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的关系.方法:抽取初中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共1072名学生(年龄12 ~24岁),用青少年担忧倾向性问卷(WTQ-CA)和Frost完美主义问卷(FMPS)测查其担忧倾向性和完美主义,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之间的得分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了解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的关系.结果:女生WTQ-CA总分高于男生[(86.9±21.7) vs.(82.9±25.0),P<0.01].高中生WTQ-CA总分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91.9±25.6) vs.(84.3±24.9),(84.1±19.9),均P<0.01],初中生和高中生FMPS总分高于大学生[(155.2±23.5),(155.6±30.0) vs.(147.0±23.4),均P<0.01].FMPS总分>175组的WTQ-CA总分[(101.4±22.8) vs.(72.7±17.1)]及因子分高于FMPS总分<127分组(均P<0.01).FMPS总分与WTQ-CA总分呈正相关(r=0.41,P<0.001),FMPS担心出错、父母要求因子分与WTQ-CA总分及各因子分正相关(r=0.19 ~0.50,均P<0.01),FMPS个人标准因子分与WTQ-CA学习担忧、关系担忧和健康担忧因子分呈正相关(r=0.20、0.27、0.20,均P<0.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级越高,女生(β=0.12)和总样本(β=0.12)的WTQ-CA总分越高(均P<0.05);FMPS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得分越高,男生(β=0.39、0.18)、女生(β=0.46、0.26)和总样本(β=0.44、0.19)的WTQ-CA总分越高(均P<0.05).女生担心出错(0.46 vs.0.39)、父母要求(0.26 vs.0.18)得分对WTQ-CA得分的回归系数大于男生(均P<0.05).结论:高中生完美主义和担忧倾向性水平较高,青少年完美主义可能与担忧倾向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完美主义、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01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完美主义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存在差异;②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与完美主义总分(r=0.178,P<0.01),担心错误维度(r=0.223,P<0.01),父母期望维度(r=0.109,P<0.05),行动的疑虑维度(r=0.314,P<0.01),以及消极完美主义(r=0.213,P<0.01)均有显著正相关;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行动的疑虑、担心错误和个人标准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34,P<0.01)。结论医学生完美主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完美主义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3.
强迫障碍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与强迫障碍发生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以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61名强迫障碍患者及按照性别、年龄(±3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1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负性事件[(40.8±50.6)vs.(13.8±21.4)]、家庭实际亲密度[(61.0±14.0)vs.(66.7 ±11.3)]及适应性[(39.9±12.0)vs.(47.3±9.5)]、积极应对[(25.7±6.4)vs.(36.0±6.1)]、消极应对[(37.3±5.5)vs.(31.3±5.8)]、父母养育方式[如病例组父亲情感温暖(42.6±12.6),对照组(47.9±10.7)]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迫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是积极应对(OR=0.14;95%CI:0.06-0.32);危险因素是消极应对(OR:3.74;95%CI:1.30-10.82)及家庭适应性之差(OR=5.97,95%CI 1.61-22.14).结论: 个人应对方式及家庭关系与强迫障碍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自尊(R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CFMPS)问卷为研究工具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 1全体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平均得分为80.741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上,存在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086,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8,P0.05);3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担心错误"维度(Beta=5.686,P0.001)和"行动疑虑"维度(Beta=0.127,P0.05)能显著预测孤独感;自尊在"担心错误"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行动疑虑"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能预测孤独感,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对296名大学生施测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CFMPS)和安全感量表(SQ)。结果:1父母期望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t=4.256,P0.001)、独生(t=2.005,P0.05)和年级差异(F=4.320,P0.01),个人标准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624,P0.01);2人际安全感维度存在显著的独生(t=2.457,P0.05)和生源地差异(t=2.117,P0.05);3安全感各维度及总分与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个人标准等维度以及完美主义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条理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4行动的疑虑、担心错误和条理性3个维度均能很好的预测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和安全感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完美主义和安全感相关显著,完美主义能够很好的预测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调查,以分层取样方式,于同一学期在北京地区的三所大学抽取选修心理学公共课的非心理学专业1-3年级本科生337名(男生152人,女生185人;年龄16~24岁).利用已修订的中国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完美主义高分组在父亲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和拒绝否认上得分高于低分组[(2.4±0.5)vs.(2.0±0.4)、(2.2±0.4)vs.(2.0±0.3)、(1.5±0.5)vs.(1.4±0.5),P<0.001],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得分上高于低分组[(1.4±0.5)vs.(1.2±0.3)、(2.4±0.4)vs.(2.2±0.4)、(1.6±0.5)vs.