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1,(2):107-107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写了一篇著名的医论《用药如用兵论》,他在文中说:圣人用来全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养料,用果品作为补助的食品,用畜类作为滋补的食物,用蔬菜作为补充食品,而药物则用它来治病。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用也会招致祸害,都是有毒药物一类的东西。喜好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会生大病,  相似文献   

2.
8 挟宿食者 先除其食【原文】 挟宿食而病者 ,先除其食 ,则敌之资粮已焚。【译文】 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疾病 ,首先消除那些积食 ,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今释】 因挟带积食而导致的疾病 ,临床多见。小儿由于饮食不知自调 ,加上父母宠爱 ,易致食积内停 ,引起许多继发疾病 ;或因过饥过饱 ,喜食辛辣厚味 ,引发食积而致病。病因由积食引起 ,治应首先消除积食。理由有二 :(1)积食是某些宿病的发病诱因 ,宿病虽一时难去 ,但可先祛除食滞诱因 ,使宿病伏邪与饮食积滞二邪不能“狼狈为奸” ,自然可使病势衰减 ;(2 )积食是发病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3.
8 合旧疾者 必防其并【原文】 合旧疾而发者 ,必防其并 ,则敌之内应既绝。【译文】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 ,就好比断绝敌方的内应一样。【今释】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应防止新旧病邪会合。两种病邪相互搏结 ,病势就增长 ,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11 一病分治 用寡胜众 【原文】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 【译文】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证,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  相似文献   

5.
4 辨病选药 防微杜渐 【原文】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相似文献   

6.
13 病方进展 不治太甚 【原文】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译文】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惫的方法。 【今释】中医认为,疾病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正邪斗争的消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元气,指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致病因素。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内养正气,  相似文献   

7.
《用药如用兵论》出自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徐大椿是清代著名医家,他思维敏捷,善主谋略,行医长达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用药如用兵论》中,徐氏以用兵之道来比喻临床用药之法,认为在治病中应通盘考虑病邪、机体及药物三个方面,忽视一方,则难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用药如用兵论今释》的作者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介眉教授。作者在查阅历代医案及现代中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著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感悟,对《用药如用兵论》进行诠释,并列举临床案例来说明用药如同用兵的道理。 《用药用如兵论今释》从原文、译文、今释(病案举例、按语)几个方面连行论述,重点探讨十大用药原则,详细分析每一案例是如何体现这些治则的,把临床用药与用兵相比拟,使用药法则更易理解。综观古今医家,通过临床案倒验证徐大椿用药如用兵的观点,并专门给予论述者,未有其二。读者如能触类旁通,则对拓展临床思维方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9 辨明经络 遣使向导【原文】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 ,此之谓向导之师。【译文】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 ,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今译】 《医学源流论·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曰 :“病之从内出者 ,必由于脏腑 ;病之从外入者 ,必由于经络”。对疾病的治疗 ,徐大椿认  相似文献   

9.
10 寒热反用 分化离间【原文】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此之谓行间之术。【译文】 依据寒热施以反治方法 ,这叫做分化离间的策略。【今译】 “反用”即反治。是一种疾病出现假象 ,或大寒证、大热证 ,对正治法产生格拒时采用的治法。《内经》云 :“反治何谓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一般说来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 ,大多数疾病是可用正治的方法来治疗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病寒以热药 ,病热以寒药” ,说的就是寒热病的正治…  相似文献   

10.
12 数病合治 摧敌中坚【原文】 数病而合治之 ,则并力捣其中坚 ,使离散无所统 ,而众悉溃。【译文】 几种病如果一起治疗 ,就应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 ,使病邪分散并失去统领的力量 ,那么众多的病邪就会完全溃退。【今释】 《医学源流论·治病分合论》曰 :“有当合治者 ,如寒热腹痛 ,头疼泄泻 ,厥冒胸满 ,内外上下无一不病 ,则当求其因何而起 ,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 ,而其余症每症加专治之药一二味以成方 ,则一剂而诸症皆备。以此类推 ,则合治之法可知矣”。此乃徐大椿所言合治之法 ,主要是告诫医者在遇到几种病同时出现的情况时…  相似文献   

