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观察及护理陈丽容(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儿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症;观察;护理;婴儿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婴儿出血性疾病中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是指生后2周至1岁的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1]。本疾病...  相似文献   

2.
罗彩梅  侯继文  蓝锋 《西部医学》2006,18(4):432-43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发病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喂养方式、地域差异、肝功能异常、巨细胞病毒感染、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加强婴儿混合喂养,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加强农村婴儿特别是男性婴儿的营养监测,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肝功能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并辅以护肝治疗等全面综合治疗,是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最常见于单纯母乳喂养、1-3个月小婴儿.本病极易合并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危重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如不及时治疗,易留有后遗症.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对此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残疾儿.现将我科2005-2007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3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征像.结果: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蛛网膜下腔,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3.93%(31/33),其次是脑实质及硬膜下78.78%(26/33),脑室内出血少见本组仅1例.混合出血也是本病CT特征的一个显著特征,本组混合性出血占81.82%(27/33)结论:CT检查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霞要的价值,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也可用于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正>生后2周至1岁的婴儿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致出血,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又称儿童早期出血综合征、婴儿迟发性  相似文献   

6.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焦玉清(附属医院儿科)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晚发性婴儿中图法分类号R723.2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出血性疾病。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住院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31例。作者将其...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K缺乏症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本病早期常发生颅内出血,病死率高,存活者易留明显后遗症。因此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应成为基层医院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院1996年-2005年收治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4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早期小婴儿颅内出血常见原因之一,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常有明显后遗症。本文就我科1996年10月以来收治的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5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男女之比3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奕怀  彭盘俐 《广东医学》2007,28(7):1121-1122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7例儿科住院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的资料.结果 来自农村、腹泻、感染性疾病(除肠炎)、使用抗生素、肝功能异常、生后未注射过维生素K、低钙血症均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腹泻、使用抗生素、肝功能异常、生后未注射过维生素K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高危因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升高.结论 认识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重在加强预防教育措施及用维生素K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10.
梁英 《华夏医学》2002,15(6):779-780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2 1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中注射部位出血不止 18例 ;颅内出血 15例 ;皮下出血斑及便血 5例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与生后未接受维生素 K注射、母亲饮食中维生素 K不足以及应用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梁红卫 《广西医学》2005,27(10):1610-161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近年来受到临床极大关注的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常发生于生后2周~1岁,更多见于生后20 d~3个月的婴儿.本病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出血倾向,常合并颅内出血,且起病突然,发展迅速,一旦合并颅内出血,致残率、病死率均高,因此如何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生,已成为儿科的重要课题.现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4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B超形态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4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患儿进行了床边头颅B超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头颅B超表现:脑实质出血16例,脑室内出血8例,硬脑膜下腔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两处或两处以上6例。43例经CT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有2例脑室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漏诊。结论:B超对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生,做好有效预防措施,现对我院儿科住院的2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来的4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9.8%,病死率6.12%,后遗症6.12%。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生清  纪永佳 《当代医学》2006,12(11):35-36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的49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9.8%,病死率6.12%,后遗症6.1 2Z;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我们常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我院1995-2000年,收住3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K以致凝血机制发生障碍的疾病,根据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分轻、重症两型。发生于新生儿期的称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儿期的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母乳喂养3个月以内的婴儿,常突然发生颅内出血的颅内高压征象(烦躁、惊厥、呕吐、前囟饱满、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18.
马平  于艳梅 《吉林医学》2008,29(5):432-43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婴儿期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自发性出血性疾病,其中颅内出血最常见,多在出生后2周-3个月发病,由于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近年来已引起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在此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18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内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 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研究30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治愈23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