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心电图变化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及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观察140例吡喹酮洽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吡喹酮总剂量为60mg/kg,2天分服。安慰剂用乳酶生。甲组第1~2天服吡喹酮,第3~4天服安慰剂;乙组第1~2天服乳酶生,第3~4天服吡喹酮。于治前、治中及治毕服药后30’、60’作心电图描记.结果:1.甲组55例治前心电图正常,服吡喹酮2天后30’出现T波电压降低平坦者11例,60’  相似文献   

2.
急性血吸虫病(简称急血)吡喹酮治复(连续两个两个以上疗程)已屡见报道,绝大部分为中型或重型病例,多数在首次疗程结束后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3—5天再给第二甚至第三疗程方退热,本站1994年夏秋受治的114例急血中,11例第一疗程  相似文献   

3.
1989年7~10月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急血)113例,其中加用激素43例,未加激素对照7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3例急血患者中,男77例,女36例;年龄10~60岁,青壮年占86%。患者发病前1~2个月均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入院时发热,热程2~60d,平均为18.1±11.2d。全部粪孵阳性。临床分型:轻型49例,中型45例,重型19例。 治疗方法 吡喹酮总剂量儿童140mg/kg,成人120mg/kg(60kg为限),疗程6d.第1、2d服总量一半,余量后4d分服。日服2次。对中型24例和重型19例患者加用强的松与吡喹酮同服。强的松第1、2d按30~40mg/d,第3~6d按20~30mg/d,第7~12d中,每隔1~2d递减一次量至服毕。在中型患者里随机抽样21例不加服强的松作对照组。轻型不  相似文献   

4.
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经口服吡喹酮作病原治疗1周后,大部分急血患者均可自行退热;但部分患者即使增加吡喹酮剂量,并配合用抗生素治疗,发热仍持续不退。笔者2003年6—10月采用中药治疗急血病原治疗后发热不退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急血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7岁,其中7—12岁的儿童6例,经病原治疗1周后,发热不退的  相似文献   

5.
1989年8月~11月间笔者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111例,其中58例发生赫氏反应,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例中男101例,女10例;年龄7~67岁,74.8%为儿童青少年;按临床分型,重型19例,中型39例,轻型53例.全部忠者均于当年6~10月有捕鱼  相似文献   

6.
曼谷热带病医院的96例猫后睾吸虫病患者,粪检虫卵计数(EPG)在10,000个/g粪以上。症状轻,无其他严重疾病。其中男性72例,女性24例,年龄16~73岁,体重24~74Kg。治疗前记录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作了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试验,测定了血尿素氮、血清肌酸酐和血糖及粪检。治后第60天复查。吡喹酮的用药剂量为50mg/kg,于早餐后服,服药后观察48小时,记录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完成60天追踪观察的68例,治前粪检EPG为10,800~139,000(平均26,044.3),有66例治愈,治愈率为97.0%。2例粪检仍阳性者中,1例为25岁的男性病人,治前粪检EPG为28,800,接受单剂吡喹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引起黄疸圾为少见,在我站1980~1994年采用吡喹酮治疗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1792例、肺吸虫15例中仅2例出现黄疸,并伴谷丙酶(ALT)升高。现报导如下。病例1,男,42岁,屯溪新潭乡人。因慢血于1980年11月入院。患者6年前有肝炎史,  相似文献   

8.
1983年我们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病人94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11例,年龄4~63岁,其中51例为15岁以下儿童。临床分型:轻型48例、中型30例、重型16例。全部病人治疗前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 治疗方法 采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批号830301)。儿童总剂量140mg/kg;成人为120mg/kg(以60kg为限),疗程6d,每天3次口服。治程中有一例重型加用激素改善症状。治前和治后10~14d检查肝功能42例。 观察结果 94例均按期足量完成疗程。药物副作用以头痛、头昏、腹痛、腹胀为主,反应均较轻,仅1例治后头昏、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达一月以  相似文献   

9.
1996- 2 0 0 0年以吡喹酮治疗儿童急性血吸虫病 (简称急血 ) 5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急血中 ,男性 5 4例 ,女性 4例 ,最小年龄 5岁 ,最大15岁。感染方式 :嬉水、游泳 46例 ;捕鱼、摸虾、捉蟹 10例 ;打粽叶 2例。接触疫水时间长者 2 0次 ,每次 3 - 4h,短者 1次 ,10 - 2 0 min。其中 17例接触疫水部位出现红色小丘疹 ,伴搔痒。潜伏期 2 0 - 68d,发病后均畏寒、发热 ,出现干咳 14例 ,占 2 4.1% ;腹痛 6例 ,占 10 .3 % ,入院时体检肝肿大 (剑突下≥ 3 .5 cm,肋下≥ 1.0 cm)者 2 7例 ,占 46.6% ,有轻度压痛 10例 ,占 17.2 % ,无 1例…  相似文献   