11.
14 病方衰退 穷其所之【原文】 病方衰 ,则必穷其所之 ,更益精锐 ,所以捣其穴。【译文】 病势正在衰退 ,就必须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 ,更增加精炼勇锐的药物 ,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今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病之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待其衰而已。”《灵枢·逆顺》曰 :“方其盛也 ,勿敢毁伤 ,刺其已衰 ,势必大昌。”这是一种根据邪正斗争的势态采取避实就虚的治疗方法 ,即在疾病起始阶段 ,邪未盛 ,正未衰之时 ,积极祛邪于初始 ;在疾病发展的高峰时期 ,邪正斗争剧烈之时 ,不必急于硬拼 ,待其衰减 ,乘虚打击 ,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堪称兵家双璧,此前湖北中医学院的张介眉教授主编了《三十六计与中医学》,延伸了清代名医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的思想,在中医的范围内阐明了“用医如用兵”的思想,为了更广泛全面的剖析这一思想,本文从《孙子兵法》与中医治疗学的角度试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兵法万变不离其宗,皆以攻击与打败敌人为目标、守护己方安全为前提,治病救人也与之相似,遣方用药意在祛除病邪,同时也要顾护正气,从而使病人恢复健康。兵法中的攻守与中医的攻法、补法有相通之处。张仲景受时代影响,较为注重“攻”法,即以祛邪为主。对于邪实之证,如阳明腑实证、痞证、结胸、水气等,有邪必攻。感受外邪,速攻速决,如治疗外感的方剂随着病邪由太阳到阳明的深入而变换,由表及里依次为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此外,进攻重速,收兵也需及时,中病即止,张仲景多次提到“停后服”“止后服”,即体现了该思想。在治疗虚实夹杂证时,张仲景多以祛除病邪为主,扶正补虚为辅,且补虚目的并非补其不足,而是为了使机体能承受药物的攻伐之力,补虚多是在病邪祛除后进行,如十枣汤服后需“糜粥自养”。当正气犹存,可耐受药力时,更是纯攻无守,如抵当汤。纯攻非长久之计,当中病即止。兵法思想与中医学有互通之处,可借兵法理解历代中医学说的理、法、方、药,但二者也存在差异,应有所取舍地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出现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多认为气血失调,冲任不固,五脏受损,经血妄行为本病致病之根。临床多以凉血收涩、益气养阴、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因瘀致崩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然崩漏出血量多,医者在治疗不专以活血化瘀之药治之,从而导致瘀血不去,崩漏不除。本文从诸医家对瘀血致崩的论述、瘀血崩漏形成的机理,来探讨"以活为止,以攻为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继婷  王俊霞 《河南中医》2010,30(9):839-840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大法。本文从痰饮的形成,饮邪的性质及特点,温药的功效综合分析,阐述痰饮病必用温药,说明温药既可温化饮邪,又可调节水液代谢,杜绝痰饮生成之源。而"和"者,调和也,应以温化、温运为原则。所谓"温药和之",就是使用温运、温化一类药物,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而达到扶正祛邪,助阳化饮的目的,对后世治疗痰饮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古代中医思想,在现代肿瘤诊疗中有借鉴意义:攻补治疗建立在病期基础上;中西攻补手段;不同病期的任务;“以平为期”思想是肿瘤治疗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11,(8):1708-1708
①食积酸心腹痛,大黄、牵牛之类,甚者礞石、巴豆。②酒积目黄口干,葛根,麦蘖之类,甚者甘遂、牵牛。  相似文献   

18.
风药的运用是李东垣的一大特色。其立足于脾胃内伤学说,将风药创造性的应用于各种内伤病证,创立了一系列名方,至今仍广泛使用。从其著作中可以发掘出风药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喉风论》为清代医家方补德所著,书中简要概括了喉风三因论,重点记载了方补德采用针刺治疗喉疾的学术特点,包括妙用开风路针,首创以日为法;重视喉科刺血疗法;主张针药结合。为针刺治疗喉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松柏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50-1251
清代王孟英祖孙四代共同辑了一本医话体的《重庆堂随笔》.书中集四代的零星经验、心得与学术见解,还有药用疏解,虽非其学术全貌,却有不少令人折服的新见,尤其论药的部分.70余味药用疏解条文,内容广泛,文笔活泼,有功能的介绍,有药理的诠解,有药物的使用方法,还有正古说之讹者.其中好些条文所述多鲜为人知,属法外之法,弦外之音,令人瞩目.这些显豁精当之论,确富实效却未登上"正册",只散在笔记类的东西中,也许是因未公认成俗的缘故,殊觉可惜.为便于临床时参考,照其体例,将论药部分作一粗疏钩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