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谱.  相似文献   

2.
HCY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LT、AST水平,研究Hcy与后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30例患者各组间HCY、ALT、AS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SH血清Hcy水平较NAFL、CG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NAFL组血清Hcy水平较CG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HCY作为筛查,NAFLD在常规临床诊断中的阳性率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NAFLD可从单纯性脂肪肝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田堃  赵宝珍 《医学综述》2008,14(6):856-858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及肝硬化。NAFLD的患病率高,存在种族、性别及年龄差异。单纯性脂肪肝呈良性进程,NASH可进展为肝硬化。NAFL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代谢紊乱、脂肪因子、内质网应激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区别,以便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对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72例,其中单纯性脂肪肝23例,脂肪性肝炎49例,均进行B超、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NASH患者在ALT、LDL、LN、HA上均较NAFL增高,有显著差异,而B超检查阳性率70.8%。结论:B超诊断有一定漏诊率,血清学检查ALT、LDL、LN、HA在l临床诊断NASH上有意义,凡B超提示NAFLD而血清ALT、LDL、LN、HA增高的患者建议行肝穿刺,确诊需肝病理检查,以便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而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可决定NAFLD患者的长期预后,故早期监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肝活检是评估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但因其存在有创及不良反应等缺点,故临床未能广泛应用。近年来,NAFLD相关血清无创诊断标志物或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多。未来,深入了解用于评估肝脏脂肪变、NASH、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各种血清无创诊断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足,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减少肝活检需求。  相似文献   

7.
朱超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46-154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菲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代谢正常无NAFLD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 (1) NAFLD组BM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NAFLD组FPG、2hPG、HbA1c、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无明显差异(P>0.05).(3) NAFLD组ALT、AS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GGT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伴有超重/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损伤的关系以及探讨血清RBP4水平在NAFL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93例NAFLD患者和4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RBP4水平,同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谷酰转氨酶(GGT)、尿酸(UA)水平,以及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索抵抗指数(HOMA-IR).对其中30例NAFLD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比较NAFLD患者和正常人群、ALT升高和ALT正常NAFLD患者、肝活检证实的NAFL患者和NASH患者间血清RBP4水平、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NAFLD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校正年龄、性别、HOMA-IR、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后,两组间RBP4水平差异仍然存在.NAFLD的ALT正常组血清RBP4水平高于ALT升高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病理证实的NASH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显著性.NAFLD组血清RBP4水平与肝脏的脂肪变程度呈正相关,而与炎症和纤维化无关.结论 血清RBP4水平能准确反映NAFLD肝脂肪变程度,在NAFLD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凋亡产生的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片段水平的变化。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89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ALT、AST、γ-GT、GLU、TCH、TG、CK-18片段水平,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NAFLD患者CK-18片段与ALT、AST、γ-GT、TCH、TG间相关性。结果 NASH、NAFLD、健康对照组CK-18片段水平分别为168.3±43.2ng/L、128.5±36.7ng/L、85.9±16.7ng/L,NAFLD患者血清CK-18片段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NASH组CK-18片段水平高于NAFLD组,NAFLD患者CK-18片段与ALT、AST、γ-GT、TCH、TG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73、0.472、0.428、0.017、0.319。结论血清凋亡产生CK-18片段水平可用于NAFLD的诊断及NAFL与NASH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1.
向谦  陈霞  陈旭平 《安徽医学》2017,38(5):598-601
目的 通过慢性肝病调查问卷,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非酒精性肝病患者63例,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类型分组,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19例,采用慢性肝病问卷量表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评分负担总体情况和在腹部症状、疲劳、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6个维度的分布.在组内分别评估性别、病程时间、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对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的影响.结果 6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问卷评分在各个维度综合评分为(5.66±0.50)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评分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以焦虑(P=0.0081)、活动(P=0.0275)、情感功能(P=0.0243)维度最为突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肥胖(P=0.0135)与慢性代谢性疾病(P=0.0162)患者问卷评分更低;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病程>6个月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活动、情感和焦虑纬度.可以对不同临床特点患者在相应维度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血尿酸(UA)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住院患者427例,年龄67~89(75.3±12.1)岁,男332例,女95例,分为非脂肪肝组和NAFL组,分析两组患者血UA水平和其他代谢指标(转氨酶、血糖、体质量指数、血脂、肾功能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对其发病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比较NAFL组的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脂肪肝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GPT高、肌酐低、UA高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均与脂肪肝呈正相关(P<0.05)。结论 NAFL患者的UA、TG、BMI高,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LDL-C低。预防脂肪肝应重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UA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姜慧卿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30-203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性氨基转移酶增高或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癌。组织学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或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超声与CT检查可以识别肝脏脂肪沉积,但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需要借助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本文就NAFL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T2DM合并NAFL患者,在口服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基础治疗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ISI升高(P<0.01)。TC、TG、LDL-C、GPT、GOT显著下降(P<0.05),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超影像学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改善T2DM合并NAFL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谱,减少胰岛素抵抗,逆转肝脂肪变性和NAFL所致的肝脏酶谱升高。  相似文献   

15.
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喜 《河北医学》2009,15(1):69-7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NAFL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及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及肝脏超声声像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仅66.7%(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NAFL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向谦  周婷  熊玲  何娟  陈丽  陈霞 《四川医学》2021,42(1):40-43
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不同状态下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为寻找NAFLD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支持。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NAFLD相关肝硬化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三种主要SCFAs水平和构成差异。结果纳入分析8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9例,NAFL患者27例,NASH患者20例,NAFLD相关肝硬化24例。NAFLD相关肝硬化组患者SCFAs总含量(P=0.004,P=0.0001,P=0.001)、粪便丁酸(P=0.045,P=0.0001,P=0.0001)、乙酸水平(P=0.010,P=0.0001,P=0.012)分别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NAFL组和NASH组,丙酸水平(P=0.024)显著低于NAFL组。NAFLD相关肝硬化组患者SCFAs中丁酸所占比例显著低于NASH组(P=0.016)。结论 NAFLD肝硬化患者粪便存在主要SCFAs水平的降低,其中丁酸构成比例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NAFLD进入肝硬化特征改变之一,提示SCFAs水平变化对NAFLD疾病进展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补充肠道SCFAs可能作为NAFLD相关肝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APOA、APOB、空腹胰岛素(FINS)、IMT,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IMT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APOA、APOB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蔡葵  何玉怡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36-263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NAFL组50例,正常对照50例,检测两组的血脂、C肽(空腹和餐后2h)。结果:NAFL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C肽(空腹和餐后2h)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FL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异常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健康体检人群1286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观察两组代谢异常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为39.8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5.24%,NAFLD组较无NAFLD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以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HDL—C低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MT、颈动脉硬化类型有明显影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血压、高TG症、低HDL症、高血糖以及代谢综合征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异常,并且对颈动脉硬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无酒精滥用的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肝病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肝病医学难题。随着抗脂肪肝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制作得到很好发展。近年来,在大鼠、沙鼠、小鼠、兔和小猪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食物、胃肠外营养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等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为研究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提供了机会。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合理应用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脂肪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