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称CCSMHS),采用整群团体施测的方式,对223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问题高于城镇生源大学生;结论: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差别,根据城乡不同生源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以便指导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方法:采用SCL-90对684名大学生(有效样本622)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11%,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人群,又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SCL-90各因子分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心理健康状况以一年级最好,二年级次之,三年级最差,四年级又略有改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城市和县城。结论: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采取不同的心理疾病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赵玫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112-113
目的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岫岩县694名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剔除测试不可信19名学生后,675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良好,但各种心理问题总检出率达25.63%。重点学校检出率低于普通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不同,五年级最高(占35.53%),各年级突出的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除恐怖倾向女生高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基本一致。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按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农村小学生分别进行,首先解决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重度心理问题者占8.8%,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占29.9%;大学生中学习成绩差、对所学专业兴趣低、有失恋史、业余爱好单一、知心朋友少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UPI和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从6所高校抽取1185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UPI总分≥25分者占总人数13.0%;第一类筛选率为22.5%;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3%;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我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要加强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都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差异,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誊对成都市初三学生14223名(男生6804、女生7176)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7%,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2.4%、20.6%;以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占首位。结论 成都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全国青年组差,比北京初三学生好,女生症状较男生突出,城市和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应针对不同中学生的特点.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以及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309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50.0%,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6.0%,排在前4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16PF的智慧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分极显著低于男大学生,而兴奋性、敢为性、独立性因子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心理症状阴性的女大学生与心理症状阳性的女大学生在16PF的13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培养其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本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按整群、分层、随机的原则,用统一的方法和工具。对全市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2383人,SCL-90阳性检出率为38.36%,且农村高于城市。各因子阳性率为13.15%~35.88%,集中表现在强迫、人际、偏执等项目。处于中度应激状态者占30.38%,高中生(35.48%)高于初中生(27.65%)。各年级高度应激者占0.9%~2.14%。结论中学生确实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尤其是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有心理问题者占10.4%,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3.7%。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研究对象年级、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家族居住地区。结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891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霞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95-9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渤海石油职业学院891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89%,较常见的有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症状;心理健康水平受年级、生源、专业层次等影响,其中三年级学生、中招生以及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高职院校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源学校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浙江省不同生源学校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方法 选用Rutter行为评定量表分别对农民工小学689人、城市小学742人和农村小学725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评定。结果 不同生源学校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显著,其中农民工小学、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学校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0.4%、19.5%和11.0%,家庭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5.8%、8.8%和16.3%;三类人群行为问题构成中学校行为问题以城市小学N行为居多,家庭行为问题则以农村小学N行为居多;无论男童或女童,不同生源学校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生源的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存在差异,农村与农民工小学比较接近,与城市差异明显。应重视城市农民工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泰  陈敏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147-150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认为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高发的现状,构建一种预防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比被动的咨询和辅导效果好得多。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通过心理测量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多部门参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大学生个体或团体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外界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的高定位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却处于尚未成熟阶段,适应能力较差,正是在这种欲与不能之间的困惑造成了大学生这一心理障碍高发群体。从我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发现,大学新生中40.2%的学生有潜在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占27%,女生占13.2%,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占4%。由此可见,当代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为防微杜渐,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对新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拟对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成因、表现及调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遵义医学院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一、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遵义医学院2002级和99级医学生有效样本1394个,比较两个年级的测试结果,并与国内正常人群和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有12.63%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002级高于99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9项因子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高于全国正常人群常模;99级“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低于2002级,而“抑郁、焦虑、偏执”因子高于2002级。结论 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2011—2015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调查5年6567名长治医学院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该院校新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城市生源比例明显增加(从31.17%上升至42.19%,P <0.01)。一类心理问题平均筛出率12.40%,二类心理问题平均筛出率为23.66%,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其他院校相当,并逐年提高(P <0.01)。该医学院校不同性别、生源地的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差异不显著。入学动机明确的学生 UPI 问卷总分明显低于入学动机不明确的学生(P <0.01),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 UPI 问卷总分显著高于不满意的学生(P <0.01)。结论:5年期间,医学院校生源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是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200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方法:用SCL—90量表对医学一、二部844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7.13%,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7.57%;男生在敌对因子方面,女生在恐怖因子方面,专科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方面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结论: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2、院系领导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3、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4、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5、应当开展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主动干预。  相似文献   

17.
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广泛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方法:整群抽取某高校2006级新生2182人,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结果:至少有1个维度T分落在症状较明显区间者566人,占25.94%,人数排在前四位的是:抑郁、精神病倾向、社交退缩、自卑。结论:某高校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分学生存在抑郁、精神病倾向、社交退缩、自卑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新生抓起。  相似文献   

18.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0级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方法:采用UPI人格问卷对206人进行了测试。结果:有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25.7%。在63人咨询调查中,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反映在情绪上,占26.9%,人际关系占28.6%,适应困难占34.9%。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临床英语班在躯体化和抑郁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生源地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要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难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