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评估人群矿物质摄入量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 同时使用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对89名上海市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并对两种调查方法测得的钙、镁、铁、锌、铜、锰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称重法调查的6种矿物质元素的摄入量高于化学分析法(P<0.05),称重法调查的平均每天钙、镁、铁、锌、铜、锰摄入量比化学分析法分别高20.9%、67.4%、19.5%、84.4%、46.7%和33.3%;称重法与化学分析法测得的钙、镁、铁、锌、铜、锰摄入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672、0.521、0.524、0.538和0.691.结论 称重法测得的人群膳食矿物质摄入量高于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评估人群矿物质摄入量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同时使用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对89名上海市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并对两种调查方法测得的钙、镁、铁、锌、铜、锰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称重法调查的6种矿物质元素的摄入量高于化学分析法(P<0.05),称重法调查的平均每天钙、镁、铁、锌、铜、锰摄入量比化学分析法分别高20.9%、67.4%、19.5%、84.4%、46.7%和33.3%;称重法与化学分析法测得的钙、镁、铁、锌、铜、锰摄入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672、0.521、0.524、0.538和0.691。结论称重法测得的人群膳食矿物质摄入量高于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医院中尿液检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检查,其方法包括干化学分析法和镜检法。尤其是干化学分析法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应用广泛,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是干化学分析法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本研究采用尿液镜检法来与干化学分析法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差异,并讨论导致其不同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干化学分析法在尿液检验中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将1 000例患者的尿样分别用干化学分析法和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以尿沉渣镜检为金标准,观察干化学分析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等.结果 干化学分析法检验红细胞的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87.61%,假阳性率为12.4%,假阴性率31.68%;干化学分析法检验白细胞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4.02%,假阳性率为16%,假阴性率为35.26%.亚硝酸盐: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同时有73例阳性,符合率100%.结论 尿干化学分析法检验尿液有形成分具有较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常规尿检法检测尿液成分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集的1000例患者的尿检标本,均对其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常规尿检法进行尿常规检查.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红细胞的阳性率高于显微镜镜检,而显微镜常规尿检对白细胞、尿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和显微镜常规尿检法进行尿常规检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具体应结合实际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一种简易的化学分析方法,快速且较准确地确定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简易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50例泌尿系患者常见结石的主要成分。并将结果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的结石成分结果相比较。结果:使用简易化学分析法测定的结石主要成分与红外光谱法测定的主要结石成分相符,并依据结果作符号分析,发现使用简易化学分析法与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主要成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结石的简易化学分析法与传统化学分析法、X线衍射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比较,具有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经济、高效准确等优点,值得向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推荐。  相似文献   

7.
<正>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且在治愈后仍然会有约80%的患者复发。因此分析结石的成分,并针对不同成分结石研究其最佳溶石药物在术后辅助治疗结石和防止结石复发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方法有很多,主要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两大类。化学分析法操作简单、试剂价廉易得,但只能对简单结石样品进行定性分析,且会对样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物理分析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法、偏振光显微镜分析法、X射线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通常称为临床生化检验的,西方国家叫临床化学(clin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临床化学,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辅助临床诊断的学科。起初,临床化学所采用的基本上是已在工矿业实验室的使用的分析技术。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即滴定法),量气法(用于测定反应中所涉及的气体体积)和肉眼比色分析等。但生物样品中的血液和体液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化学分析法与镜检法检测尿血细胞的比较。方法采用Uritest-50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分析法和镜检法对门诊患者晨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0例中用干化学仪检出尿红细胞和显微镜检查符合者90例,不符合者10例,尿白细胞和显微镜检查符合者87例,不符合者13例。结论用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尿液分析的同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经验鉴定,只是对中药的初步鉴定,要对中药进行科学鉴定,还要结合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如果能用电脑图像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差热分析法等这些现代新型鉴定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探讨粉甘草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的合理性。方法:采用TLC法,分析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甘草栓皮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未去栓皮甘草供试品色谱和甘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未显相同颜色和大小的荧光斑点。结论: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有较明显的不同,推测粉甘草在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2.
