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中手术患者引流管种类繁多,我们采用票夹固定引流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选用市场销售的彩色票夹(2cm×1cm),直接用票夹将引流袋夹于床单、褥子、枕头旁或衣服上。每个票夹专门固定1条管道,根据引流管位置夹于床铺边缘的床单及床垫,并在票夹上贴标签注明引流管名称,防止混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4年3月开始使用长尾票夹固定一次性引流袋,通过对1 867例患者的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用规格为19 mm的长尾票夹(图1)。经临床实验,此夹负荷重量>1 kg(尿袋和引流袋的最大容量为1 000 ml,重1 kg)。(2)方法。用长尾票夹将引流袋环部夹在床单(床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固定引流管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给病人所置的各种引流管滑脱,传统的固定方法是采取两道固定法。第1道将引出体腔外的引流管用胶布或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第2道则是用别针将引流管远端固定于床单上。这种固定方法的缺点有:(1)别针开口端的无意打开,会误伤病人;(2)手术病人经常同时要置几根引流管,床单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术前、术后需放置胸腔引流管的病人37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例,将胸腔引流瓶挂钩固定于床沿下,不用别针同时把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对照组186例,按常规把胸腔引流瓶挂钩固定于床沿下,同时用别针将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比较2组病人的引流管固定效果及病人的舒适影响度.结果 实验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折叠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胸腔引流管脱出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胸腔引流管固定的舒适影响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腔引流管连接不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的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病人的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用夹子夹在床单上垂于床沿,病人下床活动时取用不方便。为此,我科选用衣架挂于床底下,再将管道带挂于衣架挂钩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衣架1个。1.2方法将衣架挂于床板下,再将管道挂于衣架挂钩上。2优点此种方法取材简便,简单易行,得到病人好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流管不同固定方法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完整病历资料且意识清醒的外科胆总管手术后需放置引流管的病人40例,按手术时间的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取引流袋(引流瓶)用系带或挂钩固定于床沿下,不用别针将引流袋(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对照组按常规将引流袋(引流瓶)用系带或挂钩固定于床沿下,同时用别针将引流袋(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比较两组引流管固定效果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引流管折叠脱出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引流管通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引流管固定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引流连接管不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不会增加引流管折叠脱出的危险,引流通畅,且对病人的舒适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引流管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引流管不同固定方法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外科手术后需放置各种引流管的病人2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8例采取将引流袋(引流瓶)用系带或挂钩固定于床沿下,不用别针同时把引流袋(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对照组108例按常规把引流袋(引流瓶)用系带或挂钩固定于床沿下,同时用别针将引流袋(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比较两组引流管固定效果及对病人舒适影响度.结果 实验组引流管脱出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引流管折叠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引流管固定舒适影响度比较具显著差异(P<0.01).结论 引流连接管不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不会增加引流管脱出的危险.发生折叠的危险性比常规操作法低,对病人的舒适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肠道肿瘤外科术后患者常需留置各种粗细不一的引流管,如胃管、导尿管、骶前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管等,且留置时间较长,需经常更换引流袋.为了加强对外科管道的安全管理,我院除采用传统的2道固定法,即先将引出体外的导管用胶布或缝线固定于皮肤上,然后用别针将引流管远端固定于床单上外[1],还将写有各种引流管名称的不同颜色标识牌粘贴于引流管近端,其增加了医护人员操作、观察记录的安全性及便利性,但由于标识靠近患者身体,粘胶渐溶后标识易松动脱落,且给患者带来了摩擦、异物感等不适,加之传统的2道固定法别针开口端易于打开,导致引流管脱落、误伤患者,且床单经常被刺损耗加快,操作不仔细会刺破气垫床褥,弊多利少[2].我们肠道肿瘤外科于2010年自制二合一式标识固定夹,应用于术后各种引流管的固定,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各种引流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红妍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624-1624
外科手术后病人常需保留较多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T型管、盆腔引流管、肛管、导尿管等。为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术后我们把各种引流管用别针妥善固定在床单上。但每次给病人翻身、拍背时,只能先把固定好的引流管解开后,再给病人进行其他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和病人下床活动不受限制,我们对50位术后病人使用自己制作的引流管固定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既方便术后病人的随意翻身,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备长100 cm、宽2 cm的腰带,腰带左右各粘长20 cm的粘钩,腰带2/3处系挂钩(图1)。2使用方法先在病人腰部固定好腰带,然后将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在挂钩上。3优点3.1腰带左右各粘20 cm长的粘钩,适用于各种体型的病人。3.2病人在床上可随意翻身,安全可靠。3.3取材方便,缝制简单,经济实惠。3.4患者下床活动或进行各种检查时,也可随身系上固定带,引流管保持通畅,有利于病情观察。3.5系上固定带,病人感觉舒适、安全,不必担心脱落。图1引流管固定带各种引流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金红妍$延边大学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延吉133000引流管;;固定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术前、术后需放置胸腔引流管的病人37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0例,将胸腔引流瓶挂钩固定于床沿下,不用别针同时把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对照组186例,按常规把胸腔引流瓶挂钩固定于床沿下,同时用别针将引流瓶上的连接管固定于床单上。比较2组病人的引流管固定效果及病人的舒适影响度。结果实验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折叠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胸腔引流管脱出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胸腔引流管固定的舒适影响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引流管连接不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的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胸腔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经常遇到引流管固定不当导致折管、管道从衔接部滑脱等现象发生,不仅威胁着患者安全,也困惑着护理人员。传统方法是将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cm,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通常用血管钳将靠床边两处床单夹起,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引流管从中通过。留出适宜长度的引流管,要求是既要便于患者翻身活动,又要避免管道扭曲受压。但从  相似文献   

