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微粒凝集试验(TPPA)同时检测50例梅毒疑似血清,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TRUST和TPPA试验的敏感性符合率达到84%,但TRUST特异性差。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可作为梅毒患者的疗效观察(定量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作为确诊试验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在诊断早期先天梅毒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93例(1例双胞胎)新生儿血标本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和TP-IgM-WB检测,探讨TP-IgM-WB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梅毒孕妇所生的93例新生儿中,常规综合方法早期诊断先天梅毒26例,TP-IgM-WB法诊断先天梅毒32例,6例TP-IgM-WB血清试验阳性但常规综合方法疑似病例经18个月随访后最终确诊为先天梅毒,两种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31)。结论 TP-IgM-WB用于诊断早期先天梅毒优于常规综合诊断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二期梅毒皮疹中梅毒螺旋体基因检测和浸润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皮疹的形成机制和细胞免疫在梅毒皮疹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巢式PCR方法对24例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二期梅毒疹标本进行了梅毒螺旋体DNA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期梅毒皮损中的浸润细胞进行检测。结果:24份二期梅毒疹标本中10例(45.8%)检出了梅毒螺旋体DNA,所有标本银染色未发现苍白螺旋体(TP)。二期梅毒皮损浸润细胞中CD45RO( )T细胞100%阳性,68.2%有CD68( )巨噬细胞,此外还有少量CD20( )B淋巴细胞和CD57( )NK细胞。结论:二期梅毒疹的形成原因可能为螺旋体感染皮肤局部所致;二期梅毒疹皮损中浸润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免疫在二期梅毒皮损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血站血液检测的常规必检项目之一,如何选择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实验方法对临床输血安全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IJSA)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用梅毒螺旋体明胶粒子凝集试验(TPPA)作了确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宏燕  钟梦 《中华实用医学》2003,5(10):66-66,6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再用英国TPHA梅毒螺旋体确认试剂盒确诊,并选择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在220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感染者21例(9.55%),对照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发现梅毒螺旋体感染者1例(1.2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梅毒在中国发病率居高不下。梅毒检测成为许多服务行业、义务献血者等群体体检的必检项目之一,也是现症病人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目前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19S-IgM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19S-IgM-TPHA)、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对不同时期梅毒的诊断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梅毒的检测多采用血清学试验。我科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即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中RPR法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而ELISA和TPPA法为特异性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应用3种不同的血清学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16例、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疹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感染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1)诊断方法:孕妇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即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②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2)治疗方法:予苄星霉素240万u单位肌注,1周后重复肌注,持续3周新生儿血清学阳性儿科对症处理。并对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与同期分娩者对围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11例中,早产3例(27.3%),死胎4例(36.4%)。结论: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故加强孕期宣传及产前梅毒血清学筛查,对阳性患者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以减少梅毒对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而且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螺旋体一旦侵袭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目前,广泛用于血站和临床筛选的血清学方法是检测非特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2019—2022年间西华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梅毒阳性检出的情况,为分析豫东地区梅毒(treponema pallidum, TP)流行情况和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9—2022年门诊患者6331例和住院患者100 948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法)进行梅毒检测。结果 从107 279份样品中检测出梅毒阳性1 427例,其中门诊患者阳性率为6.51%;住院患者阳性率为1.01%;男601例,女826例,女性梅毒感染率略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7岁、18~40岁、41~65岁和66岁以上人群的阳性占比分别为6.73%、26.98%、33.29%和33.01%。结论 2019—2022年豫东地区住院患者梅毒的总体阳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41~65岁为感染高峰。  相似文献   

12.
