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飞 《陕西中医》2011,32(4):436-438
目的:观察牵引加手法治疗青少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采用牵引和手法治疗青少年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舒筋活络,通痹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予活血通络汤治疗,对照组予颈痛颗粒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患者较颈痛颗粒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项痹舒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8例,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项痹舒汤配合牵引,对照组采用根痛平颗粒配合牵引,治疗4周后根据"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5.6%,两组疗效比较,95%CI无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行症状评分统计学比较,P值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项痹舒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许斌  史栋梁  王子华 《陕西中医》2019,(9):1222-1225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d,每次留针30 mi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痹祺胶囊治疗,4粒/次,3次/d,对比两组疗效、疼痛积分、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治疗前观察组症状和体征积分(23.84±5.72)分,对照组(23.28±5.64)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积分(14.28±2.15)分,对照组(18.93±3.42)分,两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差值(9.48±2.3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23±1.63)分(P<0.05)。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痹祺胶囊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牵引下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电针联合龙氏牵引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则予电针加颈椎牵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P0.05);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VAS评分、功能评分、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牵引下正骨手法能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缩短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6.
中药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扶阳宣痹汤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扶阳宣痹汤口服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仅予颈椎牵引,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阳宣痹汤结合牵引对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症状及体征积分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侧斜角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采用侧斜角牵引,对照组采用垂直牵引,两组均治疗15 d后根据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法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4.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侧斜角牵引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配合自拟蠲痹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和方法。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整脊手法配合自拟蠲痹汤治疗,对照组仅以自拟蠲痹汤口服。3个疗程(10d/1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整脊手法配合自拟蠲痹汤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和方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颈椎牵引下作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均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测评,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cGill简化量表检测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病Ⅰ号胶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予以颈椎病Ⅰ号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根痛平颗粒治疗,疗程4周.并分别于1、2、3、4周治疗后进行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与分析.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3、4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和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和疗效组间(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颈椎病Ⅰ号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蠲痹汤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天灸疗法,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两组患者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和体征,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PRI评分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PR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天灸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适应能力,减轻疼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曲度的变化的观察,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将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53例)和牵引对照组(53例),通过积分量表观察疗效,并测量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5)。手法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手法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在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较之牵引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手法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改变,评价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224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分配至针刀松解治疗组116例,电针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单项积分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除痹通脉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加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除痹通脉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征积分、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除痹通脉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云 《新中医》2017,49(11):112-114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补肾通痹汤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补肾通痹汤内服,治疗组在补肾通痹汤内服基础上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及JOA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JOA下腰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补肾通痹汤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效果优于单纯服用补肾通痹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9% (P<0.05).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健 《中医药导报》2012,18(6):62-6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卧位枕颌带颈椎牵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