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剂量吡喹酮对人体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吡喹酮治疗 3 2例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 ,随访 3~ 6个月 ,观察患者游走性皮下包块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 ,全部患者的游走性皮下包块均已消失 ,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期间及随访时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皮肤型斯氏狸殖吸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吡喹酮对人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吡喹酮治疗24例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均已消失,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斯氏狸殖吸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斯氏狸殖吸虫病53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源性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53例住院治疗的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中,城镇居民占54.7%(29/53), 儿童占83%(44/53),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生饮溪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肺型和脑型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占62.3%(33/53),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误诊率达41.5%.吡喹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结论 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呈"城镇"化态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认识.吡喹酮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治疗首选药物,而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相似文献   

4.
并殖吸虫(Paragonimus)在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两种。斯氏狸殖吸虫导致的并殖吸虫病(俗称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本文报告1例以急性腹胀、纳差、尿黄、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斯氏狸殖吸虫病,经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斯氏狸殖吸虫皮试确诊。经吡喹酮驱虫治疗结合护肝、退黄、降酶治疗治愈。提示在斯氏狸殖吸虫流行区肝脏损害病例需要注意排除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因素,详细的病史询问、注意血常规化验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斯氏狸殖吸虫皮试是确诊的关键,驱虫治疗联合相关治疗可以治愈斯氏狸殖吸虫导致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斯氏狸殖吸虫病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源性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5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城镇居民占54.7%,儿童占83%,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肺型和脑型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占62.3%,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误诊率达41.5%。吡喹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呈"城镇"化态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以降低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误诊率。吡喹酮疗效较好,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治疗首选药物,而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疗效及对虫体体壁超微的结构改变。方法 15只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组、吡喹酮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大鼠。感染60 d后两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3 d后剖杀大鼠,计数虫体回收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另外,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氯苯达唑组和吡喹酮组检虫率分别为(6.69±5.95)%和(22.60±8.95)%,与对照组(53.33±9.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氯苯达唑组和吡喹酮组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透射电镜观察:三氯苯达唑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破坏,肌层坏死;吡喹酮组虫体皮层受损,肌层紊乱;对照组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效果优于吡喹酮,而且三氯苯达唑对虫体体壁造成损伤程度比吡喹酮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住院治疗的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儿童肺吸虫病大多起病隐匿,以发热、咳嗽为最常见症状,分别占78.2%及83.6%,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77.3%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86.4%,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91.8%。游走性皮下包块为其特征,易侵犯多浆膜腔,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治愈率较高。结论儿童不同类型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但结合流行病学,经临床及肺吸虫抗原皮试,就能及时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吸虫性心包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吸虫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4 3例肺吸虫性心包炎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多样。 34例用吡喹酮、心包穿刺及心包切开引流等综合治疗 ,随访 30例 ,2 6例痊愈 ,4例转为缩窄性心包炎 ,均行心包剥脱术后痊愈。结论 :仔细询问食蟹史 ,常规查外周血和心包穿刺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 ,可早期确诊本病。病程较长才开始治疗的患儿 ,临床痊愈后仍有发生心包缩窄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DIGFA-kit)三种血清学诊断技术对实验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大鼠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三种免疫学诊断方法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大鼠血清IgG抗体,并分析比较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的阳性率分别为97.9%、97.9%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此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旋毛虫病大鼠、血吸虫病兔、蛔虫患者和鞭虫患者。结果发现IEST检出1例鞭虫患者阳性,而其余的实验动物和患者血清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以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斯氏肺吸虫病人和病鼠血清中的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 91 7%和 94 4 %。同时检测正常大鼠 ,旋毛虫病大鼠、血吸虫病兔和蛔虫感染者血清 ,均为阴性反应。表明该方法用于斯氏肺吸虫病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陈小杰  汪天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87-487,528
