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是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现象,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这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是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是最早出现的朴素唯物论,阐明了自然界各种事物最基本的规律,指导着古代人以此把握万事万物固有的客观规律[1].  相似文献   

3.
基因中的阴阳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之间的相对制约、互根作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观点,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至今仍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中医治疗疾病在于调理阴阳,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基础理论》五版教材“阴阳学说”中说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 ,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引用张景岳《类经·阴阳类》中“阴阳者 ,一分为二也”,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 ,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 ,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这种事物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 ,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笔者对这样的理解和定义方式不能苟同。“阴…  相似文献   

6.
1.什么是阴阳? 答:所谓阴阳,即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解释]阴阳二字,在此是属古代哲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事物,要求必须是相互关联。所谓关联,是指两个事物既对立,又统一。如冷和热,水和火,均可用阴和阳来概括。但冷和天,水和上则不相关联,则构不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中医学借以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各种现象。阴阳平衡观是其中核心内容。1阴阳的原始阴阳,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一、阴阳的特性普遍性——阴阳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可分性——“一阴一阳之谓道”,事物具有无穷可分性。相对性——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见阴阳归属表)互相转化——一定条件下阴阳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人体的气血阴阳对于阴阳,我们曾经熟悉《内经》里面的阴阳是水火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水能灭火,火能烧水,是水火为用层面的阴和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在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定义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1]在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则是:"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2]近年来对于中医阴阳理论研究颇有心得的孙广仁教授指出:"阴阳概念的最低层次,最  相似文献   

10.
阴阳平衡 神形兼养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纯朴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和阳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的一对矛盾 ,用于解释社会、自然环境的一些现象。阴阳据说最初源于伏羲画八卦 ,当时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代替 :“—”代替阳 ,“ - -”代替阴 ,即为阳卦和阴卦。后来 ,古人逐渐引伸指向一切事物或现象本身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山坡向阳的一面为阳 ,背阳的一面为阴。古人用阴阳这个概念来分析事物 ,逐渐发现它是自然界存在着的一个普遍规律 ,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与阳这一相关对立的两个方面。后来 ,人们把这个理论引入医学和…  相似文献   

11.
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自然界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属性[1]。运用阴阳学说可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阐释人的生、长、壮、  相似文献   

12.
1.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并认为阴阳的对方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如水火二者水为阴火为阳,男女两性男为阳女为阴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兹结合前人经验及辨析四时阴阳理论,探讨中医适时而养的法则。1对四时阴阳的理解所谓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事物和现象的相对属性,或某一事物本身存在的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学习的重点: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对立的有关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两个对立方面。如:火为阳,水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同一人体,体表为阳,体内脏腑为阴;同一脏腑,功能活动为阳,物质基础为阴等。二、阴阳的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以下三方面: 1、相比较而存在。如:温热寒凉,热与温比较,热为阳,温为阴,但温与凉比较,则温为阳,凉  相似文献   

15.
<正> [篇名解释] 阴阳,是指两种事物不同的属性,它是从相互对立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二字,首见于《周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应,相应、相合之义。象,即形象、现象之义。天地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皆有现象相应相合,故日阴阳应象。马莳:“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故名篇。”高士宗:“应象者,天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皆有形象之可应也。”大  相似文献   

16.
阴阳虽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但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任何一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和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为阴阳。这种即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阴阳”二字,置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就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兹将笔者对《内经》中“阴阳”二字的管见所及,略述如下,以共同道在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也是世界哲学宝典之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与阳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又可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生长、发展、变化、衰亡的根源.所以,阴阳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49.阴阳学说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以及某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认识并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属性的概括,阴阳的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维持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生物的一种应答过程,能够识别清除异己物质,维护机体生理功能正常。免疫系统的任一部分出现异常,免疫疾病随即发生。中医认为免疫疾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感六淫、先天不足、营卫失调、痰瘀内生、脏腑功能紊乱等皆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阴阳的理论可以用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营卫及气机升降出入之间关系的阐释。免疫疾病的致病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本文就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鲁湾 《科学养生》2012,(11):1-1
《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被中医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状态,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我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连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虚实、寒暑、男女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中国传统医学把生命现象也用阴阳来描述,正如《淮南子》中所说的"阴阳和合而生万物"。相互对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阴阳学说的形成过程如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到自然界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构成。正如任应秋氏所指出的:远古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不断地接触到日往、月来、白天、黑夜、晴天、阴雨种种两极现象的变化,便很自然地产生了阴和阳两个观念。尤其农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主要部门的殷代,必然会引起人们对时间观念的重视。如古代的一首民歌中说到。“日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