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通过对3 548例HBV携带者进行检测发现,松滋地区HBV感染的血清学形式以"小三阳":HBs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HBsAg( )、HBeAg( )、抗-HBc( ),"小二阳":HBsAg( )、抗-HBc( )3种为主,分别占54.60%、35.34%、9.36%,其病毒载量(-x)±s分别为5.57±1.30(65例)、7.08±1.04(314例)、5.44±1.38(25例).结论 松滋地区HBV感染总体以"小三阳"为主,但小于10岁组以"大三阳"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项目有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定性、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通常被当作HBV感染和复制的金指标.随着对HBV研究的深入,HBV前S1抗原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已逐步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为了解HBV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作者对346例HBV HBsAg(+)血清同时检测HBV前S1抗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3种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DNA含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同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的HBV DNA水平,尤以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含量最高,为107.16±1.79,且明显高于模式(HBsAg、抗-HBc阳性)(P0.01)和模式(HBsAg阳性、抗-HBe、抗-HBc阳性)(P0.05)。结论应用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对反映HBV复制情况及其传染性强弱优于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对乙型肝炎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治疗以及疗效监控也优于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徐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0):1249-125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大、小三阳血清与乙肝病毒(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为乙肝大、小三阳的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147例,HBV-DNA阳性141例,阳性率为96%;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273例,HBV-DNA阳性195例,阳性率为71%。结论HBsAg和HBeAg可作为检测HBV感染和复制的量化指标;HBV定性和HBV-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物疗效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FQ-PCR和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阳性与HBV-DNA阳性结果的比较情况.方法 对200例血清同时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及ELISA方法测定HBVM.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80.7%(146/181),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6%(1/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均为阳性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75/75),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77.9%(46/59),HBsAg( )、抗-HBc(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3.2%(25/4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抗-HBe( )、HBcAg(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2.5%(1/8).结论 ELISA检测结果相同的患者,其体内HBV-DNA的复制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判断肝脏中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依据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乙型肝炎的漏诊.对于HBsAg阴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一步筛选,必要时应同时行肝活检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与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及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和HBsAg、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及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患者血清标本进一步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共4 316例,小三阳组共6 458例;大三阳组HBV-DNA定量值(1.28±3.87)×107 u/mL、定量阳性率98.75%;小三阳组HBV-DNA定量值(7.56±2.95)×103 u/mL、定量阳性率63.27%,2组HBV-DNA定量值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联合HBV-DNA定量检测对评价HBV复制水平、传染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结果 A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B组[HBs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抗-HBc(+)]、C组[HBsAg(+)、HBeAg(+)]、D组[HBsAg(+)、抗-HBc(+)],4组阳性率分别为94.4%、89.0%、100.0%、58.0%。结论 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临床HBV感染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传染性和复制情况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4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7例标本中,其中有13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5%,含量为7.07±1.31;有1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2.0%,含量为5.27±1.46;有67例HBsAg、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58.2%,含量为5.11±1.60.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正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eAg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测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HBV血清学标志物结合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与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9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其中检测结果为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者有223例,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者有473例。同时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其检测下限为5.0×102IU/ml。结果 ELISA结果为大三阳组的HBV-DNA定量平均对数值为7.03±0.85,即(1.08±2.53)×107IU/ml,其中2例的定量结果阳性率为99.10%。小三阳组的HBV-DNA定量平均对数值为3.84±0.98,即(6.95±2.53)×103IU/ml,其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39.9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DNA定值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结合HBV-DNA定量检测对于评价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传染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2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合模式和前S1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HBsAg阳性率为18.45%,抗-HBs阳性率为34.3%,6项全阴性者224例,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76例,阳性率为6.15%,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129例,阳性率为10.44%,在大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90.79%,在小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74.42%。男性HBsAg阳性148例,阳性率为21.29%;女性HBsAg阳性80例,阳性率为14.78%,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HBV-DNA定量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对619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HBsAg( )/HBeAg /抗-HBc( )组、HBsAg( )/抗-HBe( )/抗-HBc( )组、HB-sAg( )/抗-HBc( )组、单项抗-HBc( )组及抗-HBs( )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4.44%、32.26%、24.71%、7.14%和2.50%,HBsAg( )/抗-HBs( )/抗-HBe( )/抗-HBc( )组阳性率为15.7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Ag 、PreS2Ag 在HBsAg( )/HBeAg(-)、HBsAg( )/HBeAg 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85%、91.64%和18.36%、46.43%。结论HBeAg、PreS1Ag与HBV-DNA高度相关,可作为HBV复制的免疫指标,HBsAg( )/抗-HBs( )同时存在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或不同亚型二次感染有关,HBeAg 的S/CO值与HBV-DNA定量有相关性,HBsAg( )的S/CO值与HBV-DNA定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对68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指标和HBV-DNA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4.9%和94.3%),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存在相关性,能较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将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时HBsAg阳性的产妇146例,其中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大三阳组;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为小三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大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2%(37/52)、75%(39/52)、32.6%(17/52)、90.4%(47/52);小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2%(19/94)、0.0%、19.1%(18/94)、21.3%(20/94)。结论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乳汁中单纯HBsAg阳性或单纯抗-HBc阳性,而HBV—DNA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14.
