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敏 《现代医学》2012,40(6):731-7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消毒隔离。结果:经过对患者对症治疗和整体护理,38例患者因病情好转而出院,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生命。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确实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患者男 ,45岁 ,干部 .因右胸痛 1月加重伴咳嗽 1周 ,发热 3d ,于 2 0 0 3年 1月 6日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胆石症、双下肢牛皮癣病史 .否认输血、吸毒史 .常年出差经商 ,夫妻分居 ,高危性行为史不详 .否认家庭中曾有重症感染患者 .入院查体 :体温 3 7 8℃ ,血压 1 9 9/1 4 6kPa,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右下肺呼吸音减弱 ,可闻少许湿口罗音 .胸部X线摄片报告 :右下肺炎、右下胸腔、右叶间裂积液 .右肺门影浓密增大 .水平裂与斜裂交界区可疑小团浓密影 .胸水常规 :白细胞1 0 3 0× 1 0 6/L ,红细胞 85 0× 1 0 6/L ,蛋白 (+++) ,多核…  相似文献   

3.
王元琴 《大家健康》2016,(4):217-217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15年10月10年间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4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34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发生不良反应9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近年来 ,隐脑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突出表现在 AIDS人群中。据统计 ,在美国大约有 5 %~ 1 0 %的 AIDS患者发生隐脑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AIDS患者隐脑的发病率更高 [1] 。在我国 ,隐脑发病以散发、非 AIDS人群为主 ,但已有 AIDS与隐球菌病伴发的报道 [2 ]。隐脑的病原菌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它有 3个变种 ,即新生变种、格特变种和上海变种 ,其中上海变种是我们从上海非免疫抑制患者中发现的。已应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对新生隐球菌毒力…  相似文献   

6.
刘国威  秦超  杜钟珍 《吉林医学》2012,33(7):1384-138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BM及10例CNM患者的临床表现、CSF改变及头颅CT或MRI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BM组合并慢性疾病者3例(15%),低于CNM组5例(50%);合并颅外结核病者12例(60%),高于CNM组2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颅压均值(259.5±91.5)mm H2O,低于CNM组(362.2±37.1)mm H2O;脑脊液Cl为(112.1±7.9)mmol/L,低于CNM组(118.8±6.3)mmol/L;ADA为(16.7±9.1)U/L,高于CNM组(5.1±2.7)U/L;ESR为(17.6±7.4)mm/h,低于CNM组(26.7±8.4)mm/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阳性发现率为70%(14例),高于CNM组的30%(3例)。结论:TBM与CNM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及影像学方面相似,容易误诊,但也有一定差异,提高对CNM的认识,早期诊断CNM及与TBM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中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以前较为少见,近20年来日渐增多。该疾病若不能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则其预后不佳。现将2000年收治的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性,48岁,因渐进性头痛,发热35d收入院。在当地医院曾以“结核性脑膜炎”予以抗痨治疗半月,无效,转入本院。入院查体:t39.5℃,R20min-1,BP13/8kPa,神志清楚,颈部抵抗感,心率102min-1,律齐,无杂音。双侧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为29.26kPa,白细胞数95×109/L,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它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常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于2007年2月18日收治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经过110天的治疗,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卑率、恐惧率、孤独率、焦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意识、对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及对消毒及隔离措施的知晓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80.0%。结论针对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患者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首发的艾滋病(AIDS)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引起公众对艾滋病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关系的重视,以利于及时发现、确诊艾滋病.方法:对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住院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8例,其中13例被确诊为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T细胞亚群检测13例,CD4<100/mm3 11例,CD4 101~200/mm3 2例,CD4<100/mm3占84.6%,平均CD4 36.8/mm3,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例,恶化6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5例,死亡率38.4%.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人应常行HIV检查.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深部真菌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诊或漏诊,晚期又缺乏强有力的药物治疗,故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现就2005-2006年收治的12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叶程军  郑临 《浙江医学》2007,29(4):378-38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mgitis,CNM)是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最常见的隐球菌病(cryptococcal),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77%~80%[1]。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系非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临床少见,病死率较高。我科自2004年-2005年底共收治隐脑病人3例,采用了脑脊液(CSF)置换疗法两性霉素B(Am-B)药物治疗,以及结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CT或MRI特点.结果 隐脑颅内压(360.0±51.7)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3±0.9)mmol/L,PCR-TB阳性率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15.3%,与结脑颅内压(259.5±91.6)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1±0.9)mmol/L,PCR-TB阳性率56.6%,抗结核抗体阳性率5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氯化物和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并行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8岁 ,2 0 0 1年 11月初无诱因轻度咳嗽 ,咳少量白色粘痰 ,伴不规则发热 ,体温最高 38.5℃。发病第三日出现爆裂样头痛 ,以双颞部为甚 ,呈进行性加剧。伴喷射样呕吐数次 ,并有大小便失禁。于 11月 15日到当地某医院就医。胸部CT示 :右上肺后段可见一直径为 2cm的球形结节 ,疑为结核病灶。未作脑脊液检查 ,即按“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处理 ,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四联疗法抗结核 ,共用药 10d ,症状渐重。 11月 2 5日转入我院治疗。查体 :体温 39℃ ,神志不清 ,呈谵妄状态 ;双瞳孔等大等圆 ,…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隐球菌直接侵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病临床上常易误诊,本就我院1998年-2003年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