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如何理解“营卫不和”与“调和营卫”? 兹联系原文12、13、53、54条简述其临床意义。要理解营卫不和与调和营卫,先要弄清营卫的含义。卫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敷布在体表的阳气,体表的阳气因有保卫体表,抗拒外邪的功能,所以称为卫气。二是指体内运行不息的阳气,既能温养脏腑肌肉,又是体表阳气补充的来源。营的含义也有两方面:一是体内津液的泛称,是转化为汗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刺合谷、复溜治疗汗症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合谷、复溜治疗汗症之管见张世卿河南中医学院针灸系89级(450003)主题词汗证/针灸疗法,合谷穴,复溜穴祖国医学认为,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者谓之汗。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但由于外感和内伤等原因皆可导致...  相似文献   

3.
作者突破传统对营卫不和的认识,认为一切导致荣与卫失其常度的外感、内伤疾病,均可称为营卫不和,其本质是营卫正气的功能失调,而关键在卫气不和。并认为营卫不和决定在营卫正气自身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础上,统一于外感与内伤之中。文中列举了病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由阳气蒸比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和,腠理固密,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偏胜,气血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密,易引起小儿汗液外泄之证.临床大多小儿不育服药或不能服药,则可用五倍子、五味子敷脐.治疗小儿自汗、盗汗、多汗共52例报道如下.1 药物制备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多形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 ,1 0~ 3 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程常具自限性易复发 ,皮疹为多形性红斑 ,还表现为丘疹水泡。常有粘膜损害并可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与中医药记载的“雁疮”、“猫眼病”相类似 ,兹就近十余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报告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禀性不耐所致。复受风寒侵袭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致病 ;或湿热内蕴 ,外感风邪郁于皮肤为病 ;或血分蕴热外感风邪妄行泛发于肌肤粘膜所致。现代医学对此病有以下几种看法 :①感染 ,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②…  相似文献   

6.
杨美娟 《河南中医》2012,32(10):1265-1265
《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病因有外感(风水、皮水、黄汗)和内伤(正水、石水)两类.从病机上讲,则有邪热内陷,水热互结和阳气不足,气不化水之别,而病变脏腑则以肺脾肾最为重要.对水气病的治疗有洁净腑以利小便,开鬼门以调营卫,祛菀陈以协津液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虹 《光明中医》2008,23(1):12-13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系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原治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表邪势减未解,营卫不和之证,具有调和营卫,开表发汗之功。笔者认为本方能够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临床治疗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外感及内伤杂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营卫及其气化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后世医家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对《内经》营卫的性质及其气化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营卫皆属于阳气 ,营阴卫阳乃是气之分阴阳 ;对营卫的循行位置 ,功能以及“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作了阐述。营卫二气相辅相成 ,相互配合 ,共同调节着全身脏腑气血津液阴阳的平衡。全身络脉、腠理玄府是营卫气化的场所。营卫气化是气血津液输布、转化、排泄代谢的最直接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9.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1):16-16
1.问汗。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作用。2.自汗为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后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盗汗为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后世医家的注解,剖析桂枝证与太阳中风证的关系。提出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主方,造成营卫不和的原因除了外感风寒外,尚有其他内外致病因素以及误治变证等;而太阳中风证则仅仅局限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是桂枝证的证型之一。因此认为桂枝汤在临床上不仅适用于外感病,也可辨证应用于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有“群方之冠”之称,临床应用甚为广泛,现将该方的双向调节作用试述如下:一、对“寒热”的双向调节作用在《伤寒论》营卫不和的共同病机下,桂枝汤对寒热的双向调节作用。寒热的病因有内伤和外感之分。外感发热即太阳中风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复习古代文献,较全面地总结了营卫的生理功能,并分析了营卫与津液代谢的关系以及营卫不和所致水肿、汗证、痰证、淋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治疗风疹块经验方李金凤山东省德州卫生学校(德州253014)本病其病因主要是营卫不和,风邪挟湿乘之,郁而不达壅于皮肤所致。笔者临床30余年,以调和营卫,疏风除湿止痒,佐以凉血散瘀消壅为主,自拟消疹汤治疗风疹,疗效满意。方药组成:桂枝6g,荆芥、牛蒡子...  相似文献   

14.
从营卫角度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六经是运行营卫和传变的道路,六经调节营卫表里内外出入分布。六经病是对六经调节表里内外营卫出入分布的“开阖枢”功能失常,邪与各部分营卫相争,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所产生的证候的归纳总结,即不是单纯的脏腑病变,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胡彦武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2-1313
桂枝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赤芍、生姜、炙甘草及大枣组成,素有“群方之魁”的声誉,为治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代表方,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表虚证。国内学者对其解表散寒,调和营卫之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本文现就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机理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多年,认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的认识有局限性。现将理论结合临床病例阐释如下。1自汗[1]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多见于气虚证和血虚证。因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动则耗伤阳气,已虚的阳气进一步耗伤,故活动后汗出更甚。除此以外,其实阴虚、血虚、营卫不和亦可出现自汗[2]。因为阴血亏虚,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可分为阳气虚型和阳气郁型。阳气虚型在临床上较常见,此型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阳气郁型相对较少见。阳气内郁不能正常布散则不能外达体表,体表不固则不能抵御外邪侵袭;阳气亦不能正常温煦津液,津液不畅而溢于鼻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中焦脾胃与营卫生成、运行、功能的关系,分析得出营卫不和所致手足汗出的发病机理为中焦脾胃阳气亏虚,营卫衰弱,加之湿邪内生阻滞经脉,营卫运行失常,手足局部经脉郁阻而汗出。因此,调营卫就得调脾胃,此治则的提出为临床辨治手足汗症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汗证汗证是汗液异常外泄的一种证候,一般常出现在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亦可单独出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 [病因病机]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5个方面。1.营卫不和。体弱病后,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营阴外泄则出现自汗;2.里热炽盛。感受阳热病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炙煿,肺胃里热炽盛,蒸发津液外泄引起汗出。或湿热熏蒸而汗。3.阴虚火旺。热病伤阴,或久病阴亏,虚火内生,阴精被扰,外泄作汗,多为盗汗。4.阳气式微。素体阳虚,或病后阳衰,阴失阳固,汗液妄泄,甚则可成为绝汗。5.正邪交争。热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表虚证分为“中风表虚证”以下称“中风证”)和“气亏表虚证”(以下称“表虚证”),二者类似之处颇多,兹辨析如下。二、病因病机辨析二者均有卫气失常,肌表不固,腠理疏松的病理特点。中风证是因外感风邪,使营卫不和所致。风邪袭人,与卫相遭,卫气不固护肌表而浮起迎邪,复因风性开泄,导致肌腠疏松,营阴不内守而外泄,形成《伤寒论·第53条》所云的“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中风证。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