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与正常人的颅脑结构形态学差异, 探讨有助于iNPH影像学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3.0 TMR对10例iNPH患者及12名年龄相仿正常人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全脑3D T1WI扫描。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iNPH患者CSF分布、白质及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 VBM分析发现, 与正常人相比, iNPH患者侧脑室、3脑室、两侧侧裂池及鞍上池扩大, 内囊体积增大, 大脑纵裂旁以及额顶叶灰质体积增大;纵裂池及额顶叶脑沟变窄, 胼胝体压部、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及额顶叶深部白质体积减小, 双侧颞叶灰质、尾状核、丘脑、海马体积缩小。结论 iNPH患者出现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的形态变化, 除此之外尚存在其他颅脑结构改变, 这些形态改变有助于iNPH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存在的姿势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流管应用于管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iNPH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国际和日本iNPH诊疗指南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iNPH,术前均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放液试验阳性,均采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按分流管型号的不同,使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50例(可调压抗虹吸组),不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19例(抗虹吸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9例iNPH患者在随访时有8例失访,余6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 6%(51/61)。可调压抗虹吸组45例患者疗效(显效62. 2%,有效24. 5%,无效13. 3%)明显优于抗虹吸组16例患者(显效18. 7%,有效56. 3%,无效2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6);性别、年龄、病程分期以及术前腰穿脑脊液压力对术后疗效并无显著影响(P均> 0. 05),可调压抗虹吸管是影响V-P分流术疗效的有利因素(P <0. 01)。结论 V-P分流治疗iNPH安全、有效;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临床疗效较佳,可作为首选,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鉴于资料有限,尚未发现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术前脑脊液压力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及脑室穿刺测压、CT脑池造影等检查, 测量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与脑室内压力, 根据不同情况行脑室外低位引流及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等治疗, 观察患者转归。结果经测量5例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与脑室内压力不相等, 且脑室内压力为负。脑池造影显示5例病例均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1例患者经脑室外低位负压引流后症状好转, 3例患者进一步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临床症状好转, 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未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的情况下, 侧脑室、蛛网膜下腔压力不等, 当脑组织压或蛛网膜下腔压力下降时, 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产生压力梯度, 在压力梯度作用下脑室扩张, 脑室内压下降甚至为负压, 这可能是负压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CT脑池造影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明确其机制提供有力证据, 脑室外低位引流及三脑室底造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采用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的iNPH分级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iNPH分级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术前观察的敏感指标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4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首发症状和手术前检测脑脊液压力作为敏感指标,评价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以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有效率为88.9%)就诊和术前检测脑脊液压力在130~190 mm H2O之间(有效率为83.4%)的患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8.9%和27.3%).结论 首发症状和术前脑脊液压力测定可以预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NPH患者42例,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释放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显效31例(73.8%),有效7例(16.67%),总有效率90.47%;无感染、堵管或死亡等现象。术后各脑室参数:Huckman值、Hensson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NPH的诊断及分流术的选择需结合综合临床资料;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NPH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常压力脑积水与脑萎缩均为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二者在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上均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极易将二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等严重后果。现将外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与外伤性脑萎缩鉴别如下。1发病机制(1)外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是由于外伤后颅内出血,红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并随脑脊液循环堵塞蛛网膜颗粒,甚至堵塞中脑导水管及脑室,造成脑脊液吸收循环障碍。随着脑室内压力升高,脑室系统代偿性扩大,脑脊液的吸收面随之增加,使得脑脊液的产生与吸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形成正常压力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以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软脑膜与蛛网膜发生粘连,使脑脊液吸收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脑积水。脑外伤后脑水肿使脑室、中脑导水管受压变形也是引起脑积水的重要原因。严重颅脑损伤除可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积水外,还可直接造成脉络丛和室管膜的损害,干扰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促进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1]。(2)外伤性脑萎缩是由于外伤后局部脑组织血管发生破裂或阻塞,病灶周围血管痉挛或闭塞,组织水肿,导致病灶及周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细胞坏死,细胞数量减少,脑组织丢失,形成局部脑萎缩。如果外伤造成广泛的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的发病率不断增长。iNPH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现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类似,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现NPH被认为是第一位的可治性痴呆。该综述分别从常规磁共振、脑脊液流动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波谱成像、弹性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等功能成像六个方面对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1965年R·Adams及其同事描述了一种称为正压性脑积水(NPH)的新的临床痴呆综合征,20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有关文献加以综述。 NPH的基本概念:①患者精神运动迟缓;②步态不稳;③尿失禁;④发病隐袭;⑤气脑造影有特征性的脑室扩大,且因蛛网膜下腔梗阻皮层表面没有空气;⑥CSF压力正常;⑦脑脊液分流术能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22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无一例因分流管所引起的感染、排斥反应及堵管等现象。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4例,好转6例,效果不明显但未加重2例。结论: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在出现典型的“三联症”之前尽早确诊,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腰穿检查选用压力适宜的分流管,及时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中腰椎穿刺(LP)后步态改善的判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评估的最佳时间目前尚不清楚。作者确定了i NPH腰椎穿刺后单任务和双任务行走改善的时间过程。方法:在患有iNPH的患者中,按顺序分别记录下其在LP之前(TP0)、LP后1~8小时(TP1)、LP后24小时(TP2)、LP后48小时(TP3)以及LP后72小时(TP4)的步态速度。  相似文献   

13.