(1.4±0.4),P<0.001];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与父亲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和拒绝否认正相关(r=0.36、0.24、0.27,P<0.05或0.01),与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呈正相关(r=0.32、0.34、0.29,P<0.05或0.01),与SCL-90量表各条目均呈正相关(r=0.19~0.41,均P<0.01).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与多种心理病理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改善作用,为建立我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模式奠定基础。方法:共入组49例6~16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其中训练组3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对训练组患儿进行为期14周的社交技能训练,每周训练1次,每次90 min,家长接受同期团体训练以了解患儿训练的内容。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14周结束时,分别对训练组和对照组患儿用异常行为量表评估患儿孤独症症状的变化程度。结果:训练组训练14周后,异常行为量表总分[(53.1±27.6)vs.(37.0±23.4)]和社会退缩[(14.6±8.7)vs.(10.0±6.6)]、不恰当言语[(3.8±2.7)vs.(2.8±2.7)]、情绪不稳[(12.3±8.9)vs.(7.5±6.3)]、刻板行为[(4.9±3.7)vs.(3.8±3.0)]、多动[(17.4±9.4)vs.(12.8±8.2)]等5个因子分均较训练前下降(Ps0.05)。训练前两组间异常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训练14周后训练组异常行为量表总分[(16.1±14.3)vs.(1.1±15.5)]和社会退缩[(4.6±6.2)vs.(-0.9±5.1)]、情绪不稳[(4.8±5.3)vs.(-0.7±4.3)]、多动[(4.6±5.5)vs.(0.8±6.0)]等3个因子的基线-终点减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s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并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和多动症状。对不恰当语言和刻板行为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儿童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关系的调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70例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用躯体异常量表(Waldrop Scale,WS)进行微小躯体异常(minor physical anomalies,MPAs)评定,用CT测量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评定认知功能。选取对照组Ⅰ(n=42)与对照组Ⅱ(n=170),比较对照组Ⅰ和研究组之间的脑室值,对照组Ⅱ和研究组之间的MPAs,并进行认知功能与WS、脑室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哈氏值[(5.28±0.37)vs.(4.94±0.34)]、三脑室宽度[(3.83±1.14)cm vs.(3.16±0.41)cm]及WS总分[(3.77±1.29)vs.(1.70±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室指数[(1.55±0.18)vs.(1.65±0.22)]及前角指数[(3.52±0.30)vs.(3.77±0.34)]低于对照组(均P0.01)。②哈氏值与领悟、木块呈负相关(r=-0.26,-0.28;P0.05),侧脑室体部指数和侧脑室宽度指数与图形排列呈正相关(r=0.33,0.32;P0.01)。③WS总分与填图、操作总分及全量表分呈负相关(r=-0.29,-0.24,-0.25;均P0.05)。④MPAs明显组(WS总分≥4)的算术[(8.29±2.72)vs.(9.63±2.31)]、木块[(5.21±2.53)vs.(7.25±2.70)]、操作总分[(31.53±7.35)vs.(35.34±8.04)]及全量表分[(74.29±10.23)vs.(79.94±12.76)]均低于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均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损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有关,提示该病的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一般少年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状况,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5个城市的3247名14 ~ 19岁的少年.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测.该分量表包括运动协调、感觉整合、脱抑制三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神经系统软体征越严重.结果:本样本中,不同类型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发生率在0.5% ~27.2%之间,最常发生的神经系统软体征依次为左手手指感觉障碍(27.2%)、右手手指感觉障碍(25.7%)、节律拍打障碍(25.1%)、左右定位障碍(18.3%)和左手皮肤书写感障碍(14.5%).男生的运动协调分[(0.8±1.4) vs.(0.6±1.2)]、感觉整合分[(1.2±1.4) vs.(1.0±1.3)]、脱抑制分[(0.3±0.6)vs.(0.2±0.5)]及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2.6±2.9) vs.(2.0±2.5)]均高于女生(均P<0.01).不同年龄组少年在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及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表现为低年龄组得分高于高年龄组得分.结论:一般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症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症状,神经系统软体征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神经性厌食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33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66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由神经性厌食患儿家长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的评定.结果:两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6.8)vs.(10.0±7.9),P>0.05].神经性厌食组的破坏纪律与违法行为因子分[(2.1±1.6)vs.(2.7±1.7)]低于正常对照组,自杀与自伤行为因子分[(2.2±2.6)vs.(1.2±2.2)]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在所有条目中,神经性厌食组不吃早餐行为及对家庭成员撒谎行为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暴食行为或者暴食后再呕吐出来的行为、因为过度节食而出现头晕出冷汗及体力不支等躯体不适、存在自杀的想法、自杀的计划及自杀行为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性厌食组自评不健康饮食与缺乏体力活动因子分低于家长评定结果[(3.7±2.5)vs.(6.8±3.6),P<0.01],神经性厌食组自评总分[(11.7±6.8)vs.(14.5±9.8)]及其他各因子分与家长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所有条目中,神经性厌食组自评不吃早餐行为[(0.2±0.5)vs.(1.4±1.3)]及不喝牛奶/豆浆行为的得分[(1.2±1.3)vs.(1.8±0.2)]低于家长评定结果,作弊或抄袭行为的得分[(0.6±0.9)vs.(0.2±0.4)]高于家长评定结果(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儿童少年存在较多的自伤自杀的观念和行为、暴食行为、暴食后呕吐行为及因过度节食而出现躯体不适,神经性厌食少年的破坏纪律行为、违法行为及对家庭成员撒谎等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