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苓菌丝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猪苓暗培养,观测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对猪苓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猪苓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产生猪苓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1. 猪苓菌的营养需求比较简单,在只有碳源和氮源的简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麦芽汁培养基、GPY培养基和GPC培养基比较适合于猪苓菌固体培养; 3. 玉米浆、酵母膏、奶粉、硫胺素、伴生菌提取物、蜜环菌提取物、活性白土、硅藻土、高岭土等对猪苓生长都显示出促进作用; 4. 固体培养猪苓菌丝能分泌黑色素; 5. 麦芽汁培养以及以甘油、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都可以诱导猪苓菌丝形成菌核; 6. 麦芽汁培养基和甘油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丝体中含有猪苓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猪苓功效,以利临床更好地应用.方法:总结猪苓的传统用法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猪苓具利水渗湿作用,有利尿、抗肿瘤、免疫调节、保肝、抗辐射、抗诱变、和抗菌等药理作用.结论: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重视其药理研究和复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难治疗,复发率高.目前治疗膀胱癌常用卡介苗,但卡介苗毒副作用明显.泌尿系统常用中药猪苓功效利水渗湿,研究显示猪苓可显著抑制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猪苓多糖可有效抑制卡介苗治疗膀胱癌毒副作用.本文就猪苓及猪苓多糖联合卡介苗做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的野生与家种猪苓菌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猪苓属多孔菌科真菌,其菌核供药用,具有利水渗湿等功能。自1978年山西古县猪苓场报道人工培植猪苓菌核以来,猪苓菌核依靠蜜环菌侵染提供营养已被各地的人工栽培进一步证实。作者曾对猪苓菌核的结构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5.
猪苓含有麦角甾醇、二羟基二十四烷酸以及猪苓甾酮等成分。本次为规范猪苓质量,探讨了猪苓的指标成分,并提出新的定量方法。 材料与方法:①样品:产自中国及日本的市售品猪苓30个样品,对照用中国产茯苓5个样品及灵芝。② TLC:按第14版《日本药典》的常规层析法(氯仿-甲醇,95  相似文献   

6.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在伴生菌的作用下,不同栽培方法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影响。方法 以树棒为载体,粗砂为基质,纯猪苓菌种、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和蜜环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花盆栽培方法。结果 猪苓菌种和伴生菌间隔接种于树棒鱼鳞口和晚期接蜜环菌有利于猪苓菌核的形成和生长。结论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蜜环菌是猪苓菌核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7.
闫荔琨  闻永毅  李亚军 《中药材》2023,(6):1557-1562
猪苓药用历史悠久,该文主要从名称源流、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用主治、采收炮制、药物品种等方面对中药猪苓进行本草考证。猪苓之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中所见猪苓别名有豭猪屎、猪屎、豕零、豨苓、枫苓等。猪苓的产地描述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古代文献中以湖南衡山、济阴冤句、蜀州等地所产较为知名。综合历代本草文献,总结猪苓的药性为味甘苦而淡,性平、微温,无毒,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利尿消肿之功效,可治疗痎疟、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泻痢等。历代本草均记载猪苓于二月、八月采收,其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包括去黑皮炮制法、升麻叶蒸制法、炒法等,现代对猪苓的炮制仍以去皮生用为多见。其药用部位多见于枫树、柞树、槭树等树根部,与刺猪苓并非同种。猪苓作为临床常见中药材,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猪苓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 ,用苯酚 -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猪苓多糖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优选出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 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用 10倍量水 ,煎煮 1.5 h,煎煮 4次  相似文献   

