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瘦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体重对照组(A组)、正常体重哮喘组(B组)、正常体重瘦素干预组(C组)、肥胖对照组(D组)和肥胖哮喘组(E组),建立大鼠肥胖和哮喘模型.测定气道反应性,计数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及瘦素浓度,Western blot及逆转录PCR法测定肺组织瘦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C、E组大鼠以10、100、300 ug/kg浓度乙酰胆碱尾静脉注射后气道阻力[分别为(0.89±0.11)、(1.02±0.10)、(1.13±0.11)cm H2O·ml-1·s-1(1 cm H2O=0.098 kPa)和(0.95±0.10)、(1.12±0.10)、(1.14±0.10)cm H2O·ml-1·s-1],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0.64±0.13)、(0.74±0.07)、(0.77±0.09)cm H2O·ml-1·s-1],均P<0.05.C、E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分别为(91±9)×104/ml和(108±21)×104/m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2.4±4.0)×104/ml和(14.2±5.9)×104/ml]均高于B组[分别为(79±7)×104/ml和(2.4±1.1)×104/ml],均P<0.05.C、E组血清及BALF中IFN-γ浓度[分别为(42.3±3.5)、(45.1±4.8)、(19.2±1.8)和(20.3±1.5)ng/L]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6.5±1.4)和(9.3±1.0)ng/L],均P<0.05.C、E组肺组织瘦素蛋白及mRNA表达[分别为(0.40±0.07)、(0.44±0.05)ng/L和(0.34±0.06)、(0.38±0.04)ng/L]均明显高于B组[(0.31±0.03)ng/L和(0.21±0.04)ng/L],均P<0.05.结论 瘦素可促进哮喘气道炎症,并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Th1型炎症反应增强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的中性粒细胞性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混合液,气管内给药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18只雌性C57BL/6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HDM+LPS)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HDM+LPS+Dex)。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阻力,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杯状细胞增生,瑞氏染色检测BALF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和BALF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结果HE染色显示,哮喘组肺组织炎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炎症较哮喘组稍减轻(P>0.05);BALF细胞分类计数显示,哮喘组炎症细胞(除外嗜酸粒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炎症细胞总数分别为(2797±400)×106/L和(105±75)×106/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151±395)×106/L和(12±6)×106/L,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97±135)×106/L和(11±5)×106/L,巨噬细胞计数分别为(215±51)×106/L和(34±16)×106/L,均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计数较哮喘组显著下降[炎症细胞总数(1140±418)×106/L vs(2797±400)×106/L,巨噬细胞计数(117±31)×106/L vs(215±51)×106/L,均P<0.05],但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587±208)×106/L vs(897±135)×106/L,中性粒细胞计数(294±134)×106/L vs(1151±395)×106/L,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同样证实,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哮喘组不能被有效抑制;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气道阻力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间气道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地塞米松组肺组织Th2炎症指标显著降低(均P<0.05),而Th17细胞炎症指标有升高趋势,Th1炎症指标无显著改善;流式细胞术显示,地塞米松组肺组织Th17细胞浸润较哮喘组显著增多[分别为(5.8±1.9)%和(2.3±0.8)%,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模拟临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地塞米松非但不能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而且促进Th17细胞分化,印证该哮喘模型存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5(IL-5)与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录激活因子和信号转导子1(STAT-1)蛋白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据不同时间段分为B1组(0h)、B2组(24h)、B3组(72h)、B4组(5d)和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B组与C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豚鼠哮喘发作,A组用0.9%生理盐水代替抗原进行腹腔注射致敏和激发。观察各组豚鼠临床与病理学变化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1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5的浓度,同时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EOS)数。结果B组和C组肺组织病理变化为哮喘病理改变特点,气道上皮细胞STAT-1蛋白表达:B1~B4组豚鼠在OVA激发后其分别为(57±9,136±14,95±21,67±30)与A组(1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25±7)与B4组(67±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B4组气道上皮细胞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BALF中EOS和IL-5动态变化呈正相关(r=0.652,P<0.01)和(r=0.699,P<0.05)。结论哮喘存在EOS、T细胞、上皮细胞等炎细胞的聚集、活化及细胞组分的高分泌和气道上皮细胞STAT-1的过度表达与持续活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其机制可能与IL-5介导的STAT-1过度表达与持续活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和细胞因子紊乱等有关。