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封堵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方法全组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1±8(16~46)岁。PDA最窄处直径为16±3mm(13~22mm),均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对PDA进行封堵。封堵前后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并测定肺动脉压力。封堵成功者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5例巨大PDA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23±4mm(18~32mm),封堵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均显示主-肺动脉水平仅有经封堵器孔眼的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封堵后1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较封堵前有不同程度下降(70±29mmHgvs113±21mmHg,P<0.05,1mmHg=0.133kPa),2例因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升高而放弃封堵。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封堵成功者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其中11例于术后1周、1例于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于术后6个月时残存少量分流。结论采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巨大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患者 ,女 ,2 7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1 6年、心悸伴双下肢水肿 3个月入院。患者于 1 1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平素体质较差 ,但能胜任一般轻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后即觉心悸 ,但无活动后口唇发绀等症状。 2 0 0 2年 5月就诊于当地医院 ,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 ,曾尝试行经导管封堵术 ,但因术中测肺动脉压高达 94/34mmHg( 1mmHg =0 .1 33kPa)而放弃封堵。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院后第 3天行经导管PDA封堵术。在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逆行主动脉造影示PDA呈漏斗型 ,最窄…  相似文献   

4.
经皮用蘑菇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70年代年以来,已有多种介入治疗法先后用于临床[1]。 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8月用蘑菇伞治疗PDA 26例,女15例,男11例,年龄2~46岁,平均(23.2±14.6)岁,体重10~75kg,平均体重(46.5±21.2)kg。2例为PDA结扎术后再通。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证实为PDA。蘑菇伞由美国AGA公司生产,由自膨胀性的单盘及与之相连的“腰部”组成,呈蘑菇状,系镍钛记忆合金丝…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5岁。发现心脏杂音14年,平时活动后即感心悸、气短,心脏彩超检查示动脉导管未闭(PDA),于2005年4月27日入院。患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800次/min,呼吸190次/min,血压128/76mmHgg(1mmHg=0.133kPa),体重50kg,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3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不伴震颤,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未闻及舒张期杂音。X线胸片可见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值为0.6。心脏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主动脉侧内径21mm,最窄处内径18.3mm,导管长19.3mm,可见降主动脉通过动脉导管持续流向左肺动脉的高速血流信号,峰值流速280cm/s;主动脉内径29mm,主肺动脉内径32mm,左室舒张末前后径69mm,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迟发脱落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2岁.因"心脏杂音2年"入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超声显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可见管型动脉导管开放,主动脉侧内径8.2 mm,肺动脉侧内径8.0 mm,导管长13.9 mm;肺动脉收缩压48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中度肺动脉高压.入院后行PDA封堵术.造影显示PDA呈管型,最窄处内径约为7.0 mm(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功.术后3d及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17例中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7例患者中14例(其中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封堵成功(操作和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2%(14/17).16例选用国产特制PDA封堵器,1例26 mm ASD因封堵器位置不能牢固地“站稳”而放弃封堵治疗;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且左向右分流为主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经封堵试验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1例术后第2天发生封堵器脱落入降主动脉,经捕获器成功取出体外,但死于误吸(迷走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的严重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封堵成功14例,封堵器直径为22~30(26.5±2.7)mm,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9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为封堵器中间存在云雾状分流,10 min后重复造影云雾状分流消失.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所有左心内径增大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 巨大PDA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争取介入治疗,成功后较普通PDA血液动力学恢复更明显,可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男 ,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易感冒 ,活动后心慌、气短、生长发育差。体检 :血压 1 2 0 /60mmHg( 1mmHg =0 .1 33kPa) ,无紫绀 ,胸骨左缘2~ 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P2 亢进。心脏X线平片示 :肺血增多 ,主动脉结宽 ,肺动脉段凸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率 0 .60。局部麻醉下行右心导管及主动脉降部造影示 ,动脉导管未闭 (PDA) ,呈漏斗状 ,最窄处直径 1 0mm。经股静脉途径置入 1 2~ 1 4mmAmplazer封堵器。封堵后 1 0min ,重复造影肺动脉与主动脉间有少量分流。但术后 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 ,急诊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取出封堵器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患儿术前经心超等检查证实为PDA,方法是将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沿输送鞘管送至降主动脉,再回撤将封堵器腰部卡在PDA最窄处。33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结果33例介入治疗成功。27例术后无分流,6例术后存在极少量分流。随访1~12个月所有患儿无PDA再通、装置移位或肺动脉狭窄。结论在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PDA封堵术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疗效可靠、价格适中,是目前我国导管治疗PDA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产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未闭动脉导管1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15例患者,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18(5~65)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4.9(2.5~12.0)min,应用F7~F9长鞘管输送封堵器.