谢杰 《求医问药》2011,9(6):131
目的:通过报道神经梅毒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2月诊治的神经梅毒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头颅CT均有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率75%,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 TPPA)100%阳性;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66.7%,细胞数增高阳性率58.3%。结论:脑脊液TPPA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脑脊液TPPA检测也可以呈阳性结果。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性传播依然是神经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比较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梅毒抗体蛋白印记法(Westem—blot)检测250例患血清。结果 TRUST方法特异性及灵敏度较低;Westem—blot特异性为100%,但敏感性较差;TPHA与ELISA两种方法在检测梅毒抗体时灵敏度与特异性都比较好,而且相当接近。结论ELISA法因其准确性及方法学的优势,为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30例神经梅毒的临床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梅毒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及上海华山医院2000~2007年诊治的30例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头颅CT和MRI均有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率80%,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96.7%阳性;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66.7%,细胞数增高阳性率53.3%。结论:脑脊液TPPA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脑脊液TPPA检测也可以呈阳性结果。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珂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89-4590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梅毒筛查方法。方法:以TP-ELISA、TPPA、RPR三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215例。结果:共检出TP-ELISA阳性46例,阳性率为1.09%;TPPA阳性44例,阳性率为1.04%;两者阳性的符合率95.7%;RPR阳性29例,阳性率0.69%,与TPPA相比的阳性符合率为61.3%(27/44)。结论:TP-ELISA是住院人群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抽取8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3.0 mL静脉血,离心后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液标本.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式对各组研究对象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及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8.8%)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96.3%)高于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高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度(10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特异度(100%)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特异度(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在不同分期的梅毒患者中均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易于自动化及标准化操作,可应用于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本地梅毒感染流行特征,为新疆梅毒高发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4年诊治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临床分期:主要隐性梅毒患者3年总计1 642例(96.7%),一期29例(1.7%)、二期13例(0.77%)、三期3例(0.18%)、胎传梅毒11例(0.6%);②地域:乌鲁木齐市高流行地区682例(40%),其次喀什地区118例(6.9%);③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性918例(54%)、女性780例(46%)];④民族:汉族患者多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汉族813例(47.9%)、维吾尔族620例(36.5%)、哈萨克族99例(5.8%)];⑤文化程度:依次为高中508例(29%)、大专及以上443例(26.1%)、初中374例(22.0%)、小学302例(17.7%);⑥婚姻:已婚人群为主要感染人群总计1 498例占88.2%、未婚发病人数200例11.8%;⑦接触史: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要人群总计1 116例(65.7%)、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接触感染259例(15.3%);⑧最有可能感染途径:异性之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1 351例(79.5%)、母婴传播10例(0.59%)。 结论 新疆地区梅毒发病仍然呈高流行趋势,明确新疆梅毒高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助于梅毒的防控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梅毒在全球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大 ,对梅毒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已成为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我院对于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采用TP的布氏超显微系统暗视野检查和梅毒血清学试验 (TRUST和TPPA)两种方法。现将我院门诊病人中资料比较完整的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我院门诊拟诊为梅毒患者 ,男 85例 ,女 35例 ,年龄 18~ 6 5岁。其中一期梅毒 (硬下疳 ) 5 6例 ,二期梅毒 (扁平湿疣 ,鳞屑性斑疹或玫瑰疹 ) 4 4例 ,潜伏期梅毒 (无皮疹 ) 2 0例 ,病程…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感染早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损伤,未经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眼、骨骼、心血管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本文对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系统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为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预防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宇  娄金丽  冯霞  刘意  魏虹娟  唐冬松 《北京医学》2015,37(12):1149-1151
目的 探讨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将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神经梅毒的患者按照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分为神经梅毒组(38例)及非神经梅毒组(62例),均采集脑脊液、血清进行梅毒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TP-ELISA、TPPA、RPR检测,比较TP-ELISA、TPPA、RPR 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血清与脑脊液标本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脊液TP-ELISA、TPPA、RPR 3种方法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94.7%、100.0%、55.3%,特异性分别为71.0%、85.5%、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0.9%、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100.0%、78.5%.ROC曲线分析,TPPA的AUC=0.989,P<0.000 1;TP-ELISA的AUC=0.961,P<0.000 1.神经梅毒组与非神经梅毒组血清TP-ELISA的S/CO值分别为28.01±1.46和23.74±1.37,TPPA中位数分别为1:640、1:320,RPR中位数分别为1:6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脑脊液TP-ELISA标本的相关系数r=0.4,P=0.000;TPPA的相关系数r=0.3,P=0.001;RPR的相关系数r=0.4,P=0.000.结论 脑脊液TPP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脑脊液TP-ELI-SA存在一定假阳性,应联合RPR作为筛查试验,TPPA作为确证试验.脑脊液梅毒3种检查方法与血清检测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