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气道上皮细胞STAT-1的表达和上述炎细胞集聚与活化,调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治疗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STAT6、eotaxin mRNA及气道上皮STAT6、eotax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STAT6、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及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气道上皮STAT6的蛋白表达与BALF中白细胞数、Eos计数及气道上皮eotax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8,0.612,0.682,P<0.01)。气道上皮eotaxin蛋白表达与白细胞总数、Eos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88,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TAT6及eotaxin的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 (PPAR γ)和PPAR γ配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35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 )、哮喘组 (B组 )、地塞米松 (DXM)组 (C组 )、罗格列酮组 (D组 )、罗格列酮 1/ 2DXM用量组 (E组 ) ,每组各 7只。并测定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观察各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的改变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豚鼠肺组织中PPAR γ、还氧化酶2 (COX 2 )等的表达。结果 D组豚鼠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数为 0 0 5 0± 0 0 2 0 ,B组为 0 110± 0 0 2 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5 6 1,P <0 0 0 1) ,D组豚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15 5± 3 9)× 10 8/L、0 0 6 9± 0 0 2 0 ,B组分别为 (19 9± 4 3)× 10 8/L、0 0 76± 0 0 2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值分别 =2 0 2、0 6 6 ,P均 >0 0 5 ) ;D组豚鼠气道壁厚度为 (2 2 0± 5 0 ) μm ,B组为 (2 8 0± 5 0 )μm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6 1,P <0 0 5 ) ,但D组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 [(12 2± 2 9) μm]与B组[(14 9± 3 3) μ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 =1 6 3,P >0 0 5 ) ;D组PPAR γmRNA的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 SPF 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激素组)和粉防己碱组(Tet 组)。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24 h 后,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阻力;HE 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ELISA 检测血清总 IgE、OVA 特异性 IgE(OVA-sIgE)及 BALF 中 Th2细胞因子 IL-4和 IL-13水平;显微镜下计BALF 中细胞总数,瑞氏染色计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 NF-κB 和 iNOS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气道阻力、气道炎症浸润、BALF 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血清总 IgE 和 OVA-sIgE、BALF 中 IL-4和 IL-13以及 NF-κB 和 iNOS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与哮喘组比较,激素和 Tet 干预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粉防己碱可下调哮喘小鼠肺组织 NF-κB 和 iNOS 表达并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抗炎平喘药物对支气管哮喘小鼠骨髓CD+34造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修饰剂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小鼠骨髓CD 3 4 造血细胞的影响 ,研究潜在的以骨髓为靶点的抗炎机制。方法 以 1%卵白蛋白 (OVA)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在连续激发 2周期间分为 4组 ,每组 6只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对照 ,A组 )、泼尼松 (B组 )、孟鲁斯特 (C组 )及泼尼松 孟鲁斯特 (D组 )灌胃 ,末次激发后 2 4h分别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外周血及骨髓 ,测定BALF、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及骨髓中有核细胞总数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骨髓中CD 3 4 造血细胞、CD 4、CD 8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免疫组化结合原位杂交法检测骨髓内表达白细胞介素 5受体α链 (IL 5Rα)mRNA的CD 3 4 造血细胞 (CD 3 4 IL 5RαmRNA 细胞 )计数。结果 A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 (EOS)计数为 [( 18 3± 1 3)×10 5/L]、外周血中EOS为 [( 2 5± 0 4 )× 10 8/L]、CD 3 4 造血细胞为 [( 9 6± 5 1)× 10 7/L]、骨髓中CD 3 4造血细胞为 [( 7 7± 3 2 )× 10 7/根股骨 ];B组分别为 [( 4 6± 1 7)× 10 5/L]、[( 1 5± 0 3)× 10 8/L]、[( 3 9± 2 1)× 10 7/L]、[( 3 3± 1 8)× 10 7/根股骨 ];D组分别为 [( 3 7± 1 4 )× 10 5/L]、[( 1 7± 0 3)× 10 8/L]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和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对肥胖哮喘小鼠的疗效和炎症改变。方法将75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肥胖哮喘组(C组)、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D组)、地塞米松口服治疗组(E组),建立饮食诱导的慢性肥胖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24 h,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EL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浓度,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炎症评分,测定气管壁总面积(WAt)、气道平滑肌面积(WAm)和管腔基底膜周长(Pbm)。