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桂森  刘敏  谷川  张淑英 《天津医药》2005,33(8):526-52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a,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变异较大,病理形态多样。传统的分类几乎都将其归为平滑肌肿瘤。随着免疫组化、电镜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证实此类肿瘤并不同于真正的平滑肌肿瘤,而提出GISTs概念,GISTs目前定义为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蛋白表达阳性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以往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多属于间质瘤。  相似文献   

2.
于明钢  董昕 《江西医药》2009,44(5):509-51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k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等对以往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进行研究.认为这些肿瘤缺乏平滑肌细胞或雪旺细胞的抗原表达及超微结构特征.而是一种单独的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从而提出“胃肠道间质瘤”这一概念。1998年。日本学者翻研究发现GIST中的原癌基因C—Kit出现变异.其表达蛋白CD117被认为是一个高特异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0例胃肠道间质瘤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进行随访。结果40例GISTs中良性26例,交界性9例,恶性5例。组织学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及两者混合构成,免疫特征为CD34阳性率(78.0%)、CD117阳性率(93.0%)的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GISTs由于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CD117、CD34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吕英谦 《河北医药》2008,30(8):1216-12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的肿瘤,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1]等发现这种肿瘤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干细胞瘤,于是首先将其命名为"胃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5.
70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原发于消化道,表达C-Kit蛋白(CD117),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偶或多型性的间叶源性肿瘤。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以来收治胃肠道间质瘤7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肌壁间质,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间叶性肿瘤,既往多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目前认为GIST由KIT(CD117)表达阳性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细胞组成[1]。现将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9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58例胃肠道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58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6.2%,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多数GISTs中发现c—kit蛋白(CD117)过度表达,遗传学上有c—kit基因激活突变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基因突变,这些发现推动了GISTs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GISTs的生物学行为的判定常常十分困难,近年来很多研究提出新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于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20例患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临床病理标本,采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四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102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高度恶性肿瘤患者有470例,330例属于潜在恶性肿瘤,210例属于轻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中,CD117阳性标记940例,CD34阳性标记820例,SMA阳性标记270例,S-100阳性标记160例。肿瘤恶性程度与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量、肿瘤的大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发生部位在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部位的肿瘤恶性程度较为严重。比较重要的免疫标记物阳性标记是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和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而其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量和肿瘤大小决定了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薛志杰  曹雅静 《天津医药》2007,35(3):222-22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与平滑肌肿瘤和间皮瘤不同.其基本肿瘤细胞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间叶样细胞,它包括了以往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等。其中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是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病理学概念.由于临床上对GISTs认识不足.常使GISTs的确诊和及时治疗遇到困难。现将我院外科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20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熊小亮  温文 《江西医药》2002,37(1):68-71
传统上发生在胃肠道,被认为是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间叶肿瘤,随着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显示大部分肿瘤无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细胞特征,以区别典型平滑肌瘤和雪旺细胞瘤,而归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研究发现较特异和最具实用意义的诊断标准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it基因产物(CDll7)和CD34及中间丝nestin的表达[1,2,3].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GISTs的研究进展(临床病理特征,CDll7、nestin、STI-571与GISTs关系)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Mazur和Clark[1]首先提出“胃肠间质瘤”的概念,认为此类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是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的一组缺乏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和雪旺(Schwann)细胞免疫组化特点的胃肠道非上皮细胞肿瘤。其细胞表现出正常Cajal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和抗原表达(即CD34和CD117),认为其可能来源于ICC(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或ICC前体细胞。胃肠道间质瘤(GIST)具有特异性的组织学特点,以区别于以往的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对除了手术切除之外的所有治疗手段都无明显疗效,10%~30%的病例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胃肠间质瘤病理特点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为该疾病诊断、鉴别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构成主要是梭形细胞以及上皮样细胞,CD117,以及CD34的阳性率分别可以达到95.5%和59.0%,并且呈现出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消化道中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间叶元源性肿瘤,CD117以及CD34标记为阳性在间质瘤的确诊方面有着很高价值;在胃肠道间质的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最有效也是最主要治疗手段,将肿瘤首次完成切除在疗效的提高方面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胃间质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仲坚  徐立  李威  詹友庆 《江苏医药》2005,31(1):65-66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既非神经源性也非平滑肌源性。其病理形态多样,以往常被诊断为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等。通过对35例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1].目前,GISTs的诊断主要依靠在免疫组化上CD117的阳性表达.但有报道4%-15%的GISTs患者CD117染色标记为弱阳性或阴性[2].近年来发现对于组织形态学上符合GISTs诊断而CD117阴性患者可用免疫组化检测DOG1的表达来辅助诊断.DOG1是GISTs目前为止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标记物[3].本文对50例GISTs患者肿瘤切除标本的DOG1的免疫组化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GIST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问叶源性肿瘤,多发生于CD117免疫表型阳性者.近年来,有关GISTs的研究很多,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混合组成且伴有坏死,所以转移和侵袭性强在所难免,且预后不良。GIST(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与胃肠道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如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鉴别。由、于GIST可以向平滑肌及神经方向分化,因此光镜下鉴别比较困难。鉴于GIST伴有ckit基因突变所致的CD117高表达,而其他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不具备此特征。因此CD117在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由于60%~70%的GIST伴有CD34的表达,因此CD34在鉴别诊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表达。结果 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有85%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肿瘤8.3%,神经鞘瘤1.7%。10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表达率90.2%,CD34表达率80.4%,Vimetin表达率86.3%,Bcl-2表达率74.5%,S-100表达率11.9%。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为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需与免疫组化相结合,方可得到准确诊断结果。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时应联合应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方法,CD117和CD34属于诊断中最具有敏感性有效性的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近年来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起来的一种疾病。GISTs常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本文通过对46例曾经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病例重新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旨在明确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进一步澄清对此病的认识。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199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46例曾诊断为“平滑肌瘤”(35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的石蜡标本,重新切片,进行CD117,CD34,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动蛋白(actin)、结蛋白(desmin)6…  相似文献   

20.
王斌  ;许春伟 《医药世界》2013,(12):952-954
<正>胃肠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类特殊的以CD117(c-kit)蛋白表达阳性为特征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最初由Mazure和Clark[1]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提出,它是独立来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从食管至直肠均可发生,少数病例可发生于胃肠道外,如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