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66名TS男童(TS男童组)、23名TS女童(TS女童组)分别与40名正常男童(对照男童组)、20名正常女童(对照女童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TS组的行为问题发生率(52.8%)较对照组(15.0%)明显增高;TS男童强迫性、体诉及攻击三种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男童(P0.05),其9个行为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童(P0.01);TS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女童(P0.01),其抑郁、残忍、社交退缩、体诉、攻击、违纪行为因子分值高于对照组女童。【结论】不同性别的TS儿童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在临床治疗上应根据其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少儿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和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Achenbach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对研究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并收集患儿个人及父母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除12~16岁组男童外,慢性病组中其他年龄组儿童CBCL总分和内向性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病6~11岁组中男童在抑郁、交往不良、多动和攻击性因子得分和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性问题和攻击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2~16岁女童组在焦虑强迫、体诉、抑郁退缩、不成熟和残忍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影响慢性病儿童CBCL总分的因素由强到弱为年平均住院天数、父母心理状况、疾病稳定情况、父母亲健康状况以及患儿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影响程度。【结论】慢性病儿童有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对慢性病息儿及家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特殊语言损害患儿的行为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行为量表对62名特殊语言损害患儿及60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率25%(χ2=17.56,P<0.05)。男童主要表现为攻击、社会退缩;女童表现为社会退缩、抑郁和攻击。【结论】特殊语言损害患儿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积极干预促进其语言发育是预防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心理行为及气质、家庭环境特征,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106例患儿和21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由其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气质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儿童多动行为调查表。 【结果】 1)功能性便秘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22.64%)高于健康对照组(12.26%)(P<0.05),4~5岁功能性便秘男童体诉、不成熟、攻击三个因子得分和女童社交退缩、抑郁、肥胖、分裂样四个因子高于对照组相应因子得分(P<0.05);6~11岁功能性便秘男童抑郁、强迫性、多动、攻击性四个因子得分和女童分裂样强迫性、体诉、违纪三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相应因子得分(P<0.05)。2)功能性便秘组儿童在规律性、适应度、坚持度和注意分散度四个气质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3)家庭环境方面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控制性四个方面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矛盾性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功能性便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家庭环境不良,应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并对照研究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对ASD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127例ASD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对照组为正常儿童60例。【结果】ASD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SD各组患儿心理行为总粗分及粗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ASD儿童均表现有抑郁、体诉、社会退缩和违纪。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术后测试,男、女两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男、女两介入组术后总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P<0.05)。【结论】ASD患儿存在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早期治疗以及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可较明显改善ASD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存在情况,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择处于哮喘缓解期的72名6~12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的检测。【结果】哮喘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3%,对照组为12.5%,差异有显著性(χ2=8.845,P<0.01)。哮喘组男童在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强迫性和攻击性等6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女童在活动能力和体诉、抑郁、社交退缩等3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病程≥3年以及中重度哮喘的儿童其行为问题显著增高。【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病程和疾病的程度是哮喘儿童其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特征及心理行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及心理行为问题,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及3~7岁和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气质类型、气质维度、不同气质类型行为因子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肥胖儿童的干预措施应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及心理特点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儿的心理行为有无异常. [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学龄期和青少年期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65例及81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组活动能力、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行为问题中,在6~11岁男童中,地贫组患儿在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6~11岁女童中,地贫组患儿在抑郁、社交退缩、多动和攻击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12~16岁男童中,地贫组患儿在体诉、分裂样、交往不良、不成熟、敌意和攻击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12~16岁女童中.地贫患儿在焦虑强迫、体诉、分裂样、抑郁退缩、不成熟和攻击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存在社会能力差和焦虑、抑郁、社交退缩、和多动等行为问题,有必要在治疗躯体同时对患儿和患儿家庭给予精神支持和社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丽水市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2~3岁),对丽水市区856名2~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1.10%,男童11.82%,女童10.34%;2岁11.44%,3岁10.79%;睡眠、躯体不适、攻击性、破坏、社交退缩因子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但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睡眠、攻击性、破坏因子男童检出率均高于女童,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3~4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泰兴市城区3~4岁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状,探讨铅中毒对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城区15所幼儿园2300名3~4岁新入园儿童进行血铅检测,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城区3~4岁儿童铅中毒率为27.78%;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87%;铅中毒组CBCL总分明显高于血铅正常组;铅中毒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5.04%,血铅正常组为10.96%,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童铅中毒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9.63%,正常组为11.41%(P<0.05);女童铅中毒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39%,正常组为10.51%(P>0.05);女童铅中毒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0.01),男童铅中毒组违纪因子和多动因子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血铅水平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比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其与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以期全面干预ASD儿童及其家庭。