结果除A组外,其余四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实验结束前B组无小鼠死亡,C组有2只小鼠死亡,D组有1只小鼠死亡,而E组有5只小鼠死亡。C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17浓度以及病理切片炎症评分、气管壁总厚度(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明显高于A、B两组。两治疗组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以及病理切片炎症评分均较C组下降,但气管壁总厚度(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改善不明显(P0.05)。E组血清IL-17浓度较C组下降(P0.05),但D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雾化布地奈德能够改善肥胖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但不能改善气道重建和全身炎症。地塞米松口服治疗虽有助于改善肥胖哮喘的全身炎症反应,但气道重建无益,且带来更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2)与气道重塑的关系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K)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炎症、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塑组、MK治疗组,每组10只,两组均以卵白蛋白(OVA)致敏,仅MK治疗组给予MK(15 mg/kg)灌胃;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的细胞计数,用光镜、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13、TGF-β2、IL-4、IL-5 mRNA的表达。结果 重塑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分别为(5.4±1.1)×105/ml、2.32±0.20,MK治疗组分别为(3.9±1.6)×105/ml、1.64±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病理和电镜结果显示,重塑组小鼠具有明显的气道炎症,细胞呈团状聚集,以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为主,上皮细胞增生呈指状突起、平滑肌肌层增厚、结缔组织增生,黏液分泌旺盛并伴小气道栓塞,气道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MK治疗组小鼠则炎症明显改善,无明显气道痉挛、黏液产生减少,上皮增生、平滑肌层增厚不明显,气道周围胶原纤维及黏液颗粒均减少。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重塑组小鼠肺组织中IL-13 mRNA、TGF-β2 mRNA表达分别为24±7、17±5、MK治疗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豚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组(B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C组)、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治疗组(D组)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治疗组(E组)。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和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联合致敏或OVA单独致敏豚鼠后用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或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治疗组在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各组豚鼠雾化激发后体征变化及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豚鼠气道阻力、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ial alveolar lavage fiuid,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 B、C组豚鼠激发后均出现典型哮喘症状,不同浓度乙酰甲胆碱激发后的气道阻力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B组豚鼠BALF总数、BALF及血中嗜酸粒细胞所占比例与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C组豚鼠BALF总数、BALF及血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与A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C组豚鼠BALF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除B、D组血中性粒细胞外,D和E两组的上述其他各项指标分别与B组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均提示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上皮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的哮喘病理学改变,其中B组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C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E组较之明显好转。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豚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骨髓 (BM)中表达CD+ 34 与白细胞介素 5受体(IL 5RmRNA+ )的造血细胞 (CD+ 34 IL 5RmRNA+ 细胞 )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以卵白蛋白(OVA)及生理盐水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 ,建立各哮喘及对照组 (A组 )模型。分别于OVA及生理盐水首次激发后 1、6、12、2 4、48h处死小鼠 ,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外周血 (PB)及BM标本备用。测定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PB中有核细胞及EOS计数及BM中有核细胞数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PB及BM中CD+ 34 细胞占相应有核细胞的比例并推算其相对计数 ;用免疫组化结合原位杂交法分别标记骨髓细胞CD+ 34 抗原及IL 5RmRNA ,定位BM中CD+ 34 IL 5RmRNA+ 细胞并计数其占CD+ 34 细胞的比例。