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垸内钉螺面积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对策,为进一步有效消灭垸内钉螺面积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湖南省血防工作统计年报表及2011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核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垸内有螺单元环境类型以沟渠为主,新发钉螺面积60.5hm2,复发钉螺面积546.1hm2,现有钉螺总面积2 754.6hm2,2011年达灭净标准垸内钉螺面积398.6hm2,占总面积的14.47%.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结论 洞庭湖区垸内虽有新发、复发钉螺面积,但有螺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可以采取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精养鱼池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位于湖北省四湖地区1976~1989年血吸虫病人群感染水平、患病状况以及螺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人群感染率、湖区垸外钉螺面积和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新感染率、患病率、新发钉螺面积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病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率、有螺总面积及垸内钉螺面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经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患病率、新感染率与新发钉螺面积密切相关,而感染率则与沟渠型钉螺面积密切相关,提示控制和减少垸内沟渠型钉螺面积及新发钉螺面积是降低当地人群感染及患病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 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 0,P >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 = –0.094、 -0.225和-0.177,P均< 0.01)。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大陇乡大陇村位于当涂县东南部,紧靠丹阳湖,境内沟渠纵横、四通八达且与整个大公圩垸内水系交织成网。五十年代被确定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六十年代末围湖造田,致使残余钉螺逐年减少,呈“洲垸型”分布。全村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0万m~2,其中垸内4.7万m~2。当时仅沙茅塘环境有螺,由于农田引水灌溉使钉螺沿灌溉渠道扩展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 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 0,P >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 = –0.094、 -0.225和-0.177,P均< 0.01)。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10年螺情分析,总结螺情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查灭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及统计分析1996-2005年湖南省血吸虫病各疫区上报的查螺资料。结果10年问全省钉螺面积平均每年为175111.07hm^2,1996-1998年钉螺面积呈上升趋势,随后3年下降,后4年再次连续增长。10年间全省新发现有螺村158个,每年都有新有螺村出现,主要分布在常德、长沙、株州、益阳和岳阳等地州市;累计复现有螺村462个,主要分布在常德、益阳、岳阳和长沙等地州市。累计灭尽钉螺面积为7535.67hm^2,垸内占99.10%,垸外占0.90%。结论湖南省钉螺面积有增长趋势,并连年新发现有螺村,螺情的控制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防螺防蚴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方法防止钉螺和血吸虫尾蚴经灌溉涵闸向垸内扩散的效果。方法收集2001-2006年的螺情、病情资料;2007-2008年每年春季进行垸内、垸外螺情调查;秋季对居民先用IHA方法筛查,阳性者以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西闸外洲长江洲滩活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历年均较高,工程建设前后无明显变化;涵闸改造后垸内有螺面积及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2008年已查不到钉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可有效防止钉螺及尾蚴向垸内扩散。  相似文献   

10.
望江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垸内钉螺已于1983年底“基本消灭”.但垸外钉螺仍大量分布,据统计现有江洲湖滩钉螺面积1488.64万m~2,其中易感地带钉螺面积606.21万m~2(占40.7%).这些滩地植被复杂,水位无法控制,钉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高,人、畜上滩活动频繁,是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疫源地,也是暴发集体急性感染的“高危地带”.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点第1年监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掌握“十五”期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不同流行程度疫区建立20个疫情纵向观察点,对螺情、居民病情、牛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20个观察点粪检6563人,感染率为8.15%;764头牛,感染率为10.99%。活螺平均密切 垸内为0.0100-3.228 8只/框,垸外为1.444 3只/框。感染螺平均密度垸外为0.005 1只/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我省疫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仍处在较高的水平,牛仍是主要传染源,湖区垸外感染威胁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长江集城垸平垸行洪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讨平垸行洪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及防制对策。