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产妇全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对硬膜外麻醉有禁忌证的剖宫产产妇40例,将40例产妇随机分入瑞芬太尼组及标准全麻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1.0 μg/kg、异丙酚1.5 mg/kg麻醉诱导.标准全麻组给予硫喷妥钠4~5 mg/kg,司可林1.5 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拔管时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知晓情况、苏醒时间及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组产妇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快,与标准全麻组插管即刻及切皮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产妇全麻效果理想,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全麻诱导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产妇和新生儿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检测及对新生儿的观察,研究剖宫产全麻时瑞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90例,分成3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单纯异丙酚全麻组(P组: 异丙酚2 mg/kg)、瑞芬太尼-异丙酚全麻组(RP组: 瑞芬太尼1.5 μg/kg+异丙酚1.5 mg/kg),每组30例.记录3组母体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并检测RP组产妇和新生儿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等指标.结果 RP组新生儿出生即刻、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分别是9.03±0.73、9.69±0.48、10.00±0.0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静脉注射1~2 min母体桡动脉及胎儿娩出时胎儿脐静、动脉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分别是(2.22±0.86)、(1.01±0.22)、(0.66±0.33) ng/mL,脐动脉(UA)与脐静脉(UV)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比值(UA/UV)为0.68±0.23.其他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能快速透过胎盘屏障,采用1.5 μg/kg的瑞芬太尼来进行麻醉诱导,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用于产科全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ASA Ⅰ~Ⅲ级的手术患儿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治疗组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对照组则为异丙酚。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对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清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瑞芬太尼用于刮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孕37~39周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0.5mg/kg,瑞芬太尼0.5μg/kg)和Ⅱ组(瑞芬太尼1μg/kg),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产妇诱导前(Tn)、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的血压、心率;两组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pH、PCO2、PO2;术后随访两组产妇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1)Ⅰ组产妇诱导后各时点MAP和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同时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两组产妇均无术中知晓。(3)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娩出时脐动脉血pH、PCO2、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有效,且较瑞芬太尼全麻能更好地维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剖宫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组(瑞芬太尼1.0-1.5μg/kg,异丙酚1.5 mg/kg)和E组(硬膜外组),每组各18例。观察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Apgar评分和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知晓等指标。结果 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R组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同时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R组产妇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全麻是可行的,能有效维持母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痛人工流产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但药物的组合各不相同,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在确保安全、无痛和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工作效率是门诊手术麻醉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研究对比单纯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舒适度的影响,探讨该方法 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C组(n=65)采用单独利多卡因表麻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R组(n=65)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时的耐受情况以及术中SBP、DBP、HR、SpO2、PETCO2的变化,询问患者术后感受.结果 R组患者术中SBP、DBP、HR较平稳,SpO2、PETCO2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R组患者术后感受显著优于C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较单独利多卡因表麻下镜检期间循环波动更小,安全有效,且能明显地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早孕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2组,Ⅰ组用药为单纯1%异丙酚,静注剂量3mg/kg,Ⅱ组用药为在输注异丙酚前1min先静注0.3μg/kg瑞芬太尼,注药时间30秒,异丙酚静注量2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操作,两组术中因操作刺激,患者有肢体动作时,可追加0.5mg/kg异丙酚以维持满意的麻醉效果.观察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宫时、吸宫时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MAP、SPO2、HR值,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体动及术后宫缩痛情况及异丙酚的总用量.结果和术前比,Ⅰ组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宫时的MAP、HR显著降低(P<0.01),吸宫时MAP、HR均显著增高(P<0.05),Ⅱ组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宫时、吸宫时MAP、HR和术前比显著降低(P<0.01),Ⅰ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异丙酚用量显著增加(P<0.01),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效果确切,呼吸循环抑制显著降低,术后宫缩痛明显缓解,是人工流产较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孕40~70天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用异丙酚麻醉,B组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对呼吸循环抑制较轻。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高龄肿瘤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的高龄肿瘤病人3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7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2人.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1 mg/kg,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Ⅰ组1.0 μg/g,Ⅱ组2.0 μg/kg,Ⅲ组3.0 μg/kg,琥珀胆碱1.5 mg/kg.观察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 min、3 min、5 min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及患者的反应等. 结果 Ⅰ、Ⅱ、Ⅲ组病人诱导后MAP、HR均下降和减慢,以Ⅱ、Ⅲ组明显,其影响呈剂量依赖性.插管后MAP、HR升高,Ⅰ组明显,Ⅱ、Ⅲ组变化不显著. 