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压包扎法对促进深部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压包扎法对促进深部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根据伤口情况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程序换药后用敷料包扎伤口;观察组按常规程序换药用敷料包扎伤口后,再加用自制绷带卷压在伤口上面固定包扎,以比较加压后伤口的愈合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绷带卷伤口包加压扎法,能促进深浅部伤口尽早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局部应用汇涵术泰护创液(HVHA)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身患压疮须行创面换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在换药过程中,一组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常规碘伏消毒皮肤后纱布覆盖创面.另一组患者则应用汇涵术泰护创液清创和创面喷洒和湿敷.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 换药时给患者应用护创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情况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所需换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对压疮创面的换药过程中,用护创液的伤口创面愈合比仅使用生理盐水清创,碘伏覆盖创面的伤口创面愈合快,能较好地防止创面感染,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封闭敷料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计81处伤口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伤口护理过程中,对照组伤口采用传统敷料换药,观察组采用封闭型敷料换药,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有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时间。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5.37%;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与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处理伤口的基础上,封闭型敷料更有助于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造口袋在胃肠外科手术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肠道术后引流管周溢液及拔除腹腔引流管后窦道渗液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用造口袋,对照组用常规法,比较其窦道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窦道愈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减少,患者感觉舒适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袋用于胃肠外科手术伤口可促进窦道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对拔甲术后伤口愈合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门诊收治的80例行单纯拔甲术治疗的踇趾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换药时在用敷料及纱布包扎前伤口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换药时直接用敷料及纱布包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消失时间、术后换药次数、伤口结痂厚度、结痂时间及拔甲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痂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拔甲术后伤口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换药时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菌纳米创伤贴对外科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使用无菌纳米创伤贴,对照组使用普通市售纱布,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纳米创伤贴可有效用于外科手术伤口的包扎及换药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因肽和磺胺嘧啶银联合应用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清创、剪除水疱后,用金因肽喷湿烧伤创面再用磺胺嘧啶银涂于烧伤创面包扎换药治疗。对照组在清创、剪除水疱后直接用磺胺嘧啶银涂于烧伤创面包扎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伤口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金因肽和磺胺嘧啶银联合治疗Ⅱ度烧伤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查小英 《大家健康》2017,(12):228-229
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腹部渗漏伤口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术后引流管漏液的患者84例,按照病例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伤口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造口袋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每日换药次数、皮肤损伤次数、换药时间、医疗费用以及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护理前后进行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换药次数、皮肤损伤次数、换药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自我效能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之后出现渗漏伤口的患者使用造口袋能够缓解伤口渗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疗法在手术切口二期愈合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切口二期愈合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0例)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换药,观察组运用湿性愈合疗法进行伤口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换药次数及治疗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同时,观察组在换药次数与治疗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切口二期愈合患者实施湿性愈合疗法,较常规换药方法总有效率高,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壁式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在外科切口裂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伤口裂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壁式中心负压吸引方法,对照组采用新型伤口敷料维持切口湿润,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每天平均换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以及抗生素使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处理切口裂开是有效的,能降低住院成本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