结果  (1)OVA激发后 6h组 ,BALF中EOS计数为 (2 67± 1 0 0 )× 10 5/L ,与A组 [(0 46±0 0 6)× 10 5/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OVA激发后 12h组 ,BALF中EOS、PB中EOS计数分别为 (7 74± 1 98)× 10 5/L、(2 91± 0 64 )× 10 8/L ,与A组 [(0 46± 0 0 6)× 10 5/L、(1 43± 0 3 7)× 10 8/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OVA激发后 2 4h组 ,BALF中EOS、PB中EOS计数分别为 (19 43±3 69)× 10 5/L、(3 93± 0 5 1)× 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及延迟应用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分为 5组,每组 8只。鸡卵白蛋白(OVA)致敏 /激发组 (A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 (BUD)早期治疗组 (C组 ),BUD延迟治疗组 (D组 ),OVA延迟对照组(E组)。小鼠于第 0、14天以OVA致敏,从第 1次致敏后第 24天开始雾化吸入 2.5%的OVA激发并持续 18d,建立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早期(抗原激发前 1d始)和延迟(第 1次抗原激发后第 18天始)雾化吸入BUD(0.5mg/ml),观察抗原激发及BUD应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5(IL-5)和γ干扰素 (IFN-γ)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 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壁周围EOS计数、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及黏液分泌评分并测定气道平滑肌增生高度及胶原面积。结果 经过反复抗原激发,A组BALF中EOS数为(57.460±11 060)×104 /ml,B组为[ (0.050±0.020)×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ALF中IL- 5水平及IFN -γ水平分别为(52.9±2.8)pg/ml、(39.5±3.2)pg/ml,B组分别为(16.8±1.5)pg/ml、(63.8±3.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支气管壁周围EOS数分别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小鼠肺局部淋巴细胞的炎症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中是否存在长期炎症记忆,肺局部淋巴细胞能否传递炎症记忆。方法97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A组,50只)、长期组(B组,20只)、长期对照组(C组,6只)、过继转移组(D组,12只,根据转移细胞数再分为D1、D2与D3亚组)、过继转移对照组(E组,6只)和naive小鼠组(F组,3只)。B组与D组中分别有亚组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卵蛋白(OVA)进行第二轮激发,称为BBSA亚组与DBSA亚组。各组评价病理学,检测肺泡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强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与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并比较B组与A组、D组与A组的炎症反应。A组小鼠末次激发后34d,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得到的混合细胞(BAL细胞)与去除红细胞的脾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变应原刺激,检测细胞增殖与培养液中的IL5浓度。结果(1)A组小鼠主要表现血管炎、肺泡炎与细支气管炎,BALF中的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和IL5浓度分别在末次激发后8h、24h、240h达峰值[分别为(22±5)×104/ml、(143±009)×104/ml、(751±529)pg/ml]。B组小鼠在第二轮激发前肺中仍有零星的血管炎与肺泡炎;经第二轮激发后血管炎更严重,肺泡炎约为激发前的3倍(激发前、后的肺泡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指数之比为2123/714),BALF中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张娟  赵铭山 《山东医药》2012,52(5):25-28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在哮喘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TARC的影响。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每组12只。以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及OVA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渣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及BALF中TARC、IL-4的浓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气道平滑肌细胞中TAR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B组白细胞及EOS计数明显高于A、C组(P<0.01),C组EOS计数高于A组(P<0.05)。B组血清及BALF中TARC及IL-4的浓度显著高于A、C组(P<0.01);C组血清、BALF中TARC的浓度低于B组(P<0.01)。B组气道平滑肌细胞中TARC蛋白表达量较A、C组显著增高(P<0.01)。小鼠血清、BALF中TARC浓度与IL-4浓度呈正相关(r=0.669、0.845,P均<0.01)。结论 TARC在哮喘组小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IL-4的分泌从而抑制TAR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对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阐明VEGF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及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VEGF受体抑制剂治疗组(C组),每组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VEGF进行定量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小鼠肺组织内的表达水平。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 i)、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 i)、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计数(N/P i)及肺组织切片中的血管计数、血管壁平滑肌厚度、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计数。