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报道文献共49篇,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文献涉及62例患者,死亡21例,好转4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肺部疾病史、原患疾病、间质性肺病发生时间等指标可能为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6.802,P=0.03)、有肺部疾病史(OR=10.910,P=0.047)及在14天内发生间质性肺病(OR=15.354,P=0.002)是导致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肺部疾病史及早期发生间质性肺病存在死亡的风险高,应加强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监测及防治,减少致死性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吉非替尼"和"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炎"与"gefitinib"和"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nterstitial pneumonia"为检索词,检索2002年7月—2015年3月CNKI、VIP及Pub Med数据库收载的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效个案报道41篇,计49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70岁及以上患者20例(41%)。使用吉非替尼后14 d内出现间质性肺病15例(31%),其中死亡10例。结论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病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降低致命性间质性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可引起间质性肺疾病(ILD),引起ILD的平均时间为24~42d,发生率为0.44%~2.0%,病死率为0.12%~0.5%。ILD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干咳和发绀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性阴影及蜂窝状间质阴影。高龄、男性、吸烟史、ILD史和长时间用药等为吉非替尼致ILD的危险因素。用药期间应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ILD应及时停药,并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5):698-701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间质性肺炎(ILD)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以及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吉非替尼致ILD是其治疗NSCLC罕见却致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需了解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当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确诊后,必须立即停用吉非替尼,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抑制ILD向肺纤维化转变;症状较严重者可先选择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而后改为常规剂量并逐渐减量;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为了增加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肺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治疗,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治疗NSCLC致ILD的严重不良反应,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源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2012年CHKD数据库,对53篇药源性IL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药源性ILD,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5∶1.0);用药后出现ILD的时间分布在2天~10年,死亡率高达37.7%左右;引起ILD的14种药物中,列第1~4位的依次是胺碘酮、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6.
吉非替尼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俊兵 《中国药房》2010,(2):162-16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4~2008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有关吉非替尼致不良反应文献23篇,共3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不良反应中,61~7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29.03%);消化系统损害10例(32.2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例(25.81%)、间质性肺炎6例(19.35%);30例为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约30%的不良反应在用药10d内发生;死亡3例,均为间质性肺炎。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情况。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等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30日), 收集国内上市的8种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与化疗比较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试验组干预措施为EGFR-TKI单药, 对照组为化疗, 结局指标包含ILD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效应量为风险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RCT共15项, 其中吉非替尼相关研究6项, 厄洛替尼5项, 埃克替尼和阿法替尼各2项;试验组患者共2 318例, 对照组1 9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总体IL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47%(34/2 318)比0.51%(10/1 975), OR=2.44, P=0.004], ILD相关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近年关于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单用或合并用药研究中导致停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用药的危险因素。方法:查阅、综述、分析近几年关于厄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单用或合并用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具有耐受性好且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但该类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依然应当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4月~2019年8月CNKI、WanFang Data、VIP及PubMed数据库,对收集到的恩替卡韦致ADR文献报道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国籍、原患疾病、用药剂量、合并用药,ADR出现时间、类型、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恩替卡韦所致ADR病例46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29例,63.04%);男性35例(76.09%),女性11例(23.91%);用药剂量多为0.5 mg·d-1;用药1个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24例,52.17%);患者主要来源于东亚国家和地区(37例,80.43%);恩替卡韦所致ADR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最多,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新的严重的ADR为视力减退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ADR关联性评价:很可能35例,可能9例,肯定2例。结论:临床应重视恩替卡韦所致ADR,尤其应关注易发生ADR的高风险人群,早期发现,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在未经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2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未经化疗的Ⅳ期NSCLC患者,予以吉非替尼单药250mg/d口服,直到疾病进展或因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2月后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生存率。结果客观有效率为26%,疾病控制率为61%;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皮疹、乏力、腹泻和肝功能异常。无间质性肺疾病(ILD)发生。1年生存率为58%。结论研究证实了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晚期NSCLC有效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厄洛替尼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临床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问质性肺疾病(ILD)是厄洛替尼严重而少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8%,病死率为0.8%~2.4%。厄洛替尼引起ILD的中位时间为用药22d,临床表现为干咳、低热、呼吸困难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实验室检查显示低氧血症。男性、高龄、有基础肺部病变及吸烟等为危险因素。厄洛替尼致ILD的主要机制为免疫介导和药物的直接毒性。避免对高危患者用药、使用低剂量、避免与其他化疗药物和/或放射治疗同步应用、加强呼吸功能监测是预防厄洛替尼致ILD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ILD应立即停用厄洛替尼,换用其他EGFR—TKI。厄洛替尼致ILD的治疗以抑制炎症反应及防止肺纤维化为主要目的,主要措施包括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感染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2.
