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造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不论应用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一般需抗凝3~6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结果 有效地减少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抗凝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是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地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地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瓣膜病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认识及定义,引出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分期护理的概念,重点叙述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房稳定期的护理要点及相关措施,并重点强调抗凝治疗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帮助需终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160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宣教、心理指导、饮食与用药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本组160例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认识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学会自我保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不论应用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一般需抗凝3~6个月。然而,抗凝治疗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若过度则会造成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现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抗凝监测及护理指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抗凝治疗的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和预见性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必须终身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与栓塞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首位[1].特别是某些特殊人群,由于术后抗凝治疗各有其特点,也更具有争议,给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常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所以正确的抗凝治疗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因此术后需长时间进行抗凝药物治疗~([1-2])。由于疾病知识缺乏,部分患者无法长时间坚持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导致抗凝作用缺乏而形成血栓或抗凝作用过度而出血,最终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3])。为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章培  施雁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290-129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接受长期抗凝治疗,正确、规范、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必须依赖患者良好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方法:随访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分析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97名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但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殷秋阳  姜勇  郝莉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75-197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对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膜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抗凝相关出血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从出血类型、部位及出血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减少出血并发症的策略方面综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膜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我院以口服"华法林"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强度过高和波动性增大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1],出血和血栓栓塞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临床护士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抗凝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正确地抗凝,以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出院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笔者总结患者出院前抗凝的护理指导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心脏换瓣手术日益广泛开展,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接受抗凝剂的治疗.Michael OC和Kalaria VG等研究表明目前人工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常规给予抗凝治疗,华法林是目前唯一的口服抗凝药[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栓塞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用药特点。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需华法林抗凝治疗,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结论: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强度应控制在INR 1.3-2.3(AVR1.3-1.8;MVR DVR:1.8-2.3,可以减少口服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所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术后恢复缓慢,且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服药。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术越来越成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以及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就近年来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膜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我院以口服“华法林”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强度过高和波动性增大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出血和血栓栓塞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护士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抗凝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正确地抗凝,以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工瓣膜制造技术的成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经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然而瓣膜置换手术并不是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完全结束,而是心脏功能维护过程的开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于女性的髋部骨折,我科2010年8月27日为1例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接受抗凝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女性患者在全麻插管下实施了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术,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郝占平  丁敏 《家庭护士》2009,7(5):458-459
为预防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不论是置换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需要终生抗凝,生物瓣一般抗凝6个月左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