结果15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10min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PD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1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10/65mmHg(1mmHg=0.133kPa),口唇无发绀,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腹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片提示:心肺膈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在高原地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0例,年龄1.5~44(22.5±14.2)岁,PDA最窄处内径5~14(9.3±3.3)mm,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9例成功,1例严重阻塞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显示3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4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术后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第3小时急诊外科手术关闭PDA并取出封堵器。24 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36例患者均无分流,随访2个月~1年半,无一例分流。结论:高原地区PDA发病率高,并发肺动脉高压早且多,巨大PDA(内径>0.8 cm)比率高,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高原地区一种适应性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美国进口)在经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PDA的206例患者,110例采用国产封堵器,96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分别进行PDA封堵术,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国产组109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9.1%),进口组95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9.0%)。两组PDA术前各项临床资料指标、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封堵成功率及住院天数、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PDA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压及心胸比率降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总费用国产组明显低于进口组。结论国产PDA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相比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费用低,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5.
祁国荣  杨延平 《心脏杂志》2002,14(2):157-159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在高原地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组 2 0例 ,年龄 1.5~ 44 (2 2± 14)岁 ,PDA最窄处内径 5~ 14(9± 3) m m,均用 Am 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 :19例成功 ,1例严重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 ,4例少量残余分流。 1例术后 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 ,第三小时急诊外科手术关闭 PDA并取出封堵器。 2 4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 18例患者均无分流 ,随访 2月~ 1.5年 ,无 1例分流。结论 :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高原地区 1种适应性强 ,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在各种先心病中高居第3位,PDA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生常需面对的问题。 1 PDA概述 1.1 定义与概念胎儿期的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一部分,是胎儿的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主要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属于正常的循环通道。其肺动脉端的开口位于肺动脉的左肺动脉起始处,而主动脉端的开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的下1cm处(图1A、B)。因妊娠期的胎儿没有呼吸,没有独立的肺循环,主要依靠动脉导管承担胎儿肺循环的血供。胎儿出生后,一旦  相似文献   

17.
自 Porstmann等应用 Ivalon海绵塞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 PDA)获得成功以来 ,应用介入疗法封堵PDA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如 Rashkind等伞型封堵器、Sideris钮扣式补片、弹簧圈等。但由于多需较大的传送装置 ,或有残余分流 ,往往仅用于内径较小的 PDA。 1 996年 Masura等 [1]应用 Amplatazer蘑菇伞封堵器封堵 PDA成功后 ,将 PDA可封堵的内径提高到 1 2 mm。 2 0 0 1年我们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巨大窗型 PDA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1 6岁 ,体重 36kg。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 4/6级连续…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9~ 2 0 0 1年共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5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5~ 4 7(平均 5 .2 )岁 ,体重 9~ 5 5 (平均18.4 )kg。 90 %的患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96 %患者有胸骨左缘第Ⅱ肋间连续性杂音 ,4 %为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形态 :管型 8例 ,漏斗型 7例。1.2 方法本组均于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 ,从股动脉鞘送入F6~F7猪尾导管 ,经腹主动脉至胸段降主动脉内 ,快速注入优雅显 2ml/kg ,速度 14ml/s ,以显示胸段降主动脉及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9.
20.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7(男8,女19)例,年龄6~54(24±15)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3~28(16±4)mm。封堵后即刻和3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24例成功,3例PDA封堵后判断为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放弃治疗。成功的患者中,14例选用国产PDA封堵器,10例选用国产ASD封堵器。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使用ASD封堵器中,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5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中,有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0min,ASD封堵器4例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仍为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仅2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ASD封堵器治疗术后7h发生溶血,治疗72h溶血无减轻迹象,外科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行PDA结扎术。术后2d,超声心动图示PDA封堵器1例微量残余分流,ASD封堵器5例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个月,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13mm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