结论 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全麻诱导用于高龄肿瘤病人,对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咽喉反应和心血管反应都有抑制作用,其中以2.0 μg/kg、3.0 μg/kg瑞芬太尼剂量抑制效果最好,能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静吸复合组(C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力月西0.07 mg/kg、芬太尼2μg/kg~4μg/kg、异丙酚1 mg/kg~1.5 mg/kg、维库溴胺0.1 mg/kg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C组以异氟醚、氧化亚氮维持麻醉,间断追加芬太尼、维库溴胺。R组以异丙酚4 mg/(kg·h)~12 mg/(kg·h)和瑞芬太尼0.2μg/ (kg·h)~2μg/(kg·min),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间断追加维库溴胺。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清醒后拔管。分别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C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晚于R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苏醒质量好,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室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的患者3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前、气腹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放气后30 min进行动脉血气检测分析;同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都有所降低,但是降低不显著(P>0.05)。与手术前对比,气腹后30 min SaO2增加,但是增加不明显;气腹后30min PaO2降低,且降低显著(P<0.05);气腹后30 min pH值虽然也有降低,但是降低不显著(P>0.05)。所有指标在放气后30 min均基本恢复到气腹前水平,与手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对机体血液流变化的影响相对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人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每组20例.麻醉诱导:R组: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1.5mg/kg,瑞芬太尼1ug/kg,维库溴铵0.1mg/kg.F组:芬太尼3ug/kg,代替瑞芬太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mg/kg.min,异丙酚3-4mg/kg.h.F组:芬太尼0.03-0.05ug/kg.min,异丙酚3-4mg/kg.h,持续泵入,两组均间断静推维库溴铵0.03mg/kg.R组: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泵入异丙酚,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给予曲马多50mg,iv.F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泵入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泵入异丙酚.结果 R组诱导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F组.麻醉维持期间,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F组.结论 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学稳定,术毕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老年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进行维持,对照组给予异丙酚进行维持。观察两组不同时刻的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降低心率药物艾司洛尔及降压药物硝酸甘油的用量、拔管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艾司洛尔和硝酸甘油的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复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减少麻醉过程中降压药物的用量,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与单独应用这2种药物全麻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ASA1-2级在全麻下行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1组诱导应用舒芬太尼1微克每公斤,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追加舒芬太尼,2组诱导应用舒芬太尼1微克每公斤,术中不再追加舒芬太尼,而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3组诱导用瑞芬太尼2微克每公斤,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3组诱导时依托咪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咪唑安定量均根据体重计算,不存在差异,术中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观察3组患者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患者是否遗忘呼吸,是否躁动。结果:与1组比较,2组拔管时间短,遗忘呼吸率低;与3组比较,2组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小(p<0.05),拔管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脊柱手术的全麻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小,苏醒快,舒适不躁动,是更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M、Y两组,每组30例.M组为麻醉维持期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Y组为麻醉维持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结果 M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时,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术中知晓、过敏发生率更低;手术结束后,两组麻醉清醒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时合适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芬太尼组(F组:3~4μg·kg-1)和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1μg·kg-1后,R1~R3组分别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0.2μg·kg-1·min-1和0.4μg·kg-1·min-1).全麻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1,芬太尼/瑞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1,丙泊酚1mg·kg-1后持续泵注2mg·kg-1·h-1,5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的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及插管后10min(T5)各时间点HR、SBP、DBP、MAP、HRV和BIS的变化.同时记录围插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各组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 ①与T0相比,T1各组HR、BP均明显下降(P<0.05),R3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T1相比插管后各组BP和HR回升,F组和R1组超过基础值T0(P<0.05),但R3组T4和T5的HR、BP仍低于基础值T0(P<0.01).②心率变异性R1组、R2组和F组T1~T3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组于各时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病人BIS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1~T4时间段R1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比R组长(P<0.01),R1、R2、R3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围插管期R1组和F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2和R3组(P<0.05),R3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1和R2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缓慢静注负荷剂量1μg·kg-1后持续泵注0.2μg·kg-1·min-1全麻诱导平稳,麻醉深度满意,此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为合适的全麻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立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214-214
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要求起效快、苏醒快、苏醒完全。异丙酚具有这些优点,但有镇痛差的缺点,有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体动。我院在2009年1~6月将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例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产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药物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为主,少量吸入异氟烷。结果诱导平稳,麻醉满意,无不良反应,对胎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只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和评估,掌握对瑞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的给药方法和剂量,对剖宫产术中母婴均很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