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大鼠胃黏膜形态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造模组49只。取49只造模组大鼠采用喂食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的方法复制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取3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埋线组,每组各16只。埋线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选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穴进行穴位埋线,每10 d治疗1次,共埋线治疗6次。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只抓取,不治疗。空白组正常喂养。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毛色、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SOD及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埋线组大鼠胃黏膜的外在形态和光镜下形态,均更加接近于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血清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的形态,提升CAG大鼠SOD活性,降低MDA水平。通过清除自由基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可能是穴位埋线疗法治疗CAG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动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行开腹关腹操作)、模型组(行结肠吻合术)、针刺组,针刺组及假手术组术后均针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连续3d。检测各组大鼠排便情况、核扫描胃液相排空实验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假手术组均能显著缩短腹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和质量,降低60min胃残留率(均P0.05或P0.01);针刺能促进结肠吻合术后结肠组织的溃疡愈合,减轻炎症水肿。【结论】针刺足三针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与其能促进胃排空及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西药组(剂量为15 mg/kg丙戊酸钠)、针刺组,分组进行预处理后,以腹腔注射青霉素钠(570万U/kg)复制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各组造模后70~85 min内脑中线Fz区与Pz区脑电图电压、频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Fz区与Pz区的电压高于空白组(P<0.01),而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的电压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造模后脑电频率A变慢,而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的频率A均比模型组增快,其中埋线组最快,对频率A的影响以Pz区明显(P<0.05或P<0.01);模型组造模后Fz区与Pz区脑电频率B也变慢,埋线组和针刺组频率B均增快(P<0.05或P<0.01),西药组频率B增快不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针刺和西药丙戊酸钠均可降低癫痫大鼠痫性放电电压、增快脑电频率,具有抗痫作用。但与单纯针刺相比,穴位埋线可延长穴位刺激效应时间,减少治疗频率,而与西药治疗相比则可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氯氮平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埋线组、氯氮平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2组大鼠均灌胃氯氮平,由5 mg.kg-1.d-1渐增至30 mg.kg-1.d-1,而后递减至22 mg.kg-1.d-1,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服用氯氮平60 d后埋线组选取两组穴位:①百会、心俞(双)、曲池(双);②大椎、脾俞(双)、足三里(双),交替埋线,每5 d治疗1次,共12次。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并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长期服用氯氮平可使大鼠体质量显著性增加,DA和5-HT含量显著性降低(均P<0.05或P<0.01),而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性抑制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升高下丘脑中DA和5-HT的含量(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轻氯氮平副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能升高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牛桦  李涛  何晓华  胡雨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78-118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方法将90例CAG患者疗法分为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0例,治疗后对3组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CAG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组80.0%,药物组76.67%。埋线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明显(P<0.05),SF-36评分增高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对CAG患者的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49日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4只。采用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法复制PCOS伴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关元、足三里(双)、上巨虚(双),太冲(双)、中极、三阴交(双)2组穴位,每隔7 d给予穴位埋线1次,共4次。治疗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性激素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子宫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胰岛素、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空腹胰岛素、T、LH水平降低(P0.05),FSH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治疗组卵巢、子宫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GLUT-4、IRS-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GLUT-4、IRS-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子宫内膜GLUT-4、IRS-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与电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2组取穴相同,为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梁门、大横、腹结、曲池、血海、阴陵泉、丰隆、阿是穴,穴位埋线组给予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即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进针时应用呼吸补泻法),电针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体质量和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电针组为8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呼吸补泻的穴位埋线法与电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明显效果且疗效相当,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经穴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将105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内关组、太冲组、光明组、太溪组、蠡沟组,每组15只。各针刺组以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l、3、7、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7、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光明组S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 d时,太冲组SBP降幅显著优于内关组、蠡沟组、太溪组、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DBP、MBP降幅显著高于太溪组、光明组(P0.05),与内关组、蠡沟组大鼠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1、3、7、15 d时,太冲组SBP、DBP、MBP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对SHR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针刺内关、太冲、光明、太溪、蠡沟等单穴和"非穴",且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以清热燥湿和胃法组方的胃炎清胶囊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成年大鼠,交替用新鲜牛胆汁、丙三醇及乙酰水杨酸大剂量灌胃制备慢性胃炎模型.模型成立后分组给药,并设空白与阳性药对照.治疗6周后取胃,分析胃液成分并进行胃组织形态学病理分析.结果 造模使大鼠胃液的pH升高,胃酸分泌减少,胃黏液屏障的黏液游离.病理学可见胃黏膜上皮变性,固有膜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腺体变短、数目减少及结缔组织增生等萎缩性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胃炎清使胃液游离酸和总酸度明显提高,胃液蛋白酶活性增强,胃液中游离黏液分泌减少;胃黏膜组织的病变程度减轻,病理计分下降.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胃炎清胶囊对治疗大鼠慢性胃炎有效.可缓解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并减轻胃黏膜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蛋白表达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手术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穴,每天1次,治疗7 d;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前后大鼠海马区Calbindin-D28k蛋白表达的变化,造模后1~2 h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lhindin-D28k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针刺后大鼠大脑海马区Calbindin-D28k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P<0.01).大鼠在造模后1~2 h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分均有阳性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上调Calbindin-D28k蛋白的表达,减轻细胞内Ca2+超载,可能是针刺保护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