目的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23例肺吸虫病患儿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予以吡喹酮90~100mg/kg·d×2d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65.2%的患儿有生吃醉石蟹、虫刺蛄习惯或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分别占87.0%及73.9%,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65.2%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78.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73.9%;17.4%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部分病例无吃石蟹、虫刺蛄或疫水接触史,胸片无异常或外周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不增高,容易误诊,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肺吸虫抗原皮试和(或)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分析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表膜和肠相关抗原,探讨肺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的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制备成15μm的冰冻切片,肺吸虫患者血清识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特异性抗原,采用免疫金标记和免疫酶标记检测技术对抗原进行定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以及免疫透射电镜对其细微结构的观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肺吸虫患者血清识别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定位于虫体的表膜和肠腔,表膜抗原半定量分析平均灰度值为80.65,肠腔抗原半定量分析平均灰度值为71.26,电镜下可见胶体金附着于肠腔和表膜的双层结构。结论肺吸虫患者血清识别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都为表膜相关抗原和肠相关抗原,因此与肺吸虫病免疫诊断相关的诊断抗原为虫体表膜和肠上皮产生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SDS—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湖南5地卫氏并殖及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进行了蛋白质分析,其结果显示两种肺吸虫蛋白质区带相似率在20%以下;4地斯氏狸殖吸虫蛋白带相似率在85%以上。两种虫的蛋白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4地斯氏狸殖吸虫种内蛋白带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质主带在两种肺吸虫间完全不同,而在4地斯氏狸殖吸虫种内则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后尾蚴膜试验诊断斯氏肺吸虫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后尾蚴膜试验检测斯氏肺吸虫病人和大鼠血清中的抗体 ,阳性率为 95.0 %和 97.2 %。同时检测正常大鼠 ,旋毛虫病大鼠 ,血吸虫病兔和蛔虫病人血清 ,均为阴性反应。表明该方法用于斯氏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感染大鼠后 ,6 0天前只能查到童虫 ,90天后可以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吡喹酮治疗感染的大鼠 ,总剂量为 2 4 0mg/kg ,两日分服 ,可杀死体内全部虫体 ,证明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具有明显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早期感染期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永嘉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临床证实的早期感染期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实验室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2例患者中50例首诊主诉有感冒样症状,62例肺吸虫抗体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51±3.06)×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5.6%±19.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2例肺内病变合并胸腔积液,4例单纯性胸腔积液,16例仅有肺内病变。结论:首诊主诉感冒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合肺内病灶,需考虑到并殖吸虫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1例儿童感染肺吸虫误诊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分析,加强临床医生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病例两次住院先后在不同科室就诊,围绕呼吸道症状、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慢性鼻窦炎、肺部真菌感染等,给予相应治疗。后经我中心实验室诊断为肺吸虫感染,采用吡喹酮进行驱虫及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未见患儿诉有不适。结论 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生活饮食习惯,结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影像学、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人群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阻止肺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65.2%的患儿有吃石蟹、蛄或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 分别占87%及73.9%,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65.2%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78.3%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73.9%,17.4%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 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临床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 肺吸虫抗原皮试和(或)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胸肺型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确诊的12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2例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咳痰和胸腔积液,此外,3例患者出现腹痛,2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1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0例患者肺吸虫IgG抗体呈阳性;10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左侧胸腔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3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胸水均呈渗出液;胸部CT见8例患者表现为索条、实变及磨玻璃密度灶,4例出现肺部多发结节,2例出现胸膜肥厚。12例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系统总结12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1978年以来,我们应用国产吡喹酮对感染本病的一只猫和17例胸型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初步结果如下: 一只天然感染卫氏肺吸虫的猫,一克粪便有肺吸虫卵11,390个。1978年8日23日按200mg/kg剂量于2日内经口喂入国产吡喹酮。停药后第9日,一克粪便虫卵数减至27个,同时见有变性虫卵。半月和一月后便肺吸虫卵均为阴性。1978年10月4日此猫由于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