杨联伍 《临床医学》1998,18(8):12-13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出血量,对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级,分别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对脑出血破入脑室可能导致正常颅压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是一种脑室虽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2001年2月~2005年3月我院对29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患者行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病程3~26个月,平均7·8个月。头围50~62 cm。脑积水发生于颅脑外伤后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8例,颅脑术后、原发性脑积水各4例,颅内感染后2例。1·2临床表现智能障碍和步态不稳13例,智能障碍和尿失禁9例,步态不稳和尿失禁7例;其他伴随症状有头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典型治疗经过,即①插入脑室引流管及动脉瘤夹闭术;②脑室引流管拔去后的腰椎穿刺;③脑水肿的处理;④脑室-腹腔分流。并就其护理报告如下。护理的实施 1.脑室引流管拔去前:将患者送入复苏室后,应注意以下3点的管理:(1) 正确遵守所要求的压力。术后脑室引流管深度为 15cm,插入后第2天为了确定压力,按医嘱深度为 20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蛛网膜下腔不成比例扩大的脑积水(disproportionately enlarged subarachnoid space hydrocephalus,DESH)征对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 NPH)手术预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Wan Fang Data、CNKI、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搜集DESH征诊断iNPH手术预后的诊断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5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包括3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DESH征诊断iNPH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0%[95%CI(0.54,0.67)]、66%[95%CI(0.56,0.76)],1.87[95%CI(1.13,3.10)]、0.45[95%CI(0.23,0.88)]、4.91[95%CI (1.45,16.68)]和0.75。结论本研究系统评价DESH征对iNPH手术预后的诊断价值,尽管其仅具有中等诊断价值,但仍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因纳入研究较少,仍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证实,同时提醒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影像学尤其是核磁共振检查在iNPH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患者临床资料,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的患者为观察组(n=22),行单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或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39),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室积血Graeb评分改善程度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发病时GCS评分、有无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程度Graeb评分等因素,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积血Graeb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发病时GCS评分、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有影响(P<0.01或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高Graeb评分是影响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术可显著改善脑室积血Graeb评分,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高Graeb评分是预测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比较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探讨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首发未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组)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OS活性。结果研究组的血清NOS活性为6.3665±1.2260(n=39),明显高于症状缓解组(4.1204±0.9908,n=27,P<0.01)和正常对照组(3.2660±1.0320,n=27,P<0.01);症状缓解组的NOS活性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S活性明显增高,L-精氨酸-NO神经通路功能的紊乱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之一,也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系统。  相似文献   

19.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好发于中老年妇女,给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随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无张力阴道吊带(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网膜脂肪组织中TNF-α转换酶基因和TNF-α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肥胖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和正常人大网膜脂肪组织中TNF-α转换酶基因和TNF-α基因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中TNF-α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实验组中TNF-α转换酶基因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肥胖患者中可能存在TNF-α限制脂肪堆积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肥胖;(2)TNF-α转换酶可能通过TNF-α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