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l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bcl-2相关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对3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包括部分硬化组织中上述动三种指标的mRNA及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ARγ、STAT-3及BAD mRNA和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RNA表达分别为PPARγ(χ^2=77.268,P〈0.05),STAT-3(F=370.187,P〈0.05),BAD(F=82.647,P〈0.05),蛋白表达分别为PPARγ(χ^2=7,590,P〈0.05),STAT-3(χ^2=22.419,P〈0.05),BAD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F=141.625,P〈0.05),其中mRNA分别为PPARγ(t=-2.628,P〈0.05),STAT-3(t= -3.810,P〈0.05),BAD(t=5,042,P〈0.05),蛋白分别为PPARγ(M=0.000,P〈0.05),STAT-3 (t=-3.759,P〈0.05),BAD(M=61.500,P〈0.05)与肿瘤大小,瘤栓有无,微转移灶及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等无关。PPARγ与STAT-3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正相关(r=0.750,P〈0.05,r=0.717,P〈0.05)。PPARγ与BAD mRNA蛋白表达均为负相关(r=-0.401,P〈0.05,r=-0.417,P〈0.05)。STAT-3与BADmRNA蛋白表达均为负相关(r=-0.617,P〈0.05,r=-0.485,P〈0.05)。结论PPARγ、STAT-3在肝细胞肝癌高表达而BAD低表达并与其组织分化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Twist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肝细胞肝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肝细胞肝癌标本(癌和癌旁组织)和10例肝硬化标本中Twist的表达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10例标本中的Twist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显示:Twist蛋白在肝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6%、19.2%和20.0%,Twist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癌旁或肝硬化组织(P〈0.05);大多数癌旁和肝硬化组织无Twist表达,癌旁与肝硬化组织相比阳性率无差别(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Twist mRNA和其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Twist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过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在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14例HCC患者资料。取术后无出血坏死的肿瘤组织标本行下列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肝脏巨噬细胞(CD68)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定性检测巨噬细胞在肝组织中的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癌旁组织(P<0.01),且主要存在肝血窦处,呈卵圆、星形或纺锤形,胞浆呈棕黄染色。结论巨噬细胞在肝癌组织中的分布少于癌旁组织,导致组织抗肿瘤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株和组织中胃泌素受体(GR)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四种人HCC细胞株和25例人HCC组织中GR的表达.结果 显示在较高一抗浓度下,三种人HCC细胞株可见GR阳性表达,表达强弱为SMMC一7721>HepG2>QGY-7701,在人HCC组织中GR的阳性表达率为56%(14/25).但GR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否乙肝后肝硬化、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有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显示出G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细胞肝癌中存有胃泌素受体表达.是否具有内分泌治疗意义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 14 例 HCC患者资料。取术后无出血坏死的肿瘤组织标本行下列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肝脏巨噬细胞(CD68)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 定性检测巨噬细胞在肝组织中的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癌旁组织(P<0.01),且主要存在肝血窦处,呈卵圆、星形或纺锤形,胞浆呈棕黄染色。结论 巨噬细胞在肝癌组织中的分布少于癌旁组织,导致组织抗肿瘤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及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hemer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肝癌及癌旁配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人肝癌细胞株以及永生化肝细胞株LO2中Chemer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hemerin在肝癌组织中、癌旁配对组织中、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90.00%、1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Chemerin mRNA在癌旁配对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肝癌组织(P<0.05).细胞检测结果发现,Chemerin mRNA在永生化的人肝细胞株LO2中高表达;在人肝癌细胞株中低表达.Chemer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HBsAg状态、甲胎蛋白(AFP)水平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肝癌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相关.结论 Chem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7.
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部分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肝癌标本中p53、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p53、Survivin、MMP-2、MMP-9及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1.1%、60.0%、37.8%及76.7%。经相关性分析,VEGF与MMP-2、VEG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MMP-2、MMP-9及VEGF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MMP-2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MMP-2阳性组中的相应指标(P〈0.05),MMP-9和VEGF中亦发现类似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播散结节、镜下微转移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53和Survivin与肝癌术后复发无关;MMPs和VEGF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可用于评价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9.
