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癌症患者病前有负性情绪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负性情绪者。社会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心理因素促使肿瘤发生机制可能是某种精神刺激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而使肿瘤发生的机率增加。这提示我们在预防癌症的工作中除了重视生物,理化因素外,还应重视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另外要求我们在治疗癌症病人的过程中,除手术、放疗、化疗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表明,亲人去世、家庭不和、工作不顺心、各种事故等引起精神压抑的人易患乳腺癌、肺癌。病人一旦患上疾病,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加快疾病的发展,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还能增强病人抗癌治疗的耐受性,减轻治疗的副反映,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3.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癌症的病因不明。目前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已日益引起关注,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康复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6-04相关癌症与心理因素的文章,检索词“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canc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6-04期间相关心理因素的文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理因素,癌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②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③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④心理康复对癌症转归的影响。开始查找全文,所查文献为RCT研究类文章,未排除是否盲法。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6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16篇。42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中16篇系重复研究,4篇为Meta分析研究。选取22篇进行综述。其中有12篇对心理因素的分类、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加以阐述。6篇研究了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8篇分析了癌症患者对治疗的反应。18篇文章总结了心理社会康复处理对癌症转归的影响。 资料综合:心理因素中性格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可能与各种肿瘤的发生有关;生活事件及应付事件能力与各种肿瘤的发生也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启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环路,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癌症的治疗及所伴随的副反应常可构成暂时或持久的心理冲击。在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行为训练、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干预,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可促使其康复。 结论: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癌症患者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外,还应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癌症患者的预防和康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在疾病被确诊后,情绪会发生急尉的变化,一般表现为以下3种负性情绪:(1)诅丧、绝望;(2)焦虑、暴躁;(3)恐惧。这些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以及治疗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减轻或消除癌症患的负性情绪,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所采取的一些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身心独立看待。随着神经内分泌学和免疫学的结合而兴起的心理神经免疫学发展,这种身心分离观念已被打破。目前已有理论认为,心理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通过免疫系统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也可以实现这种效能。1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影响事实上,人们早就注意到了心理因素对肿瘤的影响。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对恶性肿瘤患者作心理调查时发现克制自己,压抑愤怒,有不安全感及有不满等情绪的人易患恶性肿瘤。因此有学者认为:“情绪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癌症”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它的确诊、诊治过程和难以控制的疼痛,常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消极)情绪。负性情绪被称之为“癌的活化剂”,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影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负性情绪还可加重躯体症状及药物毒副反应,降低痛阈。故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或转移负性情绪,对提高癌症患者的抗癌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报道有55.3%的冠心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又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因素对脑梗死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情感障碍及生活相关事件对脑梗死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对178例脑梗死患及87例对照组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的情感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 焦虑情感发生率,智能障碍组74.49%,非智能障碍组60%,对照组14.94%,抑郁情感发生率,智能障碍组78.57%,非智能障碍组51.25%,对照组20.69%。负性生活事件,智能障碍组79.59%,非智能障碍组63.75%,对照组13.79%。结论 脑梗死后的抑郁焦虑情感可能与肢体瘫痪相关,并与病变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生活事件的刺激可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产生,其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9.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与是否就诊及时,饮食、休息、活动不当,情绪紧张及用力排大便:等有直接关系外。因尿潴留导致病人情绪的不稳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或由于排尿不当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危及生命亦屡有发生。我科护理人员于2003年以来除了重视患者饮食、休息、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等问题外,还应重视排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析癌症患者负性心理产生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癌症患者负性心理的产生根源,为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情感障碍及生活相关事件对脑梗死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对178例脑梗死患者及87例对照组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情感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焦虑情感发生率,智能障碍组74.49%,非智能障碍组60%,对照组14.94%,抑郁情感发生率,智能障碍组78.57%,非智能障碍组51.25%,对照组20.69%。负性生活事件,智能障碍组79.59%,非智能障碍组63.75%,对照组13.79%。结论脑梗死后的抑郁焦虑情感可能与肢体瘫痪相关,并与病变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生活事件的刺激可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产生,其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癌症的病因不明。目前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已日益引起关注,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康复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6-04相关癌症与心理因素的文章,检索词“psychologicalfactorandcanc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6-04期间相关心理因素的文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理因素,癌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②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③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④心理康复对癌症转归的影响。开始查找全文,所查文献为RCT研究类文章,未排除是否盲法。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6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16篇。42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中16篇系重复研究,4篇为Meta分析研究。选取22篇进行综述。其中有12篇对心理因素的分类、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加以阐述。6篇研究了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8篇分析了癌症患者对治疗的反应。18篇文章总结了心理社会康复处理对癌症转归的影响。资料综合:心理因素中性格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可能与各种肿瘤的发生有关;生活事件及应付事件能力与各种肿瘤的发生也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启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环路,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癌症的治疗及所伴随的副反应常可构成暂时或持久的心理冲击。在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行为训练、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干预,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可促使其康复。结论: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癌症患者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外,还应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癌症患者的预防和康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书平  李映原 《临床荟萃》1997,12(18):832-833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多种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早已被医学科学所公认。而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性格特征等社会、心理、精神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在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已成为研究癌症病因学方面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对66例住院癌症患者,应用Huai.yin抑郁量表为主测查癌症患者病后伴有的抑郁性神经症以及其它相关负性情绪等问题。现将测查结果和分析报告如下,以便对今后防癌、治癌临床和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缓解负性情绪.[结论]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发展、顸后有显著影响,心理干预在冠心痛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缓解负性情绪.[结论]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发展、顸后有显著影响,心理干预在冠心痛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报道有55.3%的冠心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又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旨在揭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格、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老龄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侯玉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23-2525
章分析了人格和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1)人格特征从内部影响着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各种疾病的产生,由此有关的人格包括:A型与B型人格,神经质,敌意与情绪压抑,失望和悲观等,这些特征在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精神疾病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生活事件、控制感、社会支持和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这些分析对今后研究和解决老年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 ,我国每年有 12 0万人患癌症 ,10 0万人死于癌症。尽管癌症的发病因素多且复杂 ,但其中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1 不良情绪对癌症发病的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可分为正性情绪 (如愉快 )和负性情绪 (如愤怒、恐惧、忧虑、悲哀等 )。正性情绪可保持内分泌适度平衡和身体机能协调 ;长期的负性情绪则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引起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 ,促使肾上腺皮质醇分泌增加 ,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 ,使癌细胞得以生长繁殖。国外研究表明 ,…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因素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武汉大学医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83),治疗无效的纳入对照组(n=53),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52.57&;#177;11.54和33.80&;#177;5.90;U=9.25,P&;lt;0.01);而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36.68&;#177;8.76和55.68&;#177;23.36;U=5.60,P&;lt;0.01),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心理测评时焦虑情绪多较高,其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也较高,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经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支持总分、焦虑自评量表等4个因子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鉴别作用,归类正确率为78.69%。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调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与非留守患儿住院期间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方法共纳入175例人住我院的农村留守及非留守患儿,其中非留守患儿90例,留守患儿85例。记录所有患儿的负性情绪及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留守患儿相比,留守患儿存在愤怒、忧虑、郁闷、恐惧等负性情绪以及言语障碍、特殊学习障碍、睡眠障碍、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遗尿症等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发生比例更高,二者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与非留守患儿相比,留守患儿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及行为问题,其很可能持久迁延而最终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学习及适应的困难。因此,对于留守患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及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出现的负性情绪及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