何伟彬 《新医学》2005,36(8):450-45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NA,HBV 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评价HBV DNA定量检测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5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8.1%(288/32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则为40.2%(163/405),HBsAg、抗-HBc阳性患者则为52.9%(81/15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则为1/7.结论:HBV DNA定量检测可了解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状况,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46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含量. 结果 HBsAg、HBeAg、抗-HBc抗体和Pre-S1Ag阳性患者组的HBV-DNA阳性率(50.6%,x2=56.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对694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V标志物(HBV-M)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结果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5.68%(299/537),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3.82%(6/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140/140),平均含量为4.67×107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1.43%(32/35),平均含量为2.46×107copy/mL;HBsAg(+)、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4.66%(117/262),平均含量为2.58×104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1.54%(6/53),平均含量为1.54×104copy/mL;HBs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51%(4/47),平均含量为2.15×104copy/mL;抗-HBs(+)、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07%(5/123),平均含量为1.32×103copy/mL;抗-HBs(+)、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2.94%(1/34),平均含量为1.17×103copy/mL。结论临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判定有必要同时结合HBV-M和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DNA)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HBV-M;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V-DNA的水平.结果: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模式中,HBV-DNA的阳性率(高达98.84%)、对数平均值(4.26×107拷贝/mL)为最高;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模式中,HBV-DNA的阳性率(达96.43%)、对数平均值(2.51×107拷贝/mL)也较高;但在部分HBeAg(-)或抗-HBe(+)及抗-HBc(+)模式中,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一定的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仅从HBV-M模式不能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而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更能真实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是评价传染性的可靠指标,在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试剂定量检测468份献血员样本HBVDNA含量,并分别定性或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抗-HBcIgM血清学标志物,计算不同病毒核酸水平样本中5个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及HBsAg、抗-HBs水平的分布情况。结果HBVDNA阴性样本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2.8%、39.8%、0、21.1%、49.6%,而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91.3%、0.7%、20.9%、65.0%、88.6%,血清学指标在不同HBVDNA水平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P<0.01)。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成正相关性,与抗-HBs水平成负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HBsAg在不同HBVDNA载量水平的样本均有分布,HBsAg检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我国人群中存在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可以弥补血清学检测试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300例HBV前S1抗原与HBV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根据HBV标志物不同表现模式进行分组。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者92例为第1组;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者125例为第2组;HBsAg和HBeAg 2项阳性者16例为第3组;HBsAg和抗-HBe 2项阳性者30例为第4组;HBsAg和抗-HBc 2项阳性者37例为第5组。前S1抗原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第1~5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1.5%、38.4%、37.5%、46.7%、54.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5.7%、36.0%、56.3%、40.0%、62.1%。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前S1抗原检测相对灵敏度为82.5%,特异性为86.2%,总符合率为84.0%,其敏感度不如HBV-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存在、复制及其传染性的标志物,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联合检测,对提高HBV的检出率,防止误诊、漏诊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4名在校学生进行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1294名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为6.57%,抗-HBs总阳性率为32.38%,HBeAg总阳性率为4.17%;单项抗-HBs阳性率为27.20%。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共6种,HBsAg阴性的恢复期模式共7种,以“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二阳”[HB-sAg(+)、HBeAg(+)]、“抗-HBs(+)”、“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c(+)”模式为主,约占93.29%。结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比例较高,易感者多;重视在校学生HBV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的检测,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免疫,对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中等职业学校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