大鼠肝癌细胞与胚胎肝细胞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肝癌细胞与大鼠胚胎肝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RNA在肝细胞癌变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线索.方法 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近交系F334大鼠肝癌模型.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癌细胞和正常F334大鼠胚胎肝细胞,Trlzol法抽提细胞总RNA,进一步制备Hy3荧光标记的miRNA;利用ExiqonmiRNA基因芯片技术.采用含2056条探针的哺乳动物miRNA表达谱芯片对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其实验数据用SAM3.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原代培养可获得稳定传代的肝癌细胞及胎肝细胞,两者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miRNA芯片共获得7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68个表达上调(foldchange>2),10个表达下调(foldchange<0.5),部分miRNAs与肿瘤关系密切,其中has-miR-21为肝癌癌变相关miRNA.结论 正常肝细胞中存在着与肝细胞癌变及侵袭、转移相关的miRNAs,miRNAs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其表达特征的改变可能导致了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祖细胞标志物c-kit在人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硬化、40例肝细胞肝癌标本及3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以及c-kit、CD45免疫组化染色,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肝硬化组织门静脉炎症程度进行分型和评分,分析c-kit表达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正常肝脏中c-kit染色阴性。20/30例肝硬化中发现c-kit(+)细胞,位于门脉周围区域和纤维间隔内,个别阳性细胞整合到成熟胆管,肝硬化结节中没有发现c-kit(+)细胞。19/40例HCC组织中存在c-kit (+)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之间或肿瘤结节周围分散分布。HBsAg及Anti-HBc在c-kit(+)与c-kit (-)HCC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63,P〈0.05;χ^2=6.667,P〈0.05)。c-kit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紧密相关(χ^2=10.384,P〈0.05),分化程度越低,c-kit表达越高。结论骨髓来源的肝脏祖细胞参与了部分肝硬化病变过程中的肝再生及HCC的形成和发展,c-kit表达情况对于判断HCC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沙坦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STAT-1和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背部双侧切开找到肾蒂,行无创动脉夹夹闭造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氯沙坦预处理灌胃,苦味酸法测血清肌酐,免疫组化测肾组织切片中的STAT-1蛋白和ICAM-1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在6h和24h肾组织的病理和血肌酐数值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在缺血再灌注6h和24h与假手术组对比血清肌酐数值明显升高,肾组织切片在6h时STAT-1和ICAM-1蛋白已有表达,24h时两指标表达均明显上调;氯沙坦预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6h和24h时与模型组对比,血肌酐数值明显下降,同时肾组织中STAT-1和ICAM-1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结论:氯沙坦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STAT-1和ICAM-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锌原卟啉对种植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种植性乳腺癌细胞凋亡及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3(STAT-3)的影响。方法应用种植性乳腺癌模型,结合ZnPP、钴原卟啉(CoPP)处理,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并HO-1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检测癌组织中HO-1、CAS-3、bel-XL、STAT-3蛋白表达。TUNEL法评价肿瘤细胞凋亡。结果ZnPP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低于其余各组(t=3.6324,P〈0.01);CoPP组最大(t=3.5546,P〈0.01)。ZnPP组肿瘤组织内的HO-1 mRNA、HO-1蛋白及HO-1酶活性均低于其余各组,而CoPP组高于其余各组。ZnPP组STAT-3及bel-XL蛋白表达低于CoPP组(t=2.4216,P〈0.05)(t=4.3706,P〈0.01),CoPP+ZnPP组STAT-3高于空白对照组(t=2.7965,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nPP组CAS-3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其他组相比较明显增高(t=3.6856,P〈0.01)(t=3.5969,P〈0.01)。结论ZnPP可能通过抑制HO-1蛋白的表达来降低STAT-3和bcl-XL蛋白表达,从而增加CAS3的表达。并可能由此增加了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浓度,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者血清中GPC3进行测定,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0.85±0.58)μg/L;肝硬化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2.45±0.61)μg/L;健康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14±0.22)μg/L。HCC患者血清GPC3浓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者(H=327.000,P=0.0001),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2,P=0.429)。当以3μg/L为诊断界值时,GPC3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85.9%。当AFP以20μg/L为诊断界值时,其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和76.2%。GPC3对HCC的敏感性显著高于AFP(χ2=10.995,P=0.001)。在23例AFP阴性的HCC患者中有17例GPC3阳性,阳性率为73.9%(17/23)。GPC3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898vs0.814)。结论血清GPC3对HCC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kk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0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DKK3mNA水平表达情况和22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DKK3蛋白水平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228例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DKK3mRNA水平中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P0.05),DKK3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DKK3蛋白高表达肝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KK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说明DKK3是一种抑癌基因,并且预后结果分析提示DKK3有可能在抑制肿瘤增长,分化,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5例配对的肝癌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标本中IFITM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FITM3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IFITM3干扰片段转染在肝癌Hep G2细胞后,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FITM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8.2%vs.23.5%,P0.05),低/中分化的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的肝癌组织(80.0%vs.8.