9.
猪苓与蜜环菌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分析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生的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均为药食兼用真菌,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猪苓菌核经菌丝体发育而来,其生长过程与共生蜜环菌有关;受其侵染,猪苓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该文通过分析猪苓菌丝体、菌核和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发现三者均含有甾体和含氮杂环等化合物,且猪苓菌核与蜜环菌中还含有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及其菌丝体的甾体种类存在显著差异,但部分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猪苓菌核还特有长链脂肪酸、酰胺和苯酚等多种化合物,推测这些可能是因蜜环菌入侵而形成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而蜜环菌自身主要产生倍半萜、二萜等物质。猪苓与蜜环菌的化合物含量、种类与其共生繁殖密切相关,目前尚需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二者产量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介绍了目前对猪苓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包括对猪苓多糖、甾体类成分及其他成分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影响猪苓药材质量的有关因素,如品种、产地、栽培、采收与加工,同时比较、分析了评价猪苓质量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猪苓药材的质量影响着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通过对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的整理,为保证猪苓药材质量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苓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力  严述常 《中医杂志》1990,31(3):40-41
猪苓多糖是中药猪苓中的提取物,近年来陆续报道用其配伍治疗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等。我院用猪苓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进行治疗,并设空白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我科首先对某小学850名正常儿童进行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梳理猪苓本草源流,为猪苓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猪苓的记载,对猪苓的名称、产地及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用、用药禁忌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对猪苓进行较全面分析,明确了猪苓的中药基原和应用价值,以期为现代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猪苓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采收季节为春秋二季;性味归经主要为“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水渗湿功效,可治疗水肿、淋浊、泄泻、带下、脚气等证;体内无水湿者忌服。  相似文献   

13.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郭顺星徐锦堂肖培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猪苓Grifolaumbelata(Pers.exFr.)Pi-lat为常用中药,具利水渗湿等作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1965年山西省药材公司在古县海拔1500m的山区建立了猪苓实验场,进行人工栽培猪苓研究。1976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药物研究所)协作共同研究。1978年猪苓人工栽培获得成功。1985年开展了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研究,至1990?...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法研究猪苓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猪苓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用苯酚-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猪苓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优选出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水,煎煮1.5h,煎煮4次。  相似文献   

15.
野生猪苓及其生态环境理化特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国家保护品种猪苓及其生态环境理化特性。方法:通过猪苓生态的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对猪苓土壤的分布,地貌,气温,成土母质及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猪苓土壤具有土层深厚,水分充足,质地良好的物理特性,并具弱酸性,富有机质,富矿质养分的化学特性。另外,微生物活动也较频繁。结论:良好的自然土资源为猪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条件,保证了猪苓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和特性粘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曲线和乌氏粘度计测定猪苓多糖特性粘数。实验表明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曲线为连续形,无明显分级现象,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7万。特性粘数为14.9~22.9。  相似文献   

17.
中药猪苓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猪苓的植物来源、性状、显微组织特征、理化鉴别反应,多糖、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为猪苓的质量控制及药典标准规格的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苓为兰科猪苓属(Polyporus)多种植物的茎,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1]。其中猪苓总多糖是猪苓主要的有效成分,而目前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系统地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对pH,温度,不同光照条件等环境因素影响猪苓菌丝生长、菌丝多糖含量及是否能够诱导猪苓菌核形成进行了研究。方法 用改良的PDA培养基以平皿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环境因素作用下菌丝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用菌落直径来判断猪苓菌丝的生长速度。以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pH及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猪苓菌丝的多糖含量。结果 初始pH为8时最适于猪苓菌丝生长;同时在这一条件下成功诱导了猪苓菌核形成;25 ℃是猪苓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不利于猪苓菌丝生长。不同pH值的改良PDA培养基培养的猪苓菌丝多糖含量以pH 8, pH 9和pH 10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pH 5组 和pH 6组;多糖含量最低的是pH 4和pH 7组。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猪苓菌丝以5 ℃组多糖含量最高, 其次是15 ℃, 10 ℃及25 ℃ 3个组多糖含量较高, 多糖含量最低的是30 ℃组。结论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人工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猪苓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猪苓的植物来源、性状、显微组织特征、理化鉴别反应,多糖、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为猪苓的质量控制及药典标准规格的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