10.
我站于1989年8~11月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111例,其中58例发生类赫氏反应,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11例中男101例,女10例;年龄7~67岁,74.8%为儿童青少年;学生占32.4%,农民占67.6%。按临床分型,重型19例,中型39例,轻型53例。全部患者均于当年6~10月有下沮漳河血吸虫易感地带捕鱼捞虾、游泳戏水、打草等接触疫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采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人546例,其中出现程度不同的肝损害21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546例中,致肝损害者21例,致病率占3.8%。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在17~65岁之间。其中曾患过甲肝者13例,患过乙肝者6例,无肝炎病史者2例。肝损害症状出现时间一般在完成吡喹酮疗程后第13~18天,平均2周左右。肝损害治愈时间平均为34.5天(最短3周,最长3个月),均能一次性治愈(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二、典型病例:唐某,男性,32岁。某乡粮站职工,有疫水接触史,1989年4月查IHAl:2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对拉丁美洲的各种绦虫病患者用吡喹酮片剂进行治疗。患者年龄6~70岁(最小2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大部分膜壳绦虫病人是儿童和青少年。治疗对象为治前1~30天粪检阳性病例。在治前24小时和治后24小时;30,60和90天检查肝、肾功能,尿分析,空腹血糖,白细胞,红细胞,血色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治疗囊虫病致不良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是高效抗囊尾蚴药物 ,但用其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 ,经常出现杀虫反应 ,同时吡喹酮也可引起药物过敏反应。我们对 2 0 0例囊虫病患者服吡喹酮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观察。1 临床资料2 0 0例中 ,男 134例 ,女 6 6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4岁 ,平均 33岁。服药当天 ,1d后和 2 d后出现反应者分别为5 8例、6 1例和 81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胀 12 3例 ,恶心、呕吐 2 8例、发热、寒战 32例 (体温在 37.9~ 39.8℃ ) ,全身肌肉酸痛 6 1例 ,皮疹 (面部或全身 ) 11例 ,多数皮肤潮红 ,皮疹为风团样融合成片 ,也有丘疹样并伴有剧…  相似文献   

14.
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评估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蒿甲醚6 mg/kg加吡喹酮120 mg/kg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口服安慰剂加吡喹酮120 mg/kg.比较两组治愈率、治后21、45天粪便虫卵阴转率及减卵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采用双盲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7%和95.7%,治后45天粪便减卵率分别为99.1%和97.7%,治疗后平均发热天数分别为5.1 d和4.5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9.4 d和8.9 d,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2例病人口服蒿甲醚后腹部和背部出现荨麻疹,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呕吐.结论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单用吡喹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站数年来共收治106例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患者。现就急血的发病季节、诊断、治疗中激素的使用以及对吡喹酮(PQT)第二疗程应用的必要性和具体用法等问题谈谈个人见解,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106例,其中男性67人,女性39人年龄3~62岁,其中≤7岁23人,8~14岁39人,15~19岁18人,20~59岁24  相似文献   

16.
脑型血吸虫病(简称脑血)是较严重的一种异位血吸虫病。现就我院收治的8例脑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14~46岁。住院天数最长72天,最短5天。癫痫样发作者7例,伴头痛,头昏者4例,左侧肢体偏瘫1例。全部经吡喹酮作病原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为进一步探索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过程中 ,EKG(心电图 )和 ALT(丙氨酸转氨酶 )的变化及影响 ,笔者就 1 989年以来 ,我院收治的 3 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 (总剂量为 1 2 0 mg/ kg)短程疗法 (分 2日口服 ,每日 2次 ) ,观察治疗前后 EKG、ALT的变化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3 0例急性感染病例 ,均有疫水接触史 ,有发热、肝脾肿大 ,粪便集卵孵化发现血吸血虫卵或毛蚴 ,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者。男性 2 0例、女性 1 0例 ,年龄 1 5~ 55岁 ,其中 1 8~ 3 5岁 2 6…  相似文献   

18.
一个村中断干预措施两年后疫情回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洱源县碧花园村位于洱海源头东北角,三面环山,为高原型山间坝区,有106户,560人,以白族为主,有乳牛242头,主产稻谷。50年代为重疫区,1982~1986年每年有2~3例急血发生。1986、1987两年中,于每年7月(当地5月底栽秧)对试区2岁以上人群(除禁忌症外)全部给予吡喹酮40mg/kg体重顿服,粪阳(尼龙袋集卵孵化法,3送3检)者当年12月进行第2次服药。扩大化疗复盖面分别为84.5%(459/543)和 97.8%(531/543)。对半岁以上的牛,每年12月(除禁忌症外)以兽用吡喹酮粉剂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9年6~10月共收治血吸虫急性感染者36例,其中14例儿童,占较大构成比。小儿急血一般初次感染,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多变,应用吡喹酮进行病原治疗后,出现类赫氏反应多而严重。因小儿生理、心理与成人不同,护理对促进患儿的临床痊愈尤为重要。现就本组14例小儿急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严重副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应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已有16年,其严重副作用除陈名刚等系统报道外,仅见一些个案报告.本文就我院1980年10月—1994年11月所治疗的5763例血吸虫病人中出现严重副作用的89例进行报道,并作初步分析.1 临床资料 5763例中,男4310例,女1453例;年龄3—72岁.有严重副作用的89例中:男性63例,女性26例;工人40例,干部18例,渔民5例,农民5例,其它职业的21例;慢血63例,急血15例,晚血4例,脑型7例;合并夹杂症者43例.2 治疗方法 慢血以吡喹酮总量60mg/kg2d疗法,急血120mg/kg6d疗法,晚血50mg/kg2d疗法,脑型120mg/kg6d疗法(少数60mg/kg2d疗法).体重计算以60kg为限.给药1d3次,饭后0.5h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