与FGV增多有关,从而使消化间期排入肠道的胆汁增多,当同时存在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时即可反流入胃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方法及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 (Bilitec2 0 0 0 )对 2 0例健康人及 42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临床症状评分、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分析DGR的严重度与症状、内镜所见和组织学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h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在健康组和有症状组中分别为 (2 92± 2 39) %及 (1 7 68± 1 7 89) % (P <0 0 1 ) ,病理性DGR的检出率为55 %。内镜下黏液湖胆染、胃窦黏膜糜烂、胆染伴胃窦黏膜糜烂、胆染伴中度以上的充血者中病理性DGR的检出率分别为 86 %、88%、8/8、85 %。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和胃窦黏膜糜烂和 (或 )中度以上充血并被Bilitec2 0 0 0证实存在病理性DGR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BRG)者共有 1 1例。幽门螺杆菌(Hp)阴性的BRG者 ,组织学上活动性炎症比生理性DGR组Hp阴性者严重 (P <0 0 5)。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但BRG组腹胀、恶心及呕吐胆汁等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重于生理性DGR组 (P值均 <0 0 5)。结论 完整胃内镜检查发现黏液湖胆染同时伴胃窦黏膜糜烂和 (或 )中度以上充血并被Bilitec2 0 0 0证实存在病理性DG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酸反流及胆汁反流在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中的作用。方法 对56例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及BiHtee胆汁同步监测。患者通过症状按键标记典型反流症状,对每一症状事件按症状发生前2分钟内食管最低pH值和最高胆红素光吸收值,分别计算症状与酸反流或胆汁反流事件的相关性,得出每一例患者的酸反流相关症状指数(Sla)及胆汁反流相关症状指数(SIb)。结果 56例患者中共发生典型症状事件357次。其中大部分症状(37.25%)与酸反流有关,仅7.56%的症状与单纯胆汁反流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组(RE)亚组的243次症状事件中,105次(43.21%)事件与酸反流相关,而21次(8.64%)与胆汁反流有关。两种症状相关指数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胃食管反流症状事件与酸反流的相关性明显高于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在引起典型食管症状方面似乎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量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引起的化学性胃病。病理性DGR系由幽门解剖结构异常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所致,反流的胆汁酸可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高浓度胆汁酸是引起胃黏膜肠化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DGR的发生机制、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以及BRG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The duodenogastric bile reflux rate in 33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is compared with the rates in 33 non-ulcer patients. Duodenogastric bile reflux was measured by a non-invasive isotope method using 99mTc-diethyliminodiacetic acid. Reflux occurred significantly oftener in the ulcer patients (27 of 33) than in the non-ulcer patients (14 of 33) (p < 0.01) but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quantity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gnitude of bile reflux cannot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ulcer patients and non-ul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与胆汁反流及胃窦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与十二脂肠胃反流及胃窦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用Bilitec 2 0 0 0型胆汁监测仪对 30例FD患者进行 2 4h胆红素监测 ,并于监测前 ,以胃动力诊断仪WDL 2 0 0 0对FD患者进行餐前、餐后胃窦动力学测定。 30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FD组胆汁反流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胃动动障碍型FD组在胆红素吸收值≥ 0 1 4的总时间百分比及胆汁反流次数显著高于溃疡型FD组和非特异性FD组。溃疡型FD与非特异性FD在胆红素吸收值≥ 0 1 4的总时间百分比指标无显著差异 ,在胆汁反流次数方面非特异性FD组显著高于溃疡型FD组。FD组胃动力低下者占 70 % (2 1 / 30 ) ,其中胃动力轻度低下者为 1 3 3 % ,胃运动节律异常者占 56 6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FD与胆汁反流有关 ;胆汁反流程度与FD分型有关 ,由重到轻依次为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消化不良、溃疡型消化不良 ;FD患者多有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3.
吗丁啉和铝碳酸镁合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胆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促动力药吗丁啉和胆盐结合药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2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经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证实,记录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症状的积分后,予以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餐前15分钟服用,3次/d,铝碳酸镁0.5g,每日餐后60分钟服用,3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上述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复查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种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4周后腹痛、饱胀症状进一步改善,24小时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的30.4±20.2%降至15.6±6.6%(P<0.01),反流次数由治疗前的104.9±57.6次降至50.8±19.6次。结论:吗丁啉与铝碳酸镁合用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降低胃内胆汁反流指标,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表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有严重的胃排空障碍,本文着重探讨胃窦平滑肌电生理水平上的改变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可能的发病意义。方法:对1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R组),10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C组)的胃窦平滑肌电连续检测30分钟以上,比较平均慢波频率和胃节律紊乱的发生率和节律异常的严重程度。结果:各组平均慢波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组均可见胃节律异常,发病率在R组较高,为53.8%(7/13),C组和N组较低,分别为14.3%(1/7)和30.0%(3/10);程度上R组>N组>C组。结论:严重的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可能是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描述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胃肌电活动特点,探讨胃肌电活动的变化在GERD发病中的作用,以期有助于临床诊疗.方法 对65例GER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餐前、餐后体表胃电图监测.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把GERD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行组间胃电参数比较,随访19例胃电节律异常的GERD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胃电参数的变化.结果 GERD组的主频(DF)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餐前餐后功率比(P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0.01).胃电节律紊乱,以胃动过缓为主.经1周治疗后,GERD异常胃电参数明显正常化(P<0.05或0.01).餐前RE组胃电节律异常的发生率(37.5%)显著高于NERD组(12.1%).餐后胃电节律异常的发生率RE组和NERD组分别为71.9%和60.6%,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患者存在餐前、餐后胃肌电活动异常,异常胃电节律以胃动过缓节律为主,胃电图能为GERD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多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胃黏膜化学性炎症,与萎缩、肠化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存在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目的:探讨BRG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胃黏膜Thl/Th2平衡状态与胃癌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BRG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于内镜下行BRG分级,取胃黏膜根据新悉尼系统行组织学变化分级,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Thl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BRG胃黏膜内镜和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BRG胃黏膜中的IFN-γ、IL-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IL-4呈高表达而IFN-1呈低表达(免疫组化评分:2.60±1.83对1.10±1.12)。BRG胃黏膜IFN-1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呈正相关(P〈0.05),与肠化生呈负相关(P〈0.05);IL-4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均与BRG内镜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BRG胃黏膜的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与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Thl/Th2平衡漂移方向一致;Th2型炎症反应在BR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hl极化时胃黏膜不易发生肠化生。 相似文献
17.
柴芩平胃胶囊对实验性残胃炎胃泌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柴芩平胃胶囊 (CC)对胃肠激素和胃液血清总胆酸 (TBA)的影响 ,分析其治疗反流性残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16 0只 ,其中 12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 (对照组 ) ,其余造模 4周后将存活大鼠分为模型组 ,CC大、中、小剂量组和小柴胡冲剂阳性组。给药 4周后测定各组胃泌素 (GAS) ,胃液表皮生长因子 (EGF)、TBA及胃粘膜前列腺 E2 (PGE2 )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 GAS和胃粘膜 PGE2 显著降低 (P <0 .0 1) ,胃液 TBA明显升高 (P <0 .0 1)。与模型组比较 ,CC小、中剂量组可升高 GAS、胃液 EGF和胃粘膜 PGE2 (P<0 .0 5 ) ,大剂量组可降低胃液 TBA含量 (P <0 .0 5 )。结论 :手术导致胆汁反流明显增加 ,引起胃肠内分泌激素的失调 ,损伤胃粘膜营养和防御功能 ,从而损伤胃粘膜 ;CC可通过降低胃液内 TBA含量 ,影响激素分泌而达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