常用苦寒药对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传统认为有伤胃作用的9味苦寒药黄连、山豆根、黄柏、黄芩、栀子、苦参、大黄、汉防己、龙胆草对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味药物分别给大鼠连续灌胃10d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胃与血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9味苦寒药对胃黏膜MTL、血与胃黏膜PGE2均有降低趋势;对血中GAS影响为苦参、栀子、龙胆使其显著增加(P<0.05),而大黄、黄芩使其显著降低(P<0.05)。结论9味苦寒药超临床用量使用,对大鼠MTL、GAS、PGE2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使胃与血中PGE2下降,并能显著降低胃黏膜MTL。  相似文献   

13.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发现:经方中甘草的用量以27.8 g居多,最多可用至69.5 g,最小用至3.5 g;生甘草多用于热证、疔毒、疮疡、饮证等,而炙甘草多用于表证、中焦虚弱、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营卫不和等证;经方中未标注用法的甘草并非一定是生甘草,应根据病因、病机、病证以及甘草在方中的作用而定;经方中的炙甘草应当是“炒甘草”,而非蜜炙甘草;甘草能调和诸药,在不同的方剂(可用于散剂、攻剂、温剂、清剂、毒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当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或与方中其他药物等量时又可明显体现出主治作用,如治疗肺系疾病、心悸、羸瘦、产后虚等,并能很好地缓解躁、急、痛等症状;甘草常与麻黄、桂枝、大黄、桔梗、芍药、干姜、小麦、大枣等配伍,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粉甘草去除栓皮的净制加工合理性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探讨粉甘草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的合理性。方法:采用TLC法,分析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甘草栓皮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未去栓皮甘草供试品色谱和甘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未显相同颜色和大小的荧光斑点。结论:甘草栓皮与未去栓皮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有较明显的不同,推测粉甘草在净制加工中去除栓皮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红花等5种药材中农药(666,DDT)残留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红花,延胡索,大青叶,板蓝根,桔梗及土壤中所含农药666、DDT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之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门诊有效病案的资料及处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方法等探讨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57首处方132味药物。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依次为白芍、枳壳、柴胡、陈皮、法半夏、甘草、川楝子等;药物分类主要分为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等;归脾经或胃经药物最多,其次是肝、胆经。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即C1类:枳壳、柴胡、白芍、陈皮、法半夏;C2类:川楝子、延胡索、甘草;C3类:白术、熟党参、茯苓、炙甘草、砂仁、厚朴。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海螵蛸-枳壳、竹茹-法半夏、柿蒂-枳壳、川楝子-枳壳-白芍-柴胡、白芍-枳壳-法半夏-陈皮-柴胡等药物组合。【结论】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的思路为:把握病因病机,辨清标本虚实与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重视理气,强调中焦气机与少阳枢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筛选具有较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作用的中药。【方法】收集近15年关于乳腺癌中医治疗的有效文献,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确定高频中药,制备其含药血清,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分别观察各高频中药含药血清作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B-MB-231)12、24 h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筛选出的高频使用中药为川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牛膝。这5种中药的含药血清对MDB-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牛膝对MDB-MB-231细胞迁移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蒲公英、川芎、白花蛇舌草对MDB-MB-231细胞侵袭能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的高频中药川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牛膝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胡止痛方配伍的化学和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元胡止痛方提取物的化学和药效学的影响,阐明延胡索与白芷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薄层层析和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镇痛实验两种模型比较元胡止痛方复方提取物、单味延胡索和单味白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镇痛作用的关系。结果:元胡止痛方复方提取物薄层层析斑点与单味延胡索和单味白芷提取物的斑点相对应;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提取物、单味延胡索和单味白芷提取物均具有镇痛作用,前者作用明显强于后两者。结论:提示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和白芷具有协同作用,元胡止痛方配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大黄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黄不同炮制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鉴别及炮制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以指纹图谱软件计算相似度,并进行图谱比较。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不同大黄炮制品间的成分差异显著。结论本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较全面的反映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甘草因疗效显著、药理作用明确,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20个黄酮类化合物和6个三萜类化合物被陆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16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细胞培养是获得甘草有效成分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主要生产甘草黄酮类成分。综述了近年来从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细胞培养方法对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以及毛细管电色谱法、HPLC法、免疫测定法等检测甘草化学成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