12.
膀胱冲洗是长期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我科于 2 0 0 2年 6月起采用密闭式输液冲洗法为留置导尿患者进行膀胱冲洗 ,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 一次性气囊导尿管 ,一次性输液导管 ,一次性输液针头 ,全套导尿用品。2 方法  ( 1)按常规插入一次性气囊导尿管 ,留置导尿成功后 ,接一次性引流袋 ,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于床单上 ,排空膀胱。 ( 2 )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排尽空气 ,接输液针头 ,关闭调节夹。安尔碘消毒导尿管末端 ,同静脉穿刺法将针头斜刺入导尿管后固定穿刺处 ,打开调节夹 ,调节滴速 ,当注入 2 0 0~ 3 0 0ml冲洗液…  相似文献   

13.
胆道探查术后的病人均需留置T管,T管放置时间较长,一般为7~14d。通常固定引流袋的方法有:用绳子、纱布绷带或剪裁一次性输液皮条等系于床旁。拔管前,先试行夹管:常用胶布、架子或绳子将引流管打折后夹一段时间,然后再放开;逐步增加夹管时间,观察胆汁引流的情况,再次夹紧。以上这些操作比较繁琐,对此,我科应用上海曹扬医药用品厂生产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又称3L袋)上的截流夹,经回收处理后用于引流袋的固定和引流管的夹管,实用、经济,效果良好。1材料3L袋上有控制液体流动的截流夹,配制完液体后用剪刀先把加药液的3条导管剪断,取下3个截流夹,放入容器内备用。待病人输液完毕,再用剪刀剪断输液胶管,取下3个截流夹后一起放入熏箱内,30m in取出后放入容器内备用。2使用方法2.1固定引流袋:打开截流夹,将引流袋的系带放入截流夹内,根据T管放在床旁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位置,用截流夹夹住床单(双层)约1~2cm,然后关闭即可。2.2拔管前夹管:将引流管打折后,直接横插入截流夹内,然后直接关闭。如果需要放开引流,直接将引流管从截流夹中抽出即可。3优点3.1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每个3L袋有6个截流夹,只需待液体配制完和输液完毕,即可收...  相似文献   

14.
病人留置在体内的引流管种类较多,如脑室引流管、血肿腔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等等。引流袋的固定须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固定的位置、高度。临床上大多数引流袋的固定用绷带、胶布、绳子、别针、挂钩固定在床头、床尾、床边、床单上,操作较繁琐,也存在固定不牢;床单位变得零乱,不利于从事其他操作。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中进行留置引流管固定时,常使用别针或止血钳将胃管、引流管、尿管等管道固定在床单或患者衣物上。患者在变换体位或活动时,引流管易受牵拉,有滑脱的危险和发生引流液体倒流的可能。别针为锐器,有将患者刺伤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对于烦躁不安或昏迷的患者危险系数较大。止血钳夹反复夹闭引流管易导致引流管破裂或断裂,且止血钳易刺伤患者或丢失。  相似文献   

