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6±6.2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6±3.2年,DPN平均病程2.8±1.4年。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2±5.8岁,糖尿病平均病程6.8±3.2年,DPN平均病程2.6±1.6年。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糖尿病诊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1],DPN采用国内常用标准[2]。治疗方法:①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高[1]。目前临床多应用甲钴胺治疗,但疗效欠佳。Egb761为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已证实对神经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2],用于DPN的报道较少,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亦无完整疗效分析报道。本研究尝试用甲钴胺联合Egb761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旨在探讨其在DPN中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标准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感觉过敏、减退、异常,肢体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和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浅感觉减退等;存在营养功能障碍:如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干燥起裂,出汗过多或无汗;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病变。1.2临床资料2006-2009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3.2~75.8(55.7±6.3)岁,T2DM病程4~20(17.4±4.1)年,DPN病程0.6~12....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在综合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α-硫辛酸治疗DPN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54±9.1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98±7.24年,平均DPN病程4.36±3.29年。纳入病例符合:1999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DPN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  相似文献   

4.
唐枫燕  李全民  高青  张毅 《北京医学》2013,35(2):124-1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主要由慢性高血糖引起,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报道的DPN的发病率为27.4%~81.6%[1,2],文献报道的巨大差异与诊断方法及工具的选择不同有关.近期一篇关于各危险分层系统的系统综述明确,DPN是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3].国外亦有相关文献报道DPN是最终导致下肢截肢的危险因素[4],对高危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早期运用合理的干预方法可以使溃疡的发生率降低60%,使截肢的发生率降低85%[5].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对DPN早期诊断较为敏感、可靠的检测方法.通过对DPN深入研究并与其他诊断工具进行对比,发现电流感觉阈值(CPT)可对DPN的早期诊断有益.现对其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2例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符合1980—1985年WH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国际协作研究的标准[2],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达60%~90%,随着DM病程延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目前尚无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葛根素是近年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我们用其治疗DPN患者,以探讨其疗效。1临床资料1999~2001年住院治疗的DPN98例,均符合ADA(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男56例,女42例,年龄38~76(48.5±8.6)岁,DM病程6个月~22(12.6±5.7)年。入院前均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病史8个月~12年,平均6.8±3.2年,所有病例均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方法:常…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灯盏花联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Cliabetic Penpherd Neuropathy,DPN)的疗效,我们共对68例DPN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诊断标准[1],同时具有下列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①感觉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四肢或双下肢自发性疼痛(针刺样痛、烧灼样痛、刀割样痛等),深浅感觉障碍。②运动功能障碍,如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③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传导速度(MCV)减慢…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神经痛十分普遍,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占各种神经痛的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DPN发生率为7.5%~24%[1-2],并随年龄增加和病程延长而增高,且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3]。DPN的发病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4],目前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病变(diagnosis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1],预计到204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会超过6.4亿,且患有DPN的患者将高达30%~50%.DPN起病比较隐匿,且临床表现多样,很难尽早发现,而糖尿病患者确诊DPN后,3年生存率仅约为53%[2],可见DPN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肝风入络论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NP)者随病程延长达90%~100%[1],有时引起糖尿病性恶病质,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治疗上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西医、西药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就所收治的37例DNP患者以肝风入络论治,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7例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2~63岁,平均50.6岁。病程10年以上15例,3~10年17例,3年以内5例。37例均按照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2型,依照1984年河北省卫生厅颁布的《疾病诊疗要点与疗效判定标准》诊为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按《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消渴。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为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0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DM)的诊断标准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诊断标准[1],血脂异常标准参照1997年6月<中华心血管杂志>血脂异常参考标准[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及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的ROC...  相似文献   

13.
莫绯华  王红梅 《新疆医学》2012,42(1):117-1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0% ~ 90%,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笔者采用糖尿病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DPN均系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的住院患者,患者均按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因明确,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DPN,患者出现肢体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呈烧灼样或钻凿样疼痛,经常在静止或夜间加重,还有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感,发热,触电样感觉异常.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5.4±4.7)岁,糖尿病病程(8.1±3.5)a,DPN病程(3.2±1.1)a.  相似文献   

14.
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4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患者 2 8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48~ 72岁。糖尿病符合WHO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DPN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糖尿病病程 7.8± 2 .8年 ,DPN病程 3 .7± 2 .6年 ,伴有其它并发症 8例 ,所有病例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2 方 法 糖尿病经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7~ 8mmol/ L ,餐后 2 h血糖控制在 8~ 1 1 .1 mmol/ L基础上 ,给予奥多肽注射液 (西安吉尾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 0~ 1 6ml…  相似文献   

15.
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弋于 《医学文选》2002,21(6):818-819
199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们用爱维治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8月住院的DPN患者 5 0例。DPN诊断依据 :( 1 )符合 WHO1 985年或 AFD1 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 2 )出现肢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症状 ,如疼、温觉过敏与迟钝 ;( 3)深浅感觉明显减退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 4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表现 ,如排尿困难、尿不尽等 ;( 5 )肌电图检查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 ,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增加 ;( 6)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周…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可达40%~6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逐渐提高,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以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胰激肽原酶联合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影响范围广 ,包括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 ,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我院应用胰激肽原酶联合黄连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75例DPN患者 ,其中男 31例 ,女 44例 ,糖尿病病程 10 6±6 2a ,DPN病程 5 3± 2 1a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对照组35例。DPN诊断标准 :①四肢感觉异常 (包括对称或单侧性肢体麻木 ,自发性疼痛 ,末端束缚感 ) ;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末梢神经损伤的症状或体征[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5年、10年、20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DPN发生率分别达到30%、60%、90%[2],常有四肢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等神经病变症状出现,严重时可出现瘫痪、溃疡、坏疽,甚至是截肢、死亡。本研究采用磁珠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虚血瘀型DPN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糖尿病肾病(DN)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糖尿病病史6~18年,平均12.6年.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DN符合Mogensen分期诊断为临床DN[2],均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发热、感染、药物等,或其他肾脏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及肾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还会逐渐增高甚至可达90%,目前临床上尚无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