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治疗重度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Zhang SM  Yang DL  Song HF  Li XB  Lin GL  Li J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15-816
目的 探讨使用吻合器行直肠痔上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使用PPH吻合器治疗Ⅲ-Ⅳ度痔74例,其中男27例,女47例,平均年龄57岁(31—80岁),平均发病时间7.3年,最长30年。结果 72例患者术后2~3d脱出痔完全回缩,2例患者因术中行肛门息肉切除,术后出现疼痛和肛门水肿,1周后水肿消失疼痛好转。3例患者发生术中和术后出血,其中1例痔急性水肿期术后出血,2例因吻合器故障出现吻合和切割不全,出血较多约300ml,手术时间延长至1h。70例患者手术时间约为10—15min。除2例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周外,大多患者住院时间为2~4d。结论 PPH技术治疗Ⅲ-Ⅳ度痔效果好安全可靠,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基本无疼痛。  相似文献   

2.
肛垫的研究进展对痔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肛门和直肠下端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在国内肛肠外科 ,特别是各级中医院的肛肠科手术中 ,肛门及直肠下端疾病占 90 %以上。而自从 1994年由Heald首先提倡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mesorectalexcision ,TME)治疗直肠癌以来 ,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本期专家论坛综合了与痔有关的现代观念 ,下期再集中介绍与TME相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10~20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人们对痔有了新的认识。1975年Thomson根据其研究结果首次提出肛垫学说。它是由黏膜下层的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其功能是协同肛门括约肌保证肛管的正常闭合,精细地辨别气、水及粪便。1994年,Lord等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即由于固定肛垫的悬韧带Treitz和Park韧带退化、肥厚、损伤或断裂,导致肛垫的脱垂。现代外科学认为肛垫是指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位于自齿状线上1.5cm的直肠柱区的一环形海绵状组织带,是诱发排便感觉中心。对肛垫的全新认识直接导致痔概念的改变,即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4.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通过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该术式治疗10例Ⅲ,Ⅳ度环形脱垂内痔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岁,内痔脱垂病史平均12年,其中6例曾接受硬化剂注射,2例曾接受外剥内扎手术。结果:8例患者吻合后内痔立即完全回缩,2例于术后第2天完全回缩,术后诉肛门部疼痛者3例,尿储留6例,无肛门部水肿及出血。术后平均住院4d,随访2周至2个月,术后2周开始痔核萎缩,无大便失禁和复发,结论:直肠下端环形粘膜切除治疗Ⅲ,Ⅳ度环形脱垂性内痔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正常生活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痔与肛垫关系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什么是肛垫  “anal cushions”或“vascular cushions”最早见于 Thomson( 1 975 ) [1]所著《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一文中 ,中文译为 :肛门衬垫、肛管血管衬垫 ,通常简称“肛垫”。肛垫并非独立的器官 ,而是指肛管内局部增厚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而言 ,有些国外学者称其为痔区 ( hemorrhoidal zone)、柱区( zona columaris)或肛门海绵体 ( corpus cavernosumrecti) ,名词虽异 ,其意相同。不过 ,需要提出的是 :包括肛垫在内的上述各种命名 ,作为一个解剖学名词 ,并未被国际解剖学名词编审委员会的认可。作为一个外科学术语 ,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肛垫的痔环形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对9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环形切除肛垫远端滑脱增大、完全无功能部分,保留近端尚有功能的部分。结果本组94例均治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5(7~19)d;术后发生肛周皮瓣水肿2例,切口感染1例,1例术后3月出现肛门狭窄,经扩肛1个月治愈。76例随访6~24月无复发,肛门控便能力正常,对气体、液体、固体的辨别功能良好。结论保留部分肛垫的痔环形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痔与肛垫概念不宜混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编者按 :自 1 8世纪起 ,痔就被认为是肛管粘膜下的曲张静脉 ,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到了 2 0世纪70年代 ,人们对痔有了新的认识 ,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肛垫学说”。肛垫是直肠肛门正常解剖的一部分 ,普遍存在于所有年龄、性别及各种族 ,不能被看作是一种病 ,只有当合并出血、疼痛、脱出、甚至嵌顿等症状时 ,才能称为“痔”,或称为“症状性痔”、“痔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 2 0 0 0年 4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痔诊治标准研讨会上 ,对痔作出了明确定义 ,即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流淤形成的局部团块。目前 ,肛肠界对“痔”的称谓尚未统一 ,对于沿用多年的对“痔病”的称谓所引起的一些争论并不影响人们对痔的本质的认识。痔病与肛垫的概念不能混淆 ,一定要分清。  相似文献   

8.