方法:前瞻性纵向观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以及引洪促淤,种植意扬,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等防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废垸内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且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废垸外活螺密度变化不大且每年都出现感染性螺;滞卵在废弃垸内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原居民上升;尽管废弃垸耕牛大幅度减少,但菜牛和羊明显增加,且3年平均感染率分别高达18.18%、13.33%;进入试区活动的人群70%以上是外迁返回居民,余为渔民、船民、鸭民及其他人员,粪检阳性率3年平均高达24.69%;洲滩污染以人、牛粪为主。结论:平垸行洪后尽管采取一些防制对策,降低了活螺密度,但外来人群的感染率和牛、羊的感染率都明显上升,废弃垸有可能形成严重的易感地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通江河道流域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通江河道采用主河道深埋有螺土、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健康教育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措施综合治理。以便民河句容段为实验区,监测人畜血吸虫病疫情、河道螺情、支河道药浸灭螺效果、人群接触疫水、水体感染性及野粪污染等。结果经8年监测,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急感病例;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90.73%、57.98%和94.04%,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增加了53.14%,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85%、83.80%和100%;陈甸河与东山河上游药浸灭螺后已连续2年和4年未查到钉螺;河水感染性监测为阴性;野粪平均密度0.75份/50m^2,未发现血吸虫毛蚴。结论通江河道流域综合治理,控制了血吸虫病;混凝土护坡改变了河坡环境,有利于实施支流内陆灭螺,但仍存在钉螺的迁移和扩散。建议定期清除沉积土,加强螺(病)情监测,以巩固综合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55县7106个村中抽取34县的100村为调查点,在21县的32村中查出有螺条块223个,1572框有螺,有螺面积73300m2。其中山丘型18县29村有螺,有螺面积72640m2,占总数的99.1%,与水网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04,P<0.01);1,2层有螺面积71680m2,占总数的97.8%,与 3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71,P<0.01);沟和渠有螺面积占总数的62.6%,显著高于田环境(t=3.02,P<0.01)。解剖活螺7892只,均阴性。推算全省有螺面积理论值为1361940m2 。 结论 估算浙江省当前有螺面积1500000~2000000m2,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近4年内有螺村,以沟渠为主,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人群粪检阳性率为29.51%的境内水网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在农田水利渠网化及钉螺扩散情况下,采用人、牛同步化疗,分年1:0.6:0.2比例调整化疗覆盖率(平均40.84%)和辅以消灭阳性螺点的方案,3年取得显著效果:人、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8.34%和88.59%;14岁以下儿童新感染率下降了87.36%;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94.17%与95.90%。并提出防治对策实施的起始年高覆盖率(占总人口的85.51%)群体化疗是有效消灭传染源的关键。在当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上述方案不失为境内水网型地区控制血吸虫病优化防治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索湖沼型垸内亚型疫区的垸内钉螺控制对策。方法 收集汉寿县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对2004~2015年汉寿县垸内钉螺指标变化、垸内钉螺控制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汉寿县垸内钉螺面积由2004年的99.64hm2减少到2015年的0.87hm2,下降幅度达99.1%;活螺平均密度由2004年的0.15只/0.11m2下降至2015年的0.03只/0.11m2;感染性钉螺处数与面积显著下降,2006~2015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在药物灭螺的基础上,针对垸内钉螺采取水改旱、养殖灭螺、沟渠硬化、国土平整、涵闸改造、小环境治理等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有显著性作用。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对湖沼地区垸内有螺环境进行分类定级, 以提高查螺工作效率, 实现有螺环境分类管理。方法 方法 选择湖 北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江陵县廖堤村和熊堤村为试验村, 对其有螺环境按500 m为段进行分段, 采用系统抽样法, 以 50 m和10 m设框分别对两村进行调查。按是否发现感染性螺点、 有无野粪污染对有螺环境进行分类, 统计两村各类有螺 环境处数及面积。收集荆州市近5年来感染性螺点数据, 按钉螺平均密度对有螺环境进行分级, 探索有螺环境级别与感染 性螺点数和有螺框出现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果 荆州市近5年来共有1 967处感染性螺点, 有螺环境级别与有螺框出现率呈 正相关关系 (rs= 0.77,P<0.01), 有螺环境为5级时, 感染性螺点数构成比为3.1%, 有螺环境为2~3级, 感染性螺点数构成 比达56.3%。两试验村共有39处有螺环境, 1、 2、 3类环境分别为1、 18、 20 处, 面积分别为1 080、 51 640、 41 220 m2 。50 m设 框与10 m设框查出的有螺环境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4.667,P>0.05), 但后者查螺用时约为前者的3倍。结论 结论 对垸内有螺环境采用分类定级的查螺模式, 可掌握查灭螺重点。分段定框查螺可节省查螺时间和人力资源, 提高工作效 率, 同时也可掌握有螺环境的螺情分布现状, 从而有利于实现对垸内有螺环境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