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IFITM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2 399 vs.0.9 565,P0.05);IFITM3表达量与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均P0.05)。Hep G2细胞转染IFITM3干扰片段后,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减弱。结论:IFITM3在肝癌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密切相关,提示IFITM3在肝癌的恶性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和筛选有效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GFR3)表达的siRNA序列,构建相应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根据FGFR3序列,设计3条siRNA序列及1条对照序列:以pRNAT-U 6.1/Neo为载体,并以载体中同时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编码序列为转染效率内参照;采用脂质体法将pRNAT-U 6.1/Neo-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FGFR3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FGFR3蛋白质表达变化;[^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3H-Tdr)和细胞克隆形成法分析DNA合成变化及细胞生长能力。结果所设计合成的3条siRNA序列中均能抑制FGFR3的表达,对mRNA表达抑制率约为74.04%~87.25%,在蛋白质水平表达抑制率为19.65%~90.40%。转染siRNA后,HepG2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DNA合成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结论siRNA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FGFR3的表达,并继而抑制肝癌细胞的DNA合成和生长,能够为肝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新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人肝癌中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p110beta和前强啡肽的表达.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0例人中晚期肝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I3Kp110beta和前强啡肽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PI3Kp110beta和前强啡肽在中晚期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比10%;80%比20%,P<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中PI3Kp110beta和前强啡肽处于过度表达状态,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在合并糖尿病(DM)肝细胞癌(HCC)和癌周组织的表达,探讨ANGPTL3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45例HCC手术标本(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的癌和癌周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CC肿瘤组织中ANGPTL3 mRNA的表达强度和未合并糖尿病的肿瘤组织表达强度分别为2.01±0.54和1.25±0.35,(P<0.01)。在癌旁组织中,合并糖尿病的和未合并糖尿病的ANGPTL3 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1.55±0.46和0.95±0.35(P<0.05)。结论ANGPTL3在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TSSl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TNM分期的关系.对肝癌患者进行5年生存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MTSS1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8.000,P<0.05);肝癌组织比肝硬化组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000,P<0.05);MTSS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血管侵袭和肿瘤包膜有关(分别U=259.000,258.500,202.000,均P<0.05),与肝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MTSS1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级间呈负相关,即临床TNM分级越早期所对应的MTSS1表达水平越高(rs=-0.383,P<0.05).MTSS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TSS1阴性及弱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34.1%,52.3%,x2=6.386,P<0.05).结论 MTSS1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肝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预示预后不良.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TSS1 ( metastasis suppressor 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MTSS1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cirrhosis and normal liver tissues.Single-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Correlations between MTSS1 expression and TNM stage were analyzed with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Postoperative 5-year survival was evaluated using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analysis.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TSS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normal liver tissue ( U = 168.000, P < 0.05), and liver cirrhotic tissue ( U = 106.000, P < 0.05); MTSS1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NM stag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lymph vascular invasion and tumor capsule ( separately U = 259.000, 258.500, 202.000, all P < 0.05).MTSS1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age, gender, tumor size, AFP level, an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MTSS1 expression and TNM stage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 rs = - 0.383 , P < 0.05 ).Postoperative 5-year survival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MTSS1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and weakly positive expression (respectively 34.1% and 52.3% , x2 =6.386, P < 0.05).Conclusions MTSS1 high express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indicating a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