探讨外剥内扎加肛垫悬吊固定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远期临床效果。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2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160例,分别用外剥内扎加肛垫悬吊固定术与PPH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种手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均可达到治愈及显效标准,术后肛门慢性疼痛、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皮赘外痔、复发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肛垫悬吊固定术对重度痔远期疗效要优于PPH术,复发率、再次手术率低。  相似文献   

9.
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首次报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在痔治疗中的应用。目前,PPH在国内已得到广泛推广。2008—2009年广州市番禺新造医院采用消痔灵作为硬化剂.利用PPH原理在齿状线上方3~4cm处直肠黏膜下进行环状注射,治疗41例重度混合痔,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494例行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的痔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治愈率为89.9%(444/494),出血症状消失率达到94.4%(385/408),痔核脱出症状消失率达到87.0%(369/424)。结果表明,肛垫缝扎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痔的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患苦痛菏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肛垫悬吊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状混合痔属于多发病,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肛垫悬吊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棘手,虽术式繁多,但疗程长,并发症多,患者经济负担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肛管解剖结构破坏,保护肛门生理功能,缩短治愈时间,我科自2003年3月开始,采用肛垫悬吊内外分治保留齿线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垫缝扎修复术治疗Ⅲ度痔的疗效。方法:对100例Ⅲ度痔患者随机分组,50例采用肛垫缝扎修复术(治疗组)治疗,50例采用超声多普勒痔动脉结扎术(DG-HAL,对照组)治疗,对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组治疗费用为3138.09元,对照组为4020.43元(二者比较P<0.05)。随访24个月,治疗组痔脱垂(2.3%)及总体复发率(7.0%)低于对照组(19.0%,23.8%,P<0.05);治疗组患者认为“好”、“很好”者分别为42例(95.4%)、39例(90.7%),对照组分别为37例(88.9%)、32例(76.2%);两组术后疼痛、Wexner评分、继发出血、肛门不适等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P>0.05)。结论:肛垫缝扎修复术与DG-HAL相比,能有效解除Ⅲ度痔病症状,有效、经济、安全,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痔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肛门和直肠下端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在国内肛肠外科 ,特别是各级中医院的肛肠科手术中 ,肛门及直肠下端疾病占 90 %以上。而自从 1994年由Heald首先提倡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mesorectalexcision ,TME)治疗直肠癌以来 ,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本期专家论坛综合了与痔有关的现代观念 ,下期再集中介绍与TME相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消痔灵(与生理盐水按1∶1混合)注射到直肠黏膜下及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肛垫悬吊固定治疗混合痔60例为观察组,外剥内扎术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治愈59例(98.3%),1例好转(1.7%),经再次肛垫悬吊固定痊愈.住院时间3~29 d,平均7d.术后少量出血5例(8.3%);轻度疼痛15例(25%),中度疼痛1例(1.7%);肛缘轻度水肿5例(8.3%),中度水肿1例(1.7%);肛门轻度坠胀22例(36.7%);尿潴留留置导尿16例(26.7%);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均无发生.门诊随访6~30个月复发率为0.对照组一次治愈55例(91.7%),2侧好转(3.3%),经再次治疗痊愈,3例术后未愈(5%).住院时间3~15 d,平均7.5d.术后少量出血16例(26.7%).轻度疼痛22例(36.7%),中度疼痛9例(15%),重度疼痛2例(3.3%).肛缘轻度水肿19例(31.7%),中度水肿3例(5%),重度水肿1例(1.7%).肛门轻度坠胀27例(45%),中度坠胀9例(15%).尿潴留留置尿管22例(36.7%).感染无发生.肛门轻度狭窄、不全性失禁各3例(5%),门诊随访6~30个月复发2例(3.3%).治疗组术后出血、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混合痔能有效地使肛垫上提固定,消除出血、脱出等主要症状,肛门功能保存完好.其临床疗效与外剥内扎术无明显差别,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微,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痔病治疗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病治疗之前,首先应了解痔的本质,什么是痔病;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上不少人把治痔病看作一赚钱手段,对病人烂施治疗是不对的,只有正确认识痔,才能对痔病有正确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痔表现为痔病,国内外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记载(Galen和Hippocrates),由于传统观念以至多数教科书都认为痔是肛管直肠交界处的静脉曲张,并认为与长期立位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脱出的包块与疝一样。也有人提出与肛管狭窄有关,并经扩肛治疗而取得较好效果。还有人提出与压力梯度有关,是因长期用力挣便造成的静脉曲张。看法最多的还是与动…  相似文献   

17.