结果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值B组分别为(142±63)×107/L、98.0±46.9,A组分别为(30±14)×107/L、0.7±1.1,C组分别为(41±17)×107/L、4.9±3.5,A组和C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值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BALF中上清液和血清中VEGF水平分别为(55±26)pg/m l、(72±26)pg/m l,A组分别为(37±9)pg/m l、(49±18)pg/m l,C组分别为(34±3)pg/m l、(43±19)pg/m l,A组与B组、C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大部分支气管平滑肌、黏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周围VEGF均呈阳性表达,而A组和C组几乎没有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显示,B组WAt/P i、WAm/P i、N/P i分别为(17±5)μm2/μm、(6.3±2.2)μm2/μm、(0.050±0.020)个/μm,A组分别为(8±3)μm2/μm、(3.2±0.8)μm2/μm、(0.027±0.017)个/μm,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B组和A组血管计数分别为(19±3)个、(10±5)个,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抑制剂治疗后C组WAm/P i、血管计数分别为(4.5±1.3)μm2/μm、(11±3)个,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EGF在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及肺内过度表达,并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和气道重塑过程。VEGF受体抑制剂可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的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哮喘动物模型气道中白细胞介素5和10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 研究炎症促进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和炎症抑制因子IL-10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和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卵白蛋白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BALB/c小鼠哮喘发作,动态观察哮喘动物气道炎症的改变。在激发后0、8、24、48、96h及7、14d行支所管肺泡灌洗,测定回收液中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5,IL-10浓度。结果 卵白蛋白激发后气道出现明显的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期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本院健康呼吸中心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3例(哮喘组)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6个月,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PEF),诱导痰中EOS计数,记录哮喘控制得分(ACT)及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哮喘组在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重复测定.且以10名健康者做为对照组,同期测定上述观察指标.同时记录吸入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共有33例完成6个月或更长的随访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后1个月,FEV1值明显改善[分别为(2.53±0.46)L,(2.89±0.62)L,P<0.01];3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显著达(3.19±0.47)L,与治疗1个月后相比发生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EOS显著升高达(0.156±0.047)×10<'6>(P<0.05),激素吸入治疗过程中可见显著性变化,3个月降至(0.072±0.015)×10<'6>,6个月后痰中EOS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58,P<0.05).吸入治疗后ACT评分明显改善,从治疗前(8±5)分增加至治疗后2个月(15±6)分,治疗后3个月到(20±4)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哮喘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哮喘组中共有12例患者(36.36%)获得完全控制.结论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治疗哮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痰EOS计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至少连用6个月或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A)组,哮喘(B)组,地塞米松1(C)组、地塞米松2(D)组,地塞米松3(E)组.A组第l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 ml,第15~21天每天给予生理盐水雾化.B、C、D、E组用卵蛋白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第1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抗原l ml(卵蛋白1 mg+灭活百日咳杆菌9×106个+氢氧化铝干粉100 mg)混悬液,第15~21天给予1%的卵蛋白雾化30 min,C、D、E组于雾化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1 mg/kg、2 mg/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 ,观察大鼠体内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使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B组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表达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是(42.21±5.62)%、(12.69±2.70)%、(11.15±1.05)%,A组结果 分别是(18.76±5.85)%、(6.21±1.73)%、(7.85±2.13)%.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C组、D组、E组BALF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表达分别是(10.49±4.03)%、(13.28±5.12)%、(7.51±5.39)%,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外周血中,C组(6.03±1.43)%、D组(4.88±0.95)%与A组(6.21±1.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49±0.62)%与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中,C组(7.25±1.82)%、D组(8.63±3.18)%与A组(7.85±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38±1.37)%与C组、D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T细胞在哮喘大鼠体内有明显的优势表达,可能是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以抑制CD4+CD25+T细胞的表达.BALF内CD4+CD25+T细胞的变化与外周血和脾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监测外周血或脾脏CD4+CD25+T细胞变化可了解肺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