阿来替尼是第二代靶向ALK融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小分子靶向药对于ALK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病(ILD)。本本报道了1例右肺恶性肿瘤(cT1N3M0ⅢB期)患者服用阿来替尼600 mg bid近3个月出现发热、胸闷气促、咳嗽、两肺实变影,考虑ILD。停用阿来替尼,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予以阿来替尼600 mg bid治疗同时调整激素用量,肺部病灶接近完全消失且未再出现ILD症状近3月。该例患者发生ILD不良事件后成功重新启用阿来替尼,可为今后临床遇到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泮托拉唑""急性间质性肾炎"为关键词,通过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总结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共检索到9篇文献15例关于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个案报道。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50岁以上患者有11例(占73.33%);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周(占66.67%)。结论:泮托拉唑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与性别、年龄、长期反复用药有关,使用过程中应正确选择用药人群,加强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的用药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8年我国内地甘露醇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ADR)文献源病例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2012~2018年我国内地医药学学术期刊中甘露醇注射液严重ADR病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与原发病、甘露醇注射液用法用量与用药合理性、ADR发生时间、类型、临床表现与转归等。结果:共检索获得55篇文献,1 553例ADR病例,其中严重的ADR 1 166例。男性673例(57.72%),女性426例(36.54%),性别不详67例(5.74%)。患者年龄范围1~87岁,40~69岁占81.22%;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损伤3种原发病的病例数合计占病例总数的83.54%。静脉注射1 121例,口服用药45例,用法用量均符合规定。严重ADR主要表现为渗透性肾病363例(31.13%)、急性肾衰232例(19.9%)、水与电解质紊乱163例(13.98%)、神经系统损害191例(16.38%),口服给药导致肠梗阻45例(3.86%)。新的严重ADR为低颅压反应、过敏性哮喘。1 166例严重ADR病例中死亡51例,均由急性肾衰所致,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结论:甘露醇注射液的严重ADR仍然较多,应当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彬  李明春 《中国药房》2014,(6):550-554
目的:总结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近10年来关于吉非替尼的文献,对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和结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但易产生不良反应、获得性耐药性;吉非替尼基因组学研究和临床上联合用药以及个体化用药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吉非替尼(Gefitinib,易瑞沙)是AstraZenica公司开发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目前获准的适应证为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NSCLC以及一线治疗存在EGFR基因特定位点突变的晚期NSCLC。间质性肺疾病是吉非替尼引起的少见、但可致命的严重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治疗致间质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究伊布替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伊布替尼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伊布替尼所致IFIs的文献,对文献报道病例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伊布替尼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及合并用药,IFIs发病时间、发生部位、病原学情况、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73例伊布替尼所致IFIs病例。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多(82.19%);原患疾病主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4.38%);73例患者中有68例伊布替尼给药剂量符合说明书规定;13例患者联用了其他药物;79.45%的患者IFIs发病时间在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部位主要为肺部(46.94%)及中枢神经系统(30.61%);曲霉菌(49.35%)为主要的致病菌,病死率高达31.51%;大部分病例的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和"可能"。结论:伊布替尼致IFIs具有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应在用药早期加强监控,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吉非替尼ADR报告,总共60位患者66例ADR,分别对其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和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不良反应中,61~8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最多(58.33%);62.13%的ADR在用药1个月内发生;消化系统ADR占28.79%、皮肤及其附件ADR占31.82%、呼吸系统ADR占18.18%;死亡9例。结论:吉非替尼ADR多数表现轻微,采取适当的处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需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术前应用吉非替尼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试验性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辅助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评估肿瘤反应性。方法报道2例我科术前应用吉非替尼辅助用药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应用吉非替尼后,患者肺部病灶及淋巴结明显缩小,周围浸润明显减轻,有利于术中分离,完整切除病灶。结论吉非替尼对部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可作为术前新辅助试验性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张楠  张捷  王新  艾超 《肿瘤药学》2022,12(5):681-684
分析1例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因服用吉非替尼片导致Ⅱ级骨髓抑制的病例,提示临床警惕吉非替尼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骨髓抑制风险,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吉非替尼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