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有关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利用病毒来治疗肿瘤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早期,当时许多有意义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肿瘤患者在自然感染病毒后出现肿瘤缓解和自愈现象。由此,便开始了将不同病毒用于临床治疗的尝试,尤其在20世纪50~60年代,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更是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溶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李明远 《医学综述》2004,10(5):301-304
20世纪初,当给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肿瘤消退,使人们首次认识到可以用病毒治疗肿瘤。到了20年代,动物实验证实了病毒的感染能力及溶解小鼠的实体肿瘤的能力。50年代,又有实验研究报道展示了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NDV)对小鼠的EAC(Ehrlich’sascites carcinoma)溶瘤特性,从而兴起溶瘤病毒对人体肿瘤的研究。最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3.
Qian Q  Sham J  Che X  Xu J  Xue H  Cui Z  Zhu B  Wu M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8):1213-1217
目的:研究一种结合肿瘤基因治疗与美丽治疗优势的新型肿瘤治疗载体系统,即基因-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利用病毒重组技术将抗癌基因插入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增殖病毒基因组中,通过细胞病理作用、荧光显微镜、免疫酶链技术及电镜等技术分别观察病毒的杀伤效应、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抗癌基因小鼠白细胞介素12表达量及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构建了一种新型基因-病毒载体系统,该载体系统腺病毒E1b-55kDa蛋白缺失,保留了腺病毒E1a蛋白。该载体系统具有肿瘤增殖病毒ONYX-015相似功能,即它可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及增殖,而在正常细胞内不能复制及增殖,从而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它还具有更大的优势,即该载体系统可携带各种抗癌基因以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的疗效。应用该载体系统携带该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可使绿色荧光蛋白在肿瘤细胞内高效表达,其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基因治疗的腺病毒载体系,而在正常细胞内低表达,与传统腺病毒载体系统相似或更低。应用该载体系统携带抗癌基因小鼠白细胞介素12,也产生类似结果,并在电镜中证实该载体系统携带抗癌基因小鼠白细胞介素12可在肿瘤细胞株中复制及增殖。结论:基因-病毒载体是将抗癌基因插入肿瘤增殖病毒基因组,通过肿瘤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复制及增殖,从而数百倍乃至上万倍提高抗癌基因的表达量。它充分利用了肿瘤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的疗效,克服了传统基因治疗转染率低、表达量少及靶向性弱等缺点及病毒治疗的杀伤力低的缺点。它将成为肿瘤治疗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病毒具有“致癌”和“治癌”双重作用。在抗肿瘤研究过程中,病毒及其相关成分被证明能够通过宿主免疫激活、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等方式发挥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为进一步了解抗肿瘤病毒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抗肿瘤病毒的类型、作用机制,抗肿瘤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潜在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而病毒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得到证实.近年来研究发现,有些DNA和RNA病毒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如EB病毒、HPV等.这些病毒可通过基因整合到人基因组中或引起基因突变等方式导致肿瘤的发生.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因其作为腺病毒受体介导携带治疗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治疗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充分了解CAR在肿瘤发生发展、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将大大增进对恶性肿瘤生物学本质的了解,同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平台,为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就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肿瘤常用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这些手段对某些癌症却不起作用,因此新的癌症治疗手段有待探索。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制剂。溶瘤病毒疗法联合免疫激活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肿瘤治疗手段,同时也具有原位肿瘤疫苗的作用。而且,溶瘤病毒可以构建成具有肿瘤特异性、可强化免疫激活途径或可与其他肿瘤治疗药物联合使用的制剂。  相似文献   

7.
陈冀  张绪超 《循证医学》2023,(3):181-188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肿瘤相关病毒,与鼻咽癌、胃癌、肺淋巴上皮样癌和几种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EB病毒阳性的实体瘤中,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征及上皮细胞内在固有免疫在其中发挥重塑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当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病毒相关性肿瘤中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重点综述EBV感染细胞的机制、EBV阳性实体瘤中细胞内在固有免疫的变化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BV相关肺癌等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病毒致肿瘤发生的分子致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年已确定肿瘤病毒可引发动物肿瘤。自从1 980年发现了HTLV以后 ,使人们对病毒致癌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至今肿瘤病毒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 ,发现许多人类肿瘤与病毒相关 ,其中DNA肿瘤病毒有多种 ,包括EB病毒 (EBV) ,人乳头瘤病毒(HPV) ,巨细胞病毒 (CMV)和乙型肝炎病毒 (HBV)等。本文拟就近年来对这些病毒致癌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1 EBV致癌性EB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 ,感染后可以在人体内终生潜伏存在 ,有时可引起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也可能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致瘤发生。EBV基因结构中有 84个开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溶瘤病毒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溶瘤病毒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文章简要综述了溶瘤病毒肿瘤治疗的靶向性、杀伤性、安全性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人胎盘滋养细胞、滋养细胞肿瘤与病毒感染电镜室李玉红张瑞祥王凤荣审校关键词病毒;病因;滋养细胞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于滋养细胞及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在绒毛膜癌的治疗方面,我国学者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对其基础研究还很薄弱,在病因方面仍停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