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泉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6岁孤独症儿童71名,并同期入组性别、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学龄前期儿童71名;对所有被试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4~16岁版)评定,同时由其母亲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 1)孤独症男童组的CBCL总分、交往不良、多动、违纪、社交退缩和攻击性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6.880、-9.417、-5.745、-5.109、-8.869、-3.510,P<0.001),体诉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Z=-2.767,P=0.006)。ASD女童组的CBCL总分、多动、残忍、社交退缩、分裂强迫和攻击性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3.726、-3.356、-2.292、-4.339、-2.226、-2.476,P<0.05)。2)两组ASD儿童母亲的SAS、SDS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值分别为-6.848、-3.126、-6.385、-2.183,P<0.05)。3)ASD男童母亲的SAS、SDS总分与ASD男童的CBCL总分、多动、违纪、攻击性、体诉、抑郁、强迫因子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ASD女童母亲的SAS、SDS总分与ASD女童的攻击性因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学龄前期ASD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其母亲存在较多的焦虑、抑郁情绪;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应对学龄前期AS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及其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予以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求其与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山东省11地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和191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异常率(男童:37.7%女童:33.0%)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行为异常率(男童:12.4%女童:13.0%)。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等均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遗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共病(comorbi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 CAT)患儿的行为特征。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71名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CAT组行为问题发生率与AD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9,P>0.05);CAT组行为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TD组(χ2=7.745,P<0.01);CA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326,P<0.001)。男童CAT组强迫性与攻击性因子显著高于ADHD组(P<0.01),交往不良因子略高于ADHD组(P<0.05)。CAT组除分裂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显著高于TD组(P<0.01)。CAT组所有九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女童CAT组各因子与ADHD组比较均无差异;CAT组的攻击因子高于T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组社交退缩、攻击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T儿童存在更多及更为严重的行为问题,ADHD的存在是CAT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来源, CAT男童患者行为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4.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与各项行为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龄期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和行为评定,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与总行为问题及各行为问题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总发生率为34.7%,男孩发生率(42.1%)明显高于女孩(28.8%)(P<0.01);感觉统合失调(含轻、重度失调)儿童伴有总行为问题和各行为问题因子的比率明显高于感觉统合正常儿童.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行为问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11-281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纠治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8所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筛查,以其中80例行为问题儿童为观察组,匹配正常儿童84例为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能力检核表及家庭环境量表(FNS-CV),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感统失调检出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χ2=4.619,P<0.05;除因子Ⅱ、Ⅳ、Ⅴ外,观察组感觉统合其它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女童共有的5个行为因子与一些感觉统合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的矛盾性、感觉统合总体评估不佳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的亲密度、组织性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积极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改善其家庭环境,以有效地防治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力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尽早发现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最佳检查方法,以保护儿童视力。方法对4308名学龄前儿童筛查眼屈光及远视力,异常可疑者转眼科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308名学龄前儿童8616眼中,远视力异常247眼(3.80%),屈光筛查异常626眼(7.27%),最终确诊弱视266眼(3.09%)。不同年龄儿童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筛查及远视力检测弱视的灵敏度分别为98.12%,89.10%,特异度分别为95.69%,99.88%。结论利用屈光筛查有利于及早检测弱视,而且其灵敏度高于远视力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其分布规律,初探铅暴露对3~7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4-6月对顺义区5所幼儿园1 307名3~7岁在园儿童采集手指末梢血测定血铅水平,同时采用Achenbach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进行行为问题评估。按照检测的血铅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铅组(≥100 μg/L)和低血铅组(<100 μg/L)。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45分即判定为有行为问题。 【结果】 北京市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对数均值为3.328±2.765,血铅值≥100 μg/L占总测查人数的1.22%,血铅值≥200 μg/L占0.15%。高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6.47%,低血铅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85%。高血铅组CBCL粗分及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血铅组在攻击因子、多动因子、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01)。 【结论】 高血铅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较血铅值<100 μg/L儿童多,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降低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