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足阳明经不同部位腧穴对人体胃窦容积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刺足阳明经四白、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内庭等穴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观察胃窦上下径、前后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穴大多能使胃窦容积明显增大,而针刺对照点则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针刺足阳明胃经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络学说认为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它类似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能行气血,营阴阳,将人体生命活动物质输布到全身,以温养濡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经脉,与其相关脏腑(胃)的功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就近10年来有关足阳明胃经对胃肠道功能活动影响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1 刺激足阳明胃经穴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生理状态下胃的运动包括有节律的蠕动、紧张性收缩和进食后的容受性舒张等基本形式。反映胃运动的指标包括胃排空检查;胃压力、胃张力、胃窦容积等测定。 有人用硫酸钡造影观察到针刺足三里对21例胃脘痛患者胃蠕动速率有一定影响,补法使波速加快、波频缩短、波幅  相似文献   

3.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胃窦面积增大[1] ,胃幽门压力增强[2 ] 及胃运动总功率增高。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穴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 ,本文对5 0例健康成人 ,进行了针刺足阳明经穴前后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影响的实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5 0例健康人均为本院学生 ,其中男性 18人 ,女性 32人 ,年龄 18~ 2 5岁。随机分为 5组 ,其中 4个针刺组和 1个空白对照组。即四白组、足三里组、四白旁组 (旁开 1cm)、足三里旁组 (旁开 1cm)、空白对照组 (不给针刺 ) ,每组 10人 ,分别于不同实验日 ,随…  相似文献   

4.
足阳明经美容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重点就足阳明胃经与面部皮肤以及形体的美容关系,从穴位功能、经络循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强调在临床中应该重视足阳明胃经的整体经脉的美容作用。认为应该对足阳明胃经在皮肤、形体美容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针刺降血脂的作用。方法:针刺手足阳明经穴,连续治疗20天,于针刺前后分别测定血脂的变化。结果:针刺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明显降低。结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从细胞水平研究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方法 :将 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 ,每组 9只。分组处理后 ,取胃窦平滑肌 ,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 ,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定细胞舒缩长度。结果 :针刺足阳明经穴组的胃窦平滑肌细胞长度明显短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能使经阿托品阻断的胃窦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收缩效应 ,进一步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之间存在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胃电、胃阻抗总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应用EGG动态频谱分析仪和胃阻抗频谱分析仪对50例健康人进行足阳明经针刺前后、胃电、胃阻抗总功率(PTP)的检测。结果:针刺四白穴能使胃电总功率明显增高,针刺足三里和四白穴均能使胃阻抗总功率明显增高。结论:说明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电针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放免法测定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胃动素、P物质含量。结果:电针足阳明经穴组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中胃动素、P物质含量均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足太阳经穴组与阿托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穴可升高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含量,且足阳明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胃肠运动,胃电,结肠电,胃酸分泌,胃肠激素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针刺足阳明胃经穴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认为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胡蓉 《光明中医》2009,24(10):2019-2020
目的:培养高职高专针推专业学生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法:以<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为例进行说课设计.结论: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经腧穴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艾灸组、针刺组、联合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WHOQOL-100)。结果:联合组治疗后Lysholm、WHOQOL-100评分较治疗前及其他三组治疗后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其他三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经腧穴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足阳明经穴埋线对面部皱纹皮肤的作用效应。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科美容门诊的65名面部皱纹皮肤的女性患者,应用足阳明经穴埋线疗法除皱,2周1次,3次1个疗程,共计42d。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对患者皮肤皱纹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65例,基本治愈20例(30.8%),显效34例(52.3%),好转10例(15.4%),无效1(1.5%)例,总有效率83.1%,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显示治疗后皱纹明显改善(P〈0.01)。结论:足阳明经穴埋线可一定程度改善女性面部皮肤皱纹,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何军锋  王超  严洁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15-2017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核心在于揭示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近年来对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中枢联系机制研究十分活跃,已从形态学、电生理、中枢微量给药、中枢核团损毁、脑肠肽及相关物质表达等多方面展开,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中枢研究机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锋  王超  严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15-2017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核心在于揭示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近年来对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中枢联系机制研究十分活跃,已从形态学、电生理、中枢微量给药、中枢核团损毁、脑肠肽及相关物质表达等多方面展开,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脾瘅与糖尿病前期较为接近,张仲景《伤寒论》提出了“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笔者认为有助于明确针刺阻断脾瘅向消渴病传变的途径,对针刺逆转脾瘅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文章从脾瘅的病因病机着手,从阳明经病的证候表现、经脉循行特点等方面阐述了脾瘅与阳明系统病变证候特点有内在的一致性,认为脾瘅当从阳明经论治。同时分析了“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立论依据与具体选穴,简要综述了针刺足阳明治疗脾瘅的现代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对40只大耳白兔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然后观察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粘膜损伤造模后,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下降(P<0.01),针刺“四白”、“足三里”穴能增强胃运动,针后比针前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后可使胃运动振幅指数上升,提示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足阳明经穴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别观察针刺阳明经穴与他经穴位对健康男性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阳明经穴是否具有共性,与他经穴位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将60例健康青年男性随机分为足三里组、梁门组、巨髎组、阳陵泉组、委中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例。分别针刺相应穴位,连续针刺5 d,抽取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1H NMR检测血浆代谢物,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1H-NMR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出足三里组、阳陵泉组、委中组,但对足三里组、梁门组和巨髎组的区分并不明显。针刺阳明经穴位主要影响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与能量代谢通路密切相关;针刺阳陵泉主要影响血浆代谢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与脂代谢、脂转运密切相关;针刺委中对血浆代谢物影响不大。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阳明经穴具有一定的共性,与阳陵泉、委中均不同;基于NMR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为从代谢角度区分阳明经穴和他经穴位提供了实验证据,有可能成为研究经穴特异性的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