16.
巧挂引流袋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管道引流的病人,常规将引流袋挂在床边挂钩上,如无挂钩则用绳系在床边。床旁挂钩虽然方便,但病人在翻身或床上活动时,引流袋有时容易从挂钩上滑出,而有多个管道引流时,一个挂钩经常不够用,并容易导致引流位置不当,用绳带固定则在更换引流袋时不方便。为此我们采用大号别针(见图1)挂引流袋达到了理想效果。如病人有管道引流时,只要将引流袋挂在别针上,别在床单上即可。多个管道引流在根据需要增加别针的个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科改湿纱布覆盖法为干纱布覆盖颈部固定加局部湿润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方法(1)用无菌镊子夹取8cm×16cm双层干纱布1块,纵向一端剪一5cm的开口,开口端压于气管导管托盘下固定,另一端覆盖在气管套管外口,使之形成一“门帘”。(2)护士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均匀地喷洒在套管外口正上方面积3cm×3cm的干纱布上即可[1,2]。优点(1)新方法适用于清醒、昏迷、躁动患者。患者翻身、叩背时,纱布不会滑脱至床单上造成污染,既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又节约了纱布。(2)新方法纱布不易移动、滑脱,呼吸道湿润效果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引流袋在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中常遇到需灌肠患者多而灌肠筒少的现象 ,且灌肠筒使用后需清洗、消毒。而用一次性引流袋改装成的灌肠袋既可满足需求 ,又方便、快捷。 1 制作与使用 将一次性引流袋纵向对折 ,再将下端反折 2cm ,以其交叉点为中心剪一边长为 2cm的棱形 ,将引流管末端的护帽去除 ,接头处连接肛管 (或肛管头 )。使用时将引流管下端用止血钳夹闭 ,袋内倒入灌肠液 ,将棱形切口挂于输液架上即可。 2 优点  ( 1)一次性使用 ,避免交叉感染 ;( 2 )方便、快捷、安全、无菌 ,无需清洗消毒 ;( 3 )袋面透明且有刻度 ,便于观察进液量 ;( 4 )较一次性灌肠器价格低…  相似文献   

19.
总结15例危重患者经口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清醒患者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其讲述留置鼻肠管的重要性,同时向面部受伤患者介绍现代医学美容的先进性,告诉其等身体恢复健康后再进行美容可以改善形象.做好管道护理:每班观察并记录鼻肠管道自动移行置入长度,注意管道的通畅并防止扭曲或压迫;置管后用宽1 cm、长80 cm的医用鞭带,把牙垫固定于患者口腔门齿处,将鼻肠管在门齿处用胶布固定于牙垫上,在距离口腔8~10 cm处再用胶布将鼻肠管固定于同侧面部,清醒患者嘱咐其避免用手拉扯管道,不能合作患者与其家属沟通说明留置鼻肠管的重要性后适当约束患者双手,防止其拉扯拔出管道;每天更换牙垫及胶布,每天予西吡氯胺含漱液进行口腔清洗2次,防止口腔感染;注意把牙垫及鼻肠管置于口腔中间,尽量不靠近臼齿,固定时将牙垫固定于门齿处,发现位置有偏向予及时纠正,防止患者用牙齿夹或咬管道;含渣食物及不能磨成粉末的药物尽量避免从鼻肠管注人,防止发生堵管.本组患者置管期间无1例发生脱管、堵管、管道扭曲或压迫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徐意  王茵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76-4077
术后患者常需要留置很多引流管,如T型管、胃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这些引流管一般放置2~10d不等,甚至更长.保证引流通畅以及防止导管滑脱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别针和橡皮筋将引流管固定于床单上,其缺点是不规范,分步骤进行,耗时费力;安全性差,易刺破皮肤及引流管造成感染.据美国疾病控制防御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罹患传染病80%~ 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