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剂量吡喹酮对人体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吡喹酮治疗 3 2例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 ,随访 3~ 6个月 ,观察患者游走性皮下包块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 ,全部患者的游走性皮下包块均已消失 ,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期间及随访时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3.
4.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临床疗效。方法新鲜粪便30~50g,水洗自然沉淀集卵法镜检华支睾吸虫卵,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确诊为华支睾吸虫病。筛选患者住院,用吡喹酮治疗,总剂量:180mg/kg,5日15次,餐后半小时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辅助治疗。结果2265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第2d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食欲增加,第5d右上腹胀痛或不适消除。出院2~3个月后复查粪便1948例,华支睾吸虫卵阴转率100%。结论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5日15次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医学动物防制》2017,(12)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疗效及对虫体体壁超微的结构改变。方法 15只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组、吡喹酮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大鼠。感染60 d后两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3 d后剖杀大鼠,计数虫体回收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另外,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氯苯达唑组和吡喹酮组检虫率分别为(6.69±5.95)%和(22.60±8.95)%,与对照组(53.33±9.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氯苯达唑组和吡喹酮组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透射电镜观察:三氯苯达唑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破坏,肌层坏死;吡喹酮组虫体皮层受损,肌层紊乱;对照组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效果优于吡喹酮,而且三氯苯达唑对虫体体壁造成损伤程度比吡喹酮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吡喹酮对67例斯氏肺吸虫病的治疗.资料表明,经过14个月的治疗后,间接血凝试验阴转率为82.1%.此药患者服后耐受良好,而且一般不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28例疗效观察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内科(533000)彭乃宝囊虫病是当前流行较广的常见寄生虫病。CT问世后囊虫病诊断率明显提高,有报告脑囊虫病占全身囊虫病的比例已由20%上升至87%(1),因此积极防治本病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按照临床初治应用吡喹酮剂量的差异分为2组。第1组54例,采用小剂量法,第2组93例,采用大剂量法。结果 3个疗程后第1组治愈率为35.19%,显效率为98.15%;第2组治愈率为46.24%,显效率为98.92%,第2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1组。结论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有效,大剂量用药较小剂量用药的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广西兴安县人体脑型斯氏狸殖吸虫的超微结构,试图从中了解或寻找某些特性。方法:在患者所在地河沟中采集溪蟹分离囊蚴,感染狡猫分别获35、70、110d的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不同虫龄的虫体除口腹吸盘、生殖孔和排泄孔周围外,全身布满体棘,在口腹吸盘上观察到大上不等的半球形乳突,排泄孔壁可见球状突出物。不同虫龄体棘特点基本一致,多呈三角尖刀形,末端有分叉,但基本未见裂分而呈单生型格式;口腹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业已肯定,治疗最佳方案以总量150mg/kg 2日疗法较好。作者等以此疗法在中江县农村对236例华支睾吸虫病人进行了普治观察。材料与方法一、治疗对象:236例患者均为粪检查见华支睾吸虫卵的当地村民,学生和教师。男140例,女91例,年龄5~73岁。174例以Stoll氏法作了虫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10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吡喹酮大剂量、分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的效果。方法 :对确诊后的脑囊虫病人按 6 0 m g/(kg· d) ,每 8小时口服一次 ,连续服 15天 ,每人每疗程总剂量 90 0 mg/ kg。3个月后重复 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 3个月随访 ,复查症状、体征及颅脑 CT或 MR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0 5例中治愈 37例 (占 35 .2 % ) ,显效 6 8例 (占6 4 .8% ) ,有效率 10 0 %。副反应有头痛、发热、颅压增高及癫痫等 ,结予对症处理均得到控制 ,无中断治疗者。结论 :吡喹酮大剂量、分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 ,毒副作用易控制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小儿斯氏狸殖吸虫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潘同国,陈宝芳(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十堰442000)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心包炎小儿斯氏狸殖吸虫性心包炎临床易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近10年共收治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16.
17.
18.
左旋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实验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旋和右旋吡喹酮治疗大鼠华支睾吸虫感染,总剂量均为400mg/kg,二日疗法,于治疗后7天解剖结果,左旋吡喹酮组治愈率为100%;右旋喹喹酮组和对照组每鼠平均回收虫数分别为6.6±2.72与8.47±5.97条。左旋吡喹酮的疗效明显优于右旋吡喹酮(P<0.01)。右旋吡喹酮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现场治疗华支睾吸虫病37例,左旋吡喹酮总剂量为75mg/kg(25mg/kg一日3次×1天)。治疗后3个月虫卵阴转率为71.88%(23/32),未阴转者9例,平均减卵率为98.6%。药物副作用轻而短暂,血、尿常规,肝功能试验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对比均比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斯氏狸殖吸虫病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方法采用金标渗滤法(DIGFA-kit)检测秦巴山区十堰市居民、实验大鼠和对照组感染旋毛虫大鼠、感染血吸虫兔、粪检确诊蛔虫病人和正常健康大鼠血清Ig G抗体。结果 DIGFA-kit检测十堰市居民和实验大鼠血清斯氏狸殖吸虫Ig G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4.9%和97.6%。从第2周开始,实验大鼠即能测出抗体,第4-9周达高峰。对照组除1份血吸虫兔血清阳性外均为阴性。结论金标渗滤试法对斯氏狸殖吸虫病血清Ig G抗体的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蟹体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方法的探讨郎书源,李建华(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贵阳550004)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常需从溪蟹体内分离斯氏狸殖吸虫的囊蚴,而方法适当与否常影响到囊蚴的收获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蟹体,分离囊蚴,筛选出了囊蚴收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