PPH治疗重度痔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手术,又称吻合器痔切除术,痔上黏膜环切除.肛垫悬吊术等。在国外于1993年开始在临床应用,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报道,2000年6月由新加坡学者肖俊介绍至上海,随后在国内得到迅速而广泛的推广和开展,至今手术例数已过万例。该手术的实质是通过特制的吻合器,在严重脱垂的痔的上方环形切除一定宽度的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原则上不切除痔核。但对于痔核大,严重脱垂的环形痔,可以同时切除痔的上半部分以达到减少肛垫体积的目的),同时对远近端黏膜进行吻合,使脱垂的肛垫或内痔被向上悬吊和牵拉,不再脱垂。由于手术同时切断位于黏膜下层,供给痔的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中动脉分支。使术后痔的血供减少,痔核在术后2周左右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直肠下端黏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 (PPH )与外剥内扎术 (Milligan -Morgan术 )治疗III°~IV°痔的临床疗效。笔者对 50例III°~IV°痔疮患者随机分 2组治疗 ,甲组行PPH术 ,乙组行Milligan -Mor gan术。结果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疼痛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 ,甲组明显优于乙组。随访 2周至 1 5个月 ,甲组无大便失禁及肛门狭窄 ;乙组有衬裤污便 3例 ,肛门狭窄 1例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满意率分别为 96 .0 %和 80 .0 %。提示PPH治疗III°~IV°痔的疗效优于Milligan -Morgan术 ,且前者具有手术简单、安全、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临床研究(附150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肛管功能恢复的完整性。方法对150例痔患者手术治疗时保留肛垫,肛管移行上皮(ATZ)收紧提吊断裂松驰的Treitz肌,仅对引起痔症状下移的痔组织切除。对术后疼痛、出血、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并发症、肛管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及远期疗效评估。结果术后疼痛24小时内需注射镇痛剂的29例,占19%,疼痛不明显或轻度疼痛无需镇痛治疗的121例,占81%。24小时后全组病人无作镇痛治疗。伤口愈合时间2~6周。住院天数3~14天,平均7.9天。无大出血并发症发生,无控便及排便障碍。随访2年以上,全组病例无肛门狭窄、控便及排便功能障碍,疗效评级:优132例,占88%;良17例,占11.3%,差1例0.7%。结论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术式是一种简单,有效,可靠,远期疗效优良,肛管功能恢复完全,可替代传统痔切除术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痔的现代诊治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历史回顾人类直立行走使肛门部血流淤滞 ,故痔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而不发生于其它哺乳动物。我国痔的发病率为4 6 3% [1 ] ,近 6 0 %成人患有肛门疾病 ,其中近 88%是痔 ,因而有“十人九痔”之说[2 ] 。 19世纪以来 ,痔一直被认为是肛门部末梢静脉丛淤血曲张形成的静脉团 ,是血管本身的疾病[3 5] 。因而治疗痔的传统术式是痔块的切除。 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的病理性静脉团实质上是肛垫 (Analcushions)的病理性肥大 ,而肛垫是人人皆有的正常组织 ,即肛垫学说[6 ] ,痔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1994年Loder等[7]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