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中医将此类疾病归于“梅核丹”等范筹。是以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内细小血管受累为主,产生结节性皮肤损害为特征的过敏性血管炎疾病,损害多发于青年女性小腿,基本损害如杨梅大小的皮下结节,小腿酸胀,疼痛无力,行走站立时加重,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近5年来,接诊此病较多,收集完整资料62例,应用自拟化瘀解毒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下肢结节性血管疾病包括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等。主要侵犯下肢皮肤中小动脉,属祖国医学“瓜藤缠”的范畴。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共治疗28例,效果尚满意。现将临床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清热活血、温阳活血法和口服抗栓丸治疗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60例,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血管炎分类法,基本病变皆为原发性细小血管炎,呈变应、渗出和增生性病变;有明显的季节性,反复发作可以几年至数十年;损害均先见于小腿,尤其是下2/3,散在分  相似文献   

4.
周围血管病是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雷诺病,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深部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笔者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分别用温经散寒法、活血祛瘀法治疗上述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案例两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温经散寒法治疗四肢血管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血管病是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雷诺氏病、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深部血栓性静脉炎等。我根据“审因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温经散寒法治疗上述5种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案例三则,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血管炎合剂在皮肤血管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血管炎合剂在几种皮肤血管炎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制法。四种疾病中以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的有效率为83%,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其他三种疾病亦有不同程度辅助治疗作用。血管炎合剂原方来源于桂枝茯苓丸,本方系经典的活血化瘀方剂,但随证加减其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下肢炎性结节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是一组以下肢结节为主要皮损的疾病,主要由血管炎与脂膜炎引起。包括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结核性结节性静脉炎、硬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脂膜炎等。中医认为结节性皮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血瘀引起的脉络不通,而产生血瘀的原因又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下肢炎性结节实证多因风、寒、湿、热导致血脉不通;虚证多因脾胃气虚,湿邪下流瘀阻经脉、气虚而血不行引起。迁延日久则导致气滞血瘀,结节难消,病情反复发作。下肢炎性结节性疾病的病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吉燕  徐丽敏 《山西中医》2012,28(1):57-58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其主要侵犯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以下肢出血性丘疹、结节、坏死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有发热、乏力及关节痛。部分患者可伴有内脏损害,特别是肾和肺,且成年患者比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现肾脏损害并且预后差[1,2]。中医称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瘀血流注,属于中医学的瓜藤缠、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报告雷公藤糖浆治疗皮肤血管炎取得初步疗效之后,从1984年开始应用雷公藤片剂治疗皮肤血管炎性疾病11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从门诊随机登记病例进行治疗11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7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1岁。病期1个月至25年不等。共有十一个病种,其中多形性红斑29例,结节性红斑20例,结节性血管炎20例,过敏性紫癜12例、变应性血管炎8例,硬红斑6例,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5例、其他尚有白塞氏病、亚急性迁徒性结节性脂炎、荨麻疹性血管炎各2-4例。上述病例有部分作皮肤组  相似文献   

10.
在皮肤科疾病中,下肢出现红斑结节损害的疾病,大致有以下几种:结节性红斑,硬红斑,变应性血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综合症等.现将近5年来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102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皮肤损害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紫癜、结节、溃疡、坏死等.重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少数内脏亦有受累,属中医瘀血流注范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饮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疗效。方法:对采休清热利湿饮治疗3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结果:痊愈2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清热利湿饮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李祥  徐海霞  吕良德 《山西中医》2009,25(12):47-47
皮肤血管炎指供应皮肤营养的小至中等血管的血管炎症,自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笔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节性皮肤血管炎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从葡萄疫认识干燥综合征、下肢高球蛋白血症、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等;腓踹发近似于硬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以阴疽来认识系统性硬化症,结合对白病机的认识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在症情平稳、症状表现不突出时用病本质辨证为佳。另外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治疗风湿病皮肤损害要注意活血化瘀,二是皮肤损害的转归预后不等同于风湿病本病的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15.
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治疗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怀 《河北中医》1999,21(5):282-283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中血管丛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在下肢出现对称散在的如杨梅或更大的疼痛性皮下结节,多伴有疲乏、困倦、食欲不振或发热等症状,病程长,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应用西药治疗难如人意。1990~1997年,笔者运用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治疗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住院病人12例,门诊病人20例;男3例,女2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发病部位:单发于下肢者31例,上、下肢同时发生者1例…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血管炎属于血管炎症坏死性疾病,发病原因暂未明确,临床认为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生与感染、药物变态、血清病变等因素相关,变应性血管炎会累及患者真皮上部血管,致使皮肤出现血管坏死,情况严重时,病情会累及其他内脏,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孙光荣教授在中医临床研究工作上有着多年的历史,创设了“三联药对”思想.孙光荣教授认为,变应性血管炎发病原因与遗传、气滞、血瘀、毒聚、痰凝、抑郁等因素相关,在治疗方式上,应该以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行气化痰为主,在药物组方上,宜采用丹参、生黄芪、西洋参为君,以猫爪草、山慈菇、半枝莲为臣.本文主要探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思想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对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脉管Ⅱ号胶囊,对照组加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对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但在显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而对照组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7例。结论脉管Ⅱ号胶囊治疗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可以减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结节性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好发于下肢的几种皮肤血管病,笔者自拟加味三妙汤异病同治,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46例,其中结节性红斑56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40例,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男性27例,女性5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5d。对照组64例,男性21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6d。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种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加味三妙汤(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0g,毛冬…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对本病尚无统一认识。笔者根据本病以皮肤损害为突出症状和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例1.孙某,男,32岁,济南市人。入院诊断:变应性血管炎,于1988年10月27日入院,病人半年前因感冒后双下肢皮肤见红色丘疹、瘀斑、风团、瘙痒,伴双下肢关节痛。经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结节性红斑,亦谓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多发生于小腿的伸侧,其斑块几个不定,重者连片,其色淡红或紫红色,并有头痛发热感,相类似于祖国医学的“湿毒流注”、“瓜藤缠”之症。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发于春秋两季,伹春比秋重。余在临床中总结有“三期”、“四法”,所谓三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四法即“清热利湿活血法”,“逐淤通经法”、“理血调经法”和“补肝益肾法”。节结性红斑的早期,多伴有轻重不同的发热恶寒,全身酸痛等不适之感,次见小腿的前侧发生斑块皮色如常,触之微痛,渐有色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