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部病房科收治的患者18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90例,比较给药前两组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为1.11%(1/9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7.78%(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30)。护理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降低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定期风险护理培训等。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表扬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而护理表扬情况高于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在服务规范、病区管理、服务态度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1年初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比较2010年和2011年两个年度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高危因素的预见性和干预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查对法对提高患儿用药安全的作用。方法:2015年6~11月对我院1589例住院患儿实施护士与家属双人查对用药法,并与实施前(2014年12月~2015年5月)因患儿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给药差错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家属双人查对法实施后无因患儿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给药差错发生,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97.11%高于实施前的93.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查对法能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预防给药差错发生,还可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肿瘤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护理表扬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投诉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实施前,而患者表扬数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得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强化风险意识、高危因素识别评估、转变工作模式及加强抢救物品管理和风险处置4个方面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实施前(A组)、实施后(B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B组产后出血率1.7%显著低于A组3.3%( P<0.05),且B组产后24 h出血明显减少( P<0.05);B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遵守言行规范、护理质量及总分明显高于A组( 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急诊急救能力,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4月实行风险管理后收治的63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行风险管理前的597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在培训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考核。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风险意识较对照组强(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门诊部收治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方式为:总结医院门诊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种类,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以及评估,并以此作为根据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更好地规避以及解决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风险管理前相比,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当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于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有显著效果,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波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21-12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对血液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以护理风险知识为指导,识别血液科存在的护理高风险管理项目,制订并实施管理对策。结果: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风险管理前(P<0.01),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率低于风险管理前(P<0.05)。结论:针对血液科高风险管理项目,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科室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护理人员22名及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0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504例患者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2011年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521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及满意度,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及焦虑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投诉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焦虑情况明显减轻,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不仅有助于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对于改善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情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中的实施,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住的患者360例实施风险管理,同时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住的患者378例作为对照。分别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操作的熟练性、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得分均有较大提高。且实施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也有较大的改善,且实施前后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师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辞职率及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辞职率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尤其在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方面有日月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特别是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患者6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4例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从87.5%提高至96.9%,无一例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2,4.15,5.27;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干预组基础护理质量为(94.5±8.5)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为(92.6±9.4)分,均优于护理风险管理前对照组的(83.8±7.9),(82.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2,3.24;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人员的分层次培训、程序化管理及目视管理的应用,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人员主动管理的意识。比较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和干预组(2012年6~11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发生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安全干预实施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科室人员在服务态度、供应物品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陶小芝  李承凤 《当代护士》2014,(12):182-184
目的研究绩效考核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岗位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比较2012年和2013年实施绩效考核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2013年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医院感染、危重患者护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文件书写、病房管理等指标得分均高于2012年(P〈0.05),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差错明显减少(P〈0.01),且绩效考核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也得到提高(P〈0.05)。结论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都得到提高,进一步体现了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数据,与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满意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明显增多。结论: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密切医、护、患关系,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作用,促进初级责任护士的成长,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达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产前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前后孕产妇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护理质量、护理缺陷率、孕产妇满意度。结果:2011年孕产妇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明显高于2010年(P0.05);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2010年(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缺陷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琳娟  梅娜  肖娟  辛霞 《全科护理》2013,(16):1513-1515
[目的]总结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确定不同服务群体,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措施,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外科医生、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术后整理工作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器械护士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术后处理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