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出血时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灌注,但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目前的临床监测方法还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作为能够检测处于功能障碍但仍然存活的脑组织的一种成像技术,乏氧显像有助于确认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并指导临床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治疗前快速精准评估缺血半暗带是临床诊治的紧迫需求.目前,影像学是显示缺血半暗带最直观、有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组织窗筛选出能够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并预估风险和预后.作者介绍了急性脑梗死影像学缺血半暗带的临床评估模式,并对不同发病时间、拟进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血流中断5 min,神经细胞将出现不可逆损害。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恰好是局部缺血引起炎症,造成脑损伤的关键部位。半暗带虽然有损伤,但仍然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可以逆转脑组织损伤。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炎性发生机制,合理利用炎性标志物,对脑卒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价尤为重要。阻断炎性通路,减轻神经元损伤,将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靶点之一。1脑梗死的炎性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4.
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缺血半暗带判定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PET不但能早期发现半暗带的部位及大小,而且可以判定其中存活组织的生存状态,并能预测其转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对象的筛选及缺血半暗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以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脑梗死病因较为明确,导致脑血管供血障碍,脑实质缺血坏死。病理上病灶中心坏死区和灶周脑缺血半暗带并存。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神经元功能均以血管再通和修复为先决条件。脑梗死后内皮祖细胞(EPCs)的各项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并有可能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于溶栓治疗前后行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的变化,于溶栓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6 h内CT灌注成像均发现脑灌注异常的缺血半暗带。溶栓后患者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P<0.01)、rMTT减小(P<0.01)。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脑灌注异常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MR灌注加权成像是一种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MR功能成像技术。随着MR技术的发展,灌注加权成像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动态磁敏感对比技术能够判断缺血半暗带,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程度;动态对比增强技术能够反映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评价脑梗死患者的出血转化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也可用于判断缺血半暗带、发现梗死灶周围的灌注情况和评估侧支循环。作者对MR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6h内的脑梗死称之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概念的提出,提供了人们对其进行尽早准确诊断及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进展和脑梗死的防治建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脑梗死)、神经元坏死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经历过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从选择性神经细胞坏死、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至近年的缺血半暗带,缺血治疗时间窗研究和溶栓治疗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灌注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的研究认为 ,利用灌注和弥散成像不一致区代表缺血半暗带过于简化 ,而超早期MR灌注参数的改变结合弥散成像可更准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 